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制度改革、政府有效委托和我国经济增长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性质和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是我国转轨经济特有的现象,传统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政治制度决定论无法合意解释我国经济增长问题.文章基于组织治理理论和有效委托机制指出,正是我国政府主导型的经济治理和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有效委托实现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效率,强调了市场和政府作为经济主体都有可能实现最优治理和经济增长效率.  相似文献   

2.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将经济理论、经济史、经济统计三者相结合,创立了关于经济周期分析的系统性理论。本文以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为基础,把1978年以后我国的经济增长轨迹按时间区域分为了三个基本阶段.努力实现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再认识.并以此为基础,为应对本轮经济周期性波动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民收入理论,从投入产出与需求消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出发,以收入决定理论为基础,建立起短期经济增长差分模型,用来帮助一个国家根据短期经济目标合理地制定经济调控战略和实现路径,促进短期经济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增长动力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的动态效率理论是研究一国经济长期发展是否处于最优的增长路径上的理论,近年来一直是我国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发达国家经济起飞期增长的效率为评判标准,运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实证分析得出中国的经济增长处于“相对动态无效”状态的结论,并探讨了产生这种“相对动态无效”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我国经济增长动态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中研究的焦点,形成的理论层出不穷。本从分析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入手,着重介绍和分析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内涵。通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我们提出:中国经济要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必须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源水平,以促进生产率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6.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被视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内生要素和“引擎”,对于老工业转型的辽宁来讲,人力资本存量和增量,以及人才结构将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从理论的角度看,20世纪80年代罗默和卢卡斯等人创立了以人力资本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阐释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特殊现象,有力地说明了客观现实中的若干经济现象,自此国内外众多的经济学家把人力资本的因素纳入到了经济增长的模型中。不少学者和研究机构就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测算,但是由于数据来源和指标选择不同,各种结果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本文利用辽宁省1985年至2003年的年度统计数据,考察该地区人力资本及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据此给出辽宁地区的人力资本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环保型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在过去20年中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达10%,克勤克俭量这各上增长主要是粗放型的增长,在我国,真正 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向集约型转变,并付诸实施则是进入90年代以后的事。然而,不管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还是集约型的增长方式,它们实现经济增长的手段虽然不同,但共同的特点是只在孤立的经济体制内,从单纯的经济目标来衡量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以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只被当作一个提供资料、容纳生产废弃物的载体,人们往往仅着眼于经济目标的实现,而忽视环境质量的变化。在这两种经济增长方式下,环境保护难以真正实现。良好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忽视环境质量的经济增长是难以持续的,因此在实现经济增长目标时,我们必须注意环境保护,自学将环境资料因素纳入到经济增长体系中去,走一条即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提高生态环境效益的环保型经济增长之路。  相似文献   

8.
服务业经济目前没有权威定义,多数理解为服务业占主导地位,即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Ⅲ〉Ⅱ〉Ⅰ的经济形态。目前国内不少省市把提高服务业占比,以期早日实现Ⅲ〉Ⅱ〉Ⅰ产业结构作为重要发展目标,认为实现Ⅲ〉Ⅱ〉Ⅰ产业结构也就实现了以服务业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经济转变,从而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转型,并由此进入后工业经济或服务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9.
经济信息化、加入WTO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信息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并日益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信息经济的发展使现代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一场新的革命,并赋予现代经济集约增长方式以新的含义。经济信息化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当代世界经济信息化的浪潮,我国必须加快经济信息化的步伐,实现最新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入WTO将通过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在其他产业的广泛应用而全面加速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曾祥凤 《特区经济》2005,(10):348-349
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方面,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可为我们提供某些启示和借鉴。一、经济增长理论的理论来源从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史看,不论是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还是拉姆齐和哈罗德、多马的经济增长理论,都是从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实际经济增长主要变量测定结果的价值远大于测定本身。这不仅为理论分析的展开准备了实证材料,也为实际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过程提供了“全息投影”。50年来,我国的实际经济增长沿着差额GDP的低水平下降转为低水平上升的“V”形轨迹运动,并且是在实际经济增长率的超高速上升与跌落的交替中实现的,表现为有规律的周期性波动。在50年的时间序列中,我国的实际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先后经历了从“低速波动增长类型”到“衰退类型”,从“衰退类型”到“负增长类型,”从“负增长类型”到“低速稳定增长类型”,从“低速稳定增长类型”到“高速稳定类型”的四次类型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12.
王乃静  王立平 《山东经济》2007,23(6):123-126,131
技术创新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重要分支,在分析经济增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索洛的“余值法”测算了技术创新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比较低,这就决定了山东省经济增长的粗放性。山东省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托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的集约化增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健康、是否蒸蒸日上的两个关键指标,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通货膨胀,都和宏观经济息息相关。本文以我国经济增长为例,论述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几点可以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建议,希望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经济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对于发展工业化道路是极其重要的,本文在回顾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决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目前在我国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仍未消除,在很大程度上,转换增长方式和消除障碍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理论上扼要考察了两种经济增长模式,认为我国由粗放增长模式到集约增长模式的转换度应为60%;运用比较经济学原理,推论出集约增长模式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着重探讨了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根本性转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传统理论认为资本、劳动、技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能带来就业增长。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二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相互效应呢?通过对我国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劳动就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经济发展对促进就业增长的效应不是很明显。为此。要实行经济与就业协同增长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劳动者的人力资源素质,才能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是经济运行状况最基本的标志,“发展是硬道理”,宏观调控应以实现经济持续高增长为目标。但是,这并不是说经济增长率越高越好,这是已由客观现实所证明了的。从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角度看,经济增长必须是适度的,适度增长是调节经济运行的一般原则,也是实现持续高增长的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在此基础上,运用新经济增长模型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资本投入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其它要素投入的贡献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
王宏 《中国经贸》2014,(8):242-242
当前我国经济由粗放型转变集约型增长方式阶段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由了解经济增长方式的概念入手,通过探讨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我国应当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是内生技术进步,从长期看,政府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的长期增长率。目前我国正处于增长转型时期,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意义不言而喻。本文从罗默“知识驱动”模型出发,分析我国实现技术进步的途径,为我国经济增长途径找到制度应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