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徐令义 《浙江经济》2000,(10):22-23
乐清是“温州模式”的发祥地。改革开放以来,乐清敢开新声,敢为天下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充满勃勃生机,成功地实现了“第一次创业”,并适时开展了“第二次创业”,从一个农业县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以工贸为主的初具现代格局的县级市。当前,乐清正处于加速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在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中,乐清将突出把握以下两大战略重点:抢占制高点抢占制高点,就是抢占新世纪发展的制高点,使乐清在激烈的竞  相似文献   

4.
5.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国际产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的分工格局,中国的产业发展应该寻求构建新的比较优势的道路,并通过新的比较优势来建立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全球性知识产权优势和知识产权型竞争优势的获得已成为经济活动中越来越突出的特征,我国要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效益,更好地通过对外贸易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就必须充分重视对知识产权的创造和培育,最终形成知识产权的自主优势,从而增强我国的经济优势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8.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国际产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的分工格局,中国的产业发展应该寻求构建新的比较优势的道路,并通过新的比较优势来建立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  相似文献   

9.
比较优势理论及其政策应用争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诺贝  段愿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6):139-142
文章通过对比较优势理论及其政策应用争论的系统梳理,从理论脉络上勾勒其基本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各种理论对比较优势原理持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对比较优势的形成原因、作用、内涵等有不同的解释,这是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随经济发展而演变的反映.研究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和现实演变,对于发展中国家利用、转换本国的比较优势,从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本国产业结构、培养国家竞争优势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区域优势产业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优势产业理论是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在我国兴起的一种区域经济理论的新思路。学者们的研究涉及到了区域优势产业的内涵、分类与发展阶段、评价指标体系及培育发展措施等,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应进一步实现其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鲍务英 《北方经济》2008,(14):14-15
静态比较优势理论把比较优势看作是静态的、不变的,强调依据资源禀赋状况确立主导产业;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则认为比较优势是动态的、变动的,强调有选择地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实践中要立足现有的静态比较优势创造动态比较优势,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比较优势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静态比较优势理论把比较优势看作是静态的、不变的,强调依据资源禀赋状况确立主导产业;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则认为比较优势是动态的、变动的,强调有选择地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实践中要立足现有的静态比较优势创造动态比较优势,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比较优势的转换。  相似文献   

13.
论复合比较优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出现了关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论争,争论的焦点在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是应该以比较优势抑或竞争优势为基础。本文旨在从内生和外生的角度对比较优势进行扩展,从而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之下,为贸易理论和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提供更为合理的分析基础。最后,从发挥复合比较优势的角度,对中国的外贸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比较优势来源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比较优势的来源可分为外生的与内生的两种。在外生的比较优势来源中包括自然资源、劳 动力和制度禀赋,内生的比较优势来源则包括资本、人力资本、技术和需求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已具雏形,成为山西省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通过对山西省蔬菜产品优势指数的测定与分析,提出加快山西省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这对实现山西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浅议祖国大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周建明 《特区经济》1996,(10):14-15
<正> 一、传统优势及其发展变化深圳的传统优势是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1、地理优势地理优势对深圳的作用主要在区位、资源和地缘政治及历史文化联系诸方面.(1)深圳区位优势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区位因子” 之一是毗邻香港,可依托香港在经济增长极的经济扩张和辐射作用,促进深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圳“区位因子”之二是地处我国对外开放最前沿,是我国大陆与海外经贸联系的桥梁和枢纽.背倚广袤的大陆腹地将为其提供巨大的资源、劳动力、资金,为其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同时邻近国际主要交通线(海运线),与台湾、香港、新加坡和东南亚各国的地缘联系十分紧密.在即将到来的环太平洋世纪和渐显雏型的中南经济圈(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诸国的经贸合作)中具有核心区位的作用;”区位因子”之三是内外便捷的交通,将广大的腹地和市场联结起来,从而使深圳成为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区位约束点.可以说,区位优势是我国将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经济特区的主要因素,亦是深圳发展成国际城市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20.
与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及中国的其他区域相比,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国新疆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口岸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和人文优势,多年来占据中国对中亚贸易额的70%以上,在发展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