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兴起的时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突出,而科技发展的根本是人力资源,我们怎样来更好地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是我们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可以说经济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人心”的竞争,“得人心者得天下”只有建立起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的代表时代精神和管理理念和方法,让人才感觉到们们之于企业的重要,为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各种条件,使人才在企业中有用武之地,才是留住人才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千载难逢的体制改革机遇,仲恺高新区创新性推出“恺旋人才计划”,  相似文献   

3.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也曾说过:“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管入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  相似文献   

4.
[原文]子日:“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译文]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道德最高尚的了。他三次让了天下,百姓却找不到什么事迹来赞扬他。”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的迅速兴起,改变了传统重新要素的地位,使知识成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人才是知识的最重要载体,“得人才得天下”,不管是国家之间的竞争,还是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为了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人才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热情,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人才争夺战。本在此撷取部分有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人才机制和人才策略,以期对我们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山东经济——以世界为舞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言 山东,古称“负海而扼天下之吭”,是“天下制胜之地”,曾有“山东安而天下皆安矣”的说法。今天,在中国的经济板块中,山东以其实力也属“形胜之地”。刚刚过去的2002年,山东经济亮点频闪,最引人注目的,是山东经济在国际舞台中的上佳表现。经历了经济模式的转变、贸易壁垒的突围、“倾销战”的洗礼,可以说,和着世界的节拍舞蹈,山东越来越从容了。  相似文献   

7.
相关背景“能安天下者,唯在用得贤才”、“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些古今名言是中外所有国家兴衰、企业兴亡经验教训的总结。人,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在知识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制定发展战略时,都把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原动力。事实证明,哪个国家、地区、企业吸收、聚集了优秀人才,那么在激烈的竞争中就会立于不败之地。西部,在大开发中如何留住人才、聚集人才,成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人们首先关注的问题是:西部,他们缺人才吗据报刊载,西部几个主要城市,西安、兰州、成都的人才密度,仅次于北京、上海。陕…  相似文献   

8.
黄宗羲(1610-1695年)是明末清初之际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史学家。他在经济学上颇多建树,如他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轻赋薄敛的赋税思想和节俭消费的思想。我们认为,他的消费思想更富有现实意义,因在此做一介绍和分析。黄宗羲在其代表作《明夷待访录》一书中说:“沿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司欲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美”。意指当政者即使轻赋薄敛,但民间如有‘习俗”“蛊惑”和‘奢侈”,人民生活照样难以富裕。黄宗羲所谓的‘习俗”,按他的解释是:“婚之筐篚也,装资也,宴会也;丧失含险也,设癸也,佛…  相似文献   

9.
冯源  安仲文 《特区经济》2005,(11):92-93
一、城市竞争力的界定目前,理论界对城市竞争力尚无统一定义。本文认为,对城市竞争力的界定应从分析竞争入手。关于竞争,我国战国时代的思想家荀子曾说,“欲多而物寡,寡则心争矣”,说明人的欲望多而资源少就会产生竞争。城市竞争,从根本上讲,也是对有限资源的争夺,因而城市竞争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增强人才吸引力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近年来中央提出的一系列人才政策,昭示出“人”已经成为未来中国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因素。无数事实证明,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区域经济的竞争说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谁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有了竞争优势,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主动权。因此,在“人才强国”的大背景下,作为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和跨越,人才是关键,而增强人才吸引力则是关键中的关键。那么,中西部地区如何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兵法上说“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糜军,不知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孙子兵法·谋攻篇》其意是说,不知道军队是否应该前进或后退,而强令其进退者,乃出于盲目,必然縻绊军队,遭致败绩;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保险:为三农撑起一片蓝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清代郑板桥有言:“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农夫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不仅在中国,世界各国,亦莫不如是——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农民是农业的根本,也就是中国的根本。中国之所以是历史悠久、有着“物  相似文献   

13.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这两句话实际上揭示了环境与人才发展的辩证关系。环境的优劣。影响着人才的聚散、事业的兴衰;反之,人才的多寡,又影响时代发展进步的快慢。当今世界,是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为背景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发展处于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则居于优势地位。“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而这背后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问题是事关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竞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人才环境的竞争。  相似文献   

14.
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是国家发展大计,而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提供了先行先试的经验借鉴。本文全面分析了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最新人才政策,并凝练出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人才高地建设的主要经验,基于该启示,文中提出应从积聚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聚合力”、构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大舞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试验田”、营造全球一流科技人才的“向往地”、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强磁场”五个方面发力,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5.
商萌 《港口经济》2011,(12):14-16
港口竞争已经进入了战略竞争的时代,港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就必须通过有效的战略规划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而港口企业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天津港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港,必须要重视人才的战略性培养。而人才的战略性培养关键是对员工实施战略性激励管理。天津港集团公司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提出了“人才强港”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港口,成就个人”的企业文化,因此,天津港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实施战略性激励管理,为企业更好地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储备人才,从而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人才聚则事业兴,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近年来,响水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坚持围绕产业吸引人才,优化环境凝聚人才,创新机制激励人才,有效激发了各类人才的干事创业活力,同时也带动了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7.
郭六传奇     
郭六,淮镇农家妇……雍正甲辰、乙巳间,岁大饥。其夫度不得活,出而乞食于四方,濒行,对之稽颡日:“父母皆老病,吾以累汝矣。”妇故有姿,里少年瞰其乏食,以金钱挑之,皆不应,惟以女工养翁姑。既而必不能赡,则集邻里叩首日“我夫以父母托我,今力竭矣,不作别计,当俱死。邻里能助我,则乞助我;不能助我,则我且卖花(妇女倚门卖笑),毋笑我。”邻里趑趄嗫嚅,徐散去。乃恸哭白翁姑,公然与诸荡子游。  相似文献   

18.
未来竞争中,人才是争夺激烈的资源之一,拥有大视野的人才观,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人才流动是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的现象,科学的使用人才,则可能降低人才流失率。 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海尔集团。技术中心就是海尔集团分配上的“特区”在这里一个本科生年薪2-4万、硕士3-6万.博士5-10万、博士后6-12万、高者18万,外加提成奖金的分配差距和住房福利上的优厚待遇。在武钢技术中心,为鼓励科技人员多做贡献,采取每3年评选一次“行业专家”.”“学科带头人”、“优秀科技人员”的活动,并在每月给予不同的奖励:实施…  相似文献   

19.
““长虹换将”引发的思考之一 :“十倍速时代”来了 ,WTO来了 ,世界各国的企业家来了 ,21世纪也接踵而至 ,中国以什么样的人才去迎接、去参与这场全球化的竞争?“千军易得 ,一将难求” ,此乃古语 ;“厂长经理遍地开花”、“中国没有企业家” ,这是今论。是耶非耶?我们不妨对中国企业家的演进 ,来个热点冷视———古人云 :“预则立 ,不预则废。”“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竞争 ,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这种人才竞争是全面的 ,包括领导人才在内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才 ,都面临着各种竞争和斗争的检验与考验。”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  相似文献   

20.
王彪 《乡镇经济》2001,(3):16-17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改革开放以来,绍兴乡镇企业发展迅猛,到1999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2030亿元,已是“五分天下有其四”。实践证明,开发人才资源,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是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科技人才的引进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绍兴乡镇企业的发展与科技人才的引进基本上是同步的,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乡镇企业创办初期,在技术和经营管理上的主要力量是从城里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