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更阳 《老区建设》2007,(10):7-9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是一个多民族、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十分艰巨。2006年底全省总人口548万人,农牧民总人口359万人。农牧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5.5%,农村劳动力185.2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6.27%。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105万人,每年还新增5万左右的劳动力。从性别构成上看:男性劳动力为98.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3.3%,女性劳动力为86.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6.7%。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农村富余劳动力集中在西宁、海东9县,劳动力占全省农村人口的88.9%。[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欧永生 《北方经济》2006,(12):34-34
随着工业化和全球化浪潮的席卷而来,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紧迫问题之一,如何解决生态失衡的危机,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我国自建立环境保护制度以来,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一直是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农村环境保护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农村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趋严重。近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在加快,农村进入了全面奔小康的快速发展期。但是,随着农村民营企业、乡村工业的发展,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带来了我国部分农村的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日益显现。2005年全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28.2%,是2000年以来提高速度最快的一年,标志着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的6大类指标皆有改进,但资源环境方面,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是负0.7%。这标志着,当前我国的农村资源环境压力仍在日益加重。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情省力》2006,(4):26-29
为了准确把握安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及测评方法.利用310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及全省有关部门统计数据,辅以一些社会调查数据,对2005年安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表明.2005年我省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19.2%,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4.
王先民 《发展》2008,(2):49-50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贫困,是甘肃省宕昌县的现状;发展不足、发展不快,是宕昌现阶段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截至2006年底,宕昌仍有25个扶贫乡(镇)、326个扶贫重点村,分别占全县总乡(镇)、村的100%和97.6%,还有14.14万贫困人口(其中绝对贫困人口6万人,低收入人口8.14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一半以上,贫困人口比重居全省、全市之首。这一部分人解决不了脱贫问题,实现不了小康,全县28万农民就无法实现小康;28万农民实现不了小康,全县就不能建成小康社会,也就会严重拖全市、全省的后腿,影响全省、全市的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5.
高松 《辽宁经济》2003,(11):44-44
建设全面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快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任务,力争在辽宁农村提前实现全面小康,为各级党政领导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我们从全省51个县市(市、区)中随机抽选出1530户农民家庭,对建设全面小康的内容、目标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人户专题调查。入  相似文献   

6.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美  李桂梅 《发展》2006,(8):44-45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转移,从农业以外的产业中获得效益,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途径.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甘肃省作为农村人口占70%以上,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农村外出劳动力转移问题更为突出,农民要求走出去摆脱贫困的愿望更为迫切.全省26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2046万人,农村劳动力约1200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达300多万人.4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山地、荒漠、戈壁占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7.
陆训  武忠群 《乡镇经济》2002,(11):17-1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突显出来的一个问题,是我国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必然结果,也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要求。据统计,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人口约3.2亿,其中剩余劳动力约1.5亿。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又是劳动力输出大省,全省农村劳动力2700万人口中,剩余劳动力约100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0%。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目前亟待破解的难题。安徽省近年的一些做法,得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委的肯定。这里就“创业之星”回乡创业如何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及相关政策做一研究。一、创业之星的五大功绩…  相似文献   

8.
“十五”期间,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省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以《中共河北省委关于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为指导,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载体,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利农、惠农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了显著成效。按照国家统计局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和监测方法,我们对”十五”期间全省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了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9.
金刚 《老区建设》2008,(13):51-52
就业是民生之本、小康之基、安国之策,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江西省丰城市作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农业人口约98.5万人,农村劳动力约60万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30多万人,农业人口密度约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为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问题,我市党委、政府以改善民生为宗旨,以更新观念为先导,以强企增岗为主导,以鼓励创业为突破,逐步形成了农民、企业、培训机构、政府共同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局面。2007年全市GDP完成13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3.1亿元,在中部百强县市中排名第23位。今年以来,劳动力市内转移就业3.98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39万人。  相似文献   

10.
孙俊中  侯彦青等 《发展》2002,(11):51-53
白银区于1997年被甘肃省小康建设领导小组命名为“小康区”,已经过五年的发展。为进一步了解发展现状,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加快全市小康建设的步伐,市委党校小康建设调研小组利用暑期,深入白银区三乡两镇,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基本状况白银区是白银市党政机关所在地。全区辖3乡2镇45个行政村,农业人口7.3万人;耕地面积14.6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43万亩,农民人均耕地2亩。1997年根据《甘肃省农村小康县、乡、村考核验收办法》的具体规定,全区78.6%的村、80%的乡(镇)通过达标验收,白银区也于19…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黄冈市总人口726万,其中农业人口555万,占76.4%。全市现有农村劳动力260万,占全省农村劳动力的13.9%;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90万人,加上每年新增劳动力10万人,占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16.9%。  相似文献   

12.
在经历了二十多个春秋的农村生活中,笔者不停的思索,不断的观察,遂对如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如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如何构建一个社会主义和谐小康新农村,提出一点愚见。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的一次“产业革命”,是推动农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当前正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作为欠发达地区的青海省,如何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必须认真地加以分析研究。一、青海农业基本现状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农业是全省国民经济的基础。全省共有农牧业人口328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70%,耕地884万亩,可利用草场47亿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青海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1997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到5901亿元,按可…  相似文献   

14.
浮梁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全县总人口30.72万人,其中农村贫困人口1.7万人,特困移民1.3万人(以下简称两困人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5.
《老区建设》2008,(1):50-50
2007年以来,江西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围绕一个中心、签订两个合同、加强三项管理、建立四个对接机制,落实和健全五项激励政策”的具体工作要求,大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努力破解工业园区招工难。到10月份,全省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78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1.73%;其中省内新增转移就业29.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5%:向工业园区转移就业23.09万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7.59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96.25%;其中金蓝领工程56.31万人。阳光工程25.2万人,雨露计划6.08万人。  相似文献   

16.
《宁波通讯》2012,(5):60-60
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市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增收最多的时期。这五年,全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度超过90%,城乡统筹发展综合得分达到90.1分,基本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目标,在全省率先进入城乡全面融合阶段。  相似文献   

17.
陈新 《现代乡镇》2006,(11):35-38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在整个小康实现过程中举足轻重。“十五”期间广东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解决“三农”最迫切的问题,全省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绩。2005年广东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过半,达53.9%,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继续排在第五位。2005年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排位前8名的省(区、市)依此是: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和福建。  相似文献   

18.
“九五”期间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农村经济担负着增加农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小康目标的历史重任,如何在推进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中,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搞好宏观调控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9.
李冬梅 《发展》2012,(3):127-127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重点在农村。如果没有农村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而农村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关键。目前,农村教育在教育目标、投人、体制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祎 《浙江经济》2006,(17):61-61
近年来,中国农村贫困状况得到了改善,全国贫困规模减少,西部地区和山区绝对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下降幅度较快。全国绝对贫困人口从2000年底的3209万人减少到2004年的261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5%下降为2.8%。然而,农村绝对贫困规模整体上虽呈下降趋势,但与上世纪相比,减贫速度却明显放慢。和谐社会建设,农村是最不可忽视的一块,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但一些偏远的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绝对贫困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