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经济技术开发区融资必要性从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以及中国目前从市场到生产要素的综合比较优势看,外资对中国的投资处于比较好的时期。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看, 沿海城市和创造了比较优势的经济技  相似文献   

2.
刘洁 《中国外资》2024,(3):44-46
<正>1984年,烟台开发区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3年后就引进山东省第一家世界500强投资项目,如今有59个国家和地区在这里投资。曾经,这里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盐碱滩,1984年,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最早的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烟台经开区”)诞生。  相似文献   

3.
陈霖 《中国外资》2006,(10):64-66
开发区在建设过程中沉淀了大量投资资金 由于我国开发区建设基本由政府主导,绝大多数开发区在投资建设过程中一般较少考虑投资的回收和投资的收益。目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普遍采用管委会模式的管邢体制,被认为是成功的。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是一级准政府,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理念,精简高效地代行政府行政、管理经济的职责。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开发区的规划、投资、建设、管理基本是政府行为,在“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工业厂房、公用设施等方而的投资固化为投资环境的一部分,成为沉没成本,一般不冉具有流动性。在进行这类投资时,政府考虑较多的是这些投资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综合效益,多数可能并不考虑投资本身的回收和收益问颢.  相似文献   

4.
信息窗     
《中国外资》2005,(10):4-5
<正>国家级开发区排“座次”在厦门举行的第二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健康发展论坛上,中国商务部外资司司长胡景岩代表商务部首次发布了《中国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发展报告二○○五》, 报告对现有的五十四个国家级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进行了评价,天津开发区、合肥中西部国家级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分列三类开发区首位。  相似文献   

5.
凯旋 《中国外资》2002,(9):34-35
<正>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它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与上海隔杭州湾相望。近年来,宁波开发区的招商引资、高科技产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日新月异的跨越式发展态势,成为备受外商和台商瞩目的投资重点区域。 四个转变 四大突破 2000年初,宁波开发区管委会经过认真调研,提出了以“四个转变、四大突破”为主要措施,以“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为奋斗目标的新世纪创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形成了其独特的体制优势,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开发区的优势是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下形成的,是“孤岛效应”。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开发区走出“孤岛”,融入“母城”经济建设将成为必然。在走出孤岛与城市融合的过程中,开发区如何通过制度创新继续保持优势,是每个开发区管委会及上级政府主管部门非常关注的问题。开发区发展模式逐步创新开发区优势的形成得益于开发区的单一经济功能区定位以及职责明确的管理体制。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准政府”,在管理运行体制上和一般行政区政府相比,有精简高效、职能单一(即经济管理职能)、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正是这一特点使开发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相似文献   

7.
周文贵  缪慧 《海南金融》2005,(10):25-28
以“浦东开发”为契机,长三角的经济发展表现出强劲的势头,成为了近十多年来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热点地区。本文通过比较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投资环境,分析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区位重心转移的内在原因,并由此得出,积极推动“泛珠三角”经济整合是新形势下珠三角再创竞争优势,保持发展势头,实现“双赢”的区域竞争战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日趋深入,开发区在区域发展、科技进步、城市提升等领域的战略性、先导性、驱动性作用日益明显,并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前沿阵地。国际产业的快速转移给中国开发区带来了无限机遇和新的挑战,园区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投资环境竞争力的强弱越来越成为决定性因  相似文献   

9.
信息窗     
《中国外资》2005,(9):4-5
<正>中国开发区经济面临三大挑战中国的开发区经济已经走过了二十个年头,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三大产业聚集地,创造的价值在中国高新经济收入中占到百分之九十。然而在国际和国内环境的变化下,开发区经济也走到了二次创业的关头。在一份《二00五年中国开发区投资环境竞争力报告》中,将开发区面临的三大挑战总结为:一是政策变化,进入二十一世纪,政策优势不再,税收优惠逐步取消,如何招商引资成了问题;二是模式陈旧,目前开发区发展仍以吸引外资发展出口工业模式为主,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大量消耗资源,也面临东南亚招商引资力度加强的激烈竞争;三是投资环境弊病,在有些地方审批事项交叉重叠,影响了审批速度,降低了行政审批效率,影响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0.
刘威威 《中国税务》2009,(12):16-17
燕山莽莽,渤海滔滔,山海之间的秦皇岛,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惟一一个以帝王名号命名的城市。1984年,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成为中国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秦皇岛才能长远发展。教育培训和文化建设成为开发区国税局多年来一以贯之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施洵 《中国保险》2007,(3):47-49
市场经济是竞争型经济,客户是任何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点。企业竞争,从本质上说就是客户的竞争,其“竞争优势归根结底产生于一个企业能够为客户创造的价值”。在财产险市场,客户资源对于企业而言具有特殊意义。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以客户资源为导向组织和配置内部专有资源。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财产险市场,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全国唯一白手起家自费创办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开发区由自费工业小区到国家级开发区飞跃的“昆山之路”,本身就已足够精彩。但“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昆山更被铭记的是其所创造了的诸多“全国第一”和“江苏第一”。  相似文献   

