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航 《魅力中国》2010,(35):114-114
失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失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和进展。但改革开放后,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失业问题也El趋严重,我国失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急待解决。特别是在当下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保证和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障制度更加成为了政府稳定社会、促就业保增长的重要前提之一。文章主要就我国失业保障制度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旨在寻求解决和完善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失业保障制度是反失业的稳定器和安全网,其主要功能是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和促进失业者再就业。失业保障制度本身又是在政府与失业者工人之间的博弈中产生的,因此本文建立了一个博弈模型,力求通过分析博弈的策略均衡找出影响劳动者再就业的若干因素,从而对如何改善失业保障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涛 《上海改革》2004,(10):27-30
失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应有的就业权利的基本制度,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难题,失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市长参考》2000,(4):42-43
从一定意义上说,港澳台社会保障制度既是广义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各自独立成体系而且独具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今天祖国内地实行减员增效和下岗分流政策的情况下,比较分析港澳台地区的失业保障制度,研究其发展规律,总结其经验教训,对我们建立健全失业保障制度和做好再就业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爽 《乡镇经济》2007,(4):44-46
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丧失基本生产资料的失地农民,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的“二元用工制度“和现实存在的“城市二元社会“使失地农民失业和失业失地农民缺乏基本的就业社会保障.必须为失地农民就业途径提供必要的制度安排,构建有针对性的失业失地农民就业培训体系,进而建立起与城市对接的失业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最近,从社会保障部了解到,国家将建立失业动态报告和失业预警制度,加强失业调控。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7.
随着“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完成,新疆农村绝对贫困人口问题已基本解决,而城镇贫困人口问题又日趋严重,职工失业型贫困人群已构成新疆城镇贫困阶层的主体。本文分析了新疆失业保障制度与反贫困之间的关系,认为当前新疆失业保障制度主要存在覆盖面窄、区域收支不平衡等问题,从而未能对新疆城镇贫困人口提供充分的保障。因此,只有健全就业机制,完善现有失业保障制度,才能加快新疆城镇反贫困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新财经》2007,(2):53-53
与蓝领相比,白领对可以享受的失业保险待遇并不重视,个中缘由可能是口袋中尚有结余,看不上区区几百元“小钱”。也可能是抹不开脸面:堂堂白领怎能去领失业救济金。而更多的却是大多数白领对领取失业救济金程序并不了解。我国失业保障制度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  相似文献   

9.
社会失业登记制度是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宁波市现行失业登记制度存在问题的分析,从建立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城乡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力资源公平合理流动的角度。提出打破城乡二元分割局面,建立社会失业登记制度的思路及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失业持续时间与再就业者收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失业持续时间对再就业者工资的影响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还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然而,在理论上,失业者失业持续时间对再就业后工资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所以确定失业持续时间对再就业后工资的影响是一个实证问题。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2003年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失业持续时间对中国城镇人口再就业后工资的影响,发现失业持续时间每延长10%,再就业后工资就下降0.46-0.55%。  相似文献   

11.
西方失业理论对构建我国失业理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失业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1997、1998、2001年失业问题相继被列为我国国民关注的头号社会问题。解决我国严重的失业问题需要有新的理论思维,而我国的失业理论相对来说是“贫乏”的,这样,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失业理论对构建我国的失业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知识失业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处于不得其用的状态。近年来我国知识失业现象开始出现并引起广泛关注。文章从知识失业的概念出发,研究了知识失业对社会及个人的负效应;从政府、高校、家庭、个人几个方面入手,提出建立激励与保障相结合的就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韩玥 《魅力中国》2010,(17):89-89
近年来,随着失业人口和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的增加,失业保险金的发放受到严峻考验,而与此同时,失业保险费征缴变得困难,很多企业没有缴纳的积极性,逃费现象严重,失业保险金的缺口越来越大。因此,分析目前我国失业保险费征缴的难点及原因,探索失业保险费的改革,寻求解决方法,对更有效地进行征缴,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田成平在回答有关社会保障问题时说。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从总体框架上来讲已经基本建立,比如说在城市,建立了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制度。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全面实施。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全面建立,正在不断地扩大覆盖范围,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正在积极地探索,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正在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5.
修明慧 《黑河学刊》2008,(5):131-134
失业是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不仅在资本主义制度中无法克服,而且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难以避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失业产生的条件,即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超越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界限。失业存在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不同的制度下,说明它有着超越制度特性的一般含义。失业一般含义是指劳动者失去工作岗位和相应收入。失业的这种一般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在治理失业时采取长期的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西方关于失业保险与失业持续时间关系的理论和经验研究表明,失业保险的存在会延长失业者的失业持续时间.造成长期失业。本文应用我国青岛市失业登记数据。对青岛市失业保险如何影响失业持续时间进行了经验研究。通过对失业持续时间的寿命表估计和Cox回归发现。青岛市享受失业保险者的失业持续时间要明显长于不享受失业保险者,并且在享受失业保险者当中。享受24个月失业保险者要比享受12个月失业保险者有着更长的失业持续时间;另外,失业者的再就业风险率在失业期内是动态变化的。这说明。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同样对失业者的再就业行为具有负激励效应.延长了失业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第一次失业高峰的形成和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社会秩序和经济结构的剧烈变化,遇到了异常严重的失业问题,形成了我国第一次失业高峰。本文重点论述了这次失业高峰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政策,指出党和政府对这次失业高峰的治理对策是符合当时国情的,效果是良好的与显著的。分析和梳理这一段历史经历,可为我们昭示许多宝贵的失业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18.
完善新疆失业保险基金管理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莉 《新疆财经》2004,(5):69-70
近几年来新疆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大幅增加,2000年到2003年新疆累计发放失业保险金2.93亿元。2000年,新疆发放失业保险金仅为0.27亿元,而2003年,发放失业保险金1.22亿元,提供医疗补助金2254万元,确保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维护了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人均领取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新疆的失业保险始建于1996年,2000年人均为1944元、2001年为2268元、2002年为2136元、2003年为2340元。然而新疆的失业保险基金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经营机制必然要随之转换,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大量富余人员也逐渐显露出来,这些人实质上是在岗的隐性失业者。隐性失业是指表面处于就业的劳动者,实际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不能享受失业救济和政府的再就业的帮...  相似文献   

20.
吴赟 《发展》2011,(1):127-128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是失业压力却有增无减,高速的经济增长与巨大的失业压力同时并存。在此背景下,研究大学生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失业类型及其原因,提出解决大学生失业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