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公共政策是政府用来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社会保障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用以矫正收入分配中的市场失灵。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整体制度缺失,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由于农民组织弱化、利益表达权缺失及政策决策程序欠公平等造成公共政策的“价值失范”是必须正视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存在一定的缺陷,或者说执行力不足,执行力缺失.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因:一是利益结构的分化导致公共政策执行权威的削弱.二是部分公共政策的制定缺乏合法性和合理性.三是少数公共政策执行者素质偏低.四是公共政策执行的行政监督机制薄弱.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路径依赖与农村社保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但是我们国家还没有建立起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本文先从制度经济学路径依赖的角度分析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建立起来的原因,进而分析了政府在提供农村社保制度安排时的制约因素以及当前加快建立农村社保制度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4.
李佳潼 《全国商情》2010,(3):91-92,116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将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作为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策略.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但近年来,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流失问题比较突出,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及整个新农村建设都产生了消极影响.本文在论述地方政府公信力及其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方政府公信力在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流失的表现及原因,并探讨了重塑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浅议当前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保障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在建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保障格局.当前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严重缺位,属低层次保障,农村保障以家庭保障为主体而且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更加突出和强化.因此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有很大的必要性,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使然,体现了社会保障的公正职能,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文章最后就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政府是农村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担负着财政责任、组织责任、监管责任以及制度保障责任.建立常州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把社会保险型模式作为主要选择.鉴于常州市经济发展水平,应对原有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新的合理定位,在认识上由"低保障"向"富民手段"转变;在制度上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中,政府责任重构的有效性是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绩效高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政府介入社保体系的经济学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之中,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讨论政府与社会保障的关系,不仅是我国行政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引入公共政策分析、制度经济学分析探讨政府介入社会保障体系的理论依据,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制度缺陷,以期为下一步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践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公共政策的一种表现形式,反映了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利益格局的非均衡性特征,在非均衡的的社会情景中各利益主体互动并未使情况有所改变,这集中表现为利益诉求方式的非正常化和多样性。公共政策在规范与调节各利益主体互动中发生的冲突与行为发挥着建设性作用,而政府作为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主要主体,需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多层面审视公共政策在实现利益均衡机制构建中的价值与现实路径,为维护公平、正义和实现社会和谐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明确政府与市场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职能定位是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与模式选择中首先应解决的问题。各种制度环境因素对社会保障制度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影响不同,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政府与市场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职能定位也不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应是:坚持政府主导型、加大对社会保障的干预力度、培育完善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社会保障中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建立我国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也是建立、发展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本文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现状着手,分析影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建立和发展的因素,进而提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思。  相似文献   

11.
社保人才队伍质量决定了一个国家社会保险事业发展水平,反之社会保险事业发展水平也制约着相应的人才队伍建设状况。建国以来很长一段时间,企业职工保险事务缺乏准确定位,导致人才队伍建设缓慢;改革开放后,社会整体发展步伐加快,但社会保险事业人才队伍的规模化、专业化建设发展相对迟缓。反思公共社会保险服务的差距及人才队伍的建设状况,应加强社保服务人才队伍的标准化建设,探索积累人才的激励机制,实行多种方式的职业教育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及其政策设计的60年发展与变迁,社会性别意识贯穿始终。以性别视角对社会政策过程进行考察,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了解政策的社会性别价值目标、实现手段和靶向效果。运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为参照系,对某省域的社会保障政策及其政策运行进行系统检视和评估,藉此观察我国社会政策的性别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校社保管理工作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关系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是充分发挥高校广大知识分子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高校的社保管理工作。新时期对高校社保管理工作关键在于提高社保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规范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加强社保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大社保政策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过程实质上是各种利益集团进行公共选择的过程,利益集团会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途径来影响政府的决策意图和行为,这使得最终采纳的政策可能是各种利益集团之间进行博弈后达成的某种契约。由于政策本身的复杂性,某项社会保障政策对于一个利益集团的影响可能是多重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转型时期的就业问题不仅复杂,而且严峻,严峻的就业问题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为解决就业问题,可借助于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鼓励灵活的就业;确保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以有效地控制失业率;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实现就业的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并轨;充分发挥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保证劳动力资源的自由的流动;在继续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对劳动力供给进行必要的调控;加快就业信息的流转,借以减少摩擦性失业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参保情况的实地调查,认为以"粮食换保障"的参保模式可以成为粮食主产区社保扩面的一条可供选择的路径。另外,考虑到市场风险与政策因素的影响,文章对实施"粮食换保障"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系统的论证,并提出相应的预警措施。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障机制是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的融合,主要包括金融深化机制即社会保障与资本市场的互动机制、收入分配与社会分层机制和需求管理与社会稳定机制。随着金融危机社会影响的日益凸现,相应的社会政策必将出台,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社会保障机制是做出恰当政策选择、进行经济社会结构深刻调整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解决"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需求、政府的社会保障制度责任、社会保障制度资源的支撑能力"三个命题.提出构建"广覆盖、多元化、高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度模式,实现完善的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认为建设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应当建立不同的社会保障群体的制度平台,实现社会保障政策之间的转移过渡,建立不同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度群体的政策通道,促进城乡社会保险体系、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等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今后一定时期,广西总体上从传统家庭养老向现代社会化养老过渡将是大势所趋。应该在推广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居家养老加社区服务方式的同时,结合广西区情,参考区内外的经验做法,从四个方面采取更新的对策手段:政策更新——加强政府在社会养老方面的政策倾斜与扶持力度;服务更新——建立新型职业化与义务化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体系;产业更新——从四个主要层面发展"银发产业";观念更新——倡导适应新形势的养老新观念。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农转非人员享受的社会保障政策主要有城市低保、储蓄式养老、城乡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以及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这些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转非人员的部分社会保障问题.但农转非人员吃低保比城市人口困难,城乡新型合作医疗、储蓄式养老保险和新的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也都存在缺陷。不但应完善现有社会保障政策、征地补偿政策以及城市郊区征地管理制度,还要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向城市融合,发挥集体经济对农转非人员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