13.
1991年10月23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联合国总部向世界宣布:“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赞助下,决定用20年时间,投资300亿美元,在中、朝、俄三国交界东北亚图们江三角洲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兴建一个多国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开发区将使东北亚地区三亿人从中获益。”此后,中国政府又把开发图们江流域工程列为中国跨世纪“十大工程”的第三位。由此,图们江地区的开发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4.
赵雪芳 《中国金融》2004,(22):25-26
2004年对开发区的发展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从最早设立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至今,我国开发区建设已经走过了整整20年的历程,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和开发区建设者的艰苦创业,开发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了日益显著的作用。据了解,建设部等部委正在筹备纪念开发区建设20周年的相关活动。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5.
李路阳 《国际融资》2005,(12):45-48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开发区也像雨后春笋在各大中小城市出现。10年前,河北省在北戴河成立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享有独立的审批权限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10年来,北戴河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并不甚乐观,北戴河经济依旧四季分明,夏季活跃,冬季冷清,春秋平平。2004年北戴河区副区长李国勇走马上任北戴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主任后,为了使北戴河经济技术开发区能在全国的开发区竞争中脱颖而出,他在参加2005中国Z-PARK国际融资论坛时提出了一个概念:建设“中关村棗北戴河旅游数码港”。那么,这个概念究竟怎样?谁是这个概念的裁判?毋庸置疑,中关村企业是也!中关村企业是否愿意为这个概念埋单?他们的实际需求是否与北戴河开发区的执政能力相吻合?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北戴河开发区向中关村管委会发出邀请,诚邀10家中关村企业与北戴河开发区就此发表建设性的对话。11月6日上午,在北戴河一家几乎没有游客的四星级宾馆的会议室,中关村企业家与北戴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府要员之间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等“金砖四国”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本文通过介绍“金砖四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极其促进体系的概况,从对外直接投资的自由化、保护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工具和协议、信息和技术援助等六个方面对“金砖四国”的促进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分析.进而提出对我国进一步完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体系的启示:我国应积极促进“金砖四目”的通力合作,共同应对国际挑战和外部压力,同时在合作中保持竞争意识,助力我国企业提升竞争优势,最终使我国构建成既符合国际规范又行之有效的投资促进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生存     
在作者看来,中国工商银行等亚洲“新秀”的崛起“代表着广泛的市场预期和公众直觉:它们将在不久的未来成为世界级公司。”从发展前景看,这还只是洪流的前兆。中国已不仅仅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和巨大的消费市场,而且将成为占据行业领导地位的全球优势竞争企业的渊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和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而对外直接投资是发展外向型经济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出发,从竞争优势、投资结构以及管理等角度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问题及原因。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标就是全力建设全国最大的风电产业基地,重点打造‘中国风谷’,力求抢占全国行业制高点,形成竞争新优势.为全疆乃至全国的风电产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凯德置地的“中国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琳 《中国外资》2007,(1):20-21
自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凯德置地在中国已经投资了超过300亿元的房地产项目。而越来越严厉的宏观调控并不能阻挡凯德置地前进的步伐。最近发生的一系列收购事件表明,凯德置地正在遵照其“集中、平衡、规模”的中国策略,逐步建立起一个“跨国界的、多领域的,完整的房地产价值链”,这个价值链包括从房地产金融到房地产开发,再到物业服务、酒店服务,最后是资产管理。从而创造出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