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直接为农业经济服务的农村金融部门,如何调整农业信贷结构、增加有效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加快,使农民收入增加?本文结合黄冈地区实际进行探讨。当前农业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农业信贷结构是农业银行农业贷款投向中,农业各行业贷款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关  相似文献   

2.
刘发亮 《中国金融》1991,(11):52-54
向农业倾斜的信贷政策与增加农业有效投入的关系为了支持农业跃上新台阶,农业银行提出了向农业倾斜的信贷政策,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入,并且给农业一个合理的支持比例。但是,我认为,贷款达到了比例要求,并不就等于增加了农业的有效投入。从我们的调查了解看,目前对农业贷款普遍存在着零星分散,形不成规模效益;项目贷款多,落实难,发放慢,用途不当等问题。这就说明信贷规模占满了,比例达到了;而由于贷款在发放、使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经济效益不佳,仍然不能达到增加信贷有效  相似文献   

3.
地处贫困地区的农业银行,在改革中面临着许多特殊矛盾,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点探讨性意见。一、信贷基金过少一是数额过少,比如一九八七年河池地区农业银行的信贷基金共有5,289万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只有17元。远远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和扩大信用的要求。原因是上级行分配信贷基金的依据不够充分。1980年初,上级行根据各地的信贷规模按一九七九年中农业贷款最高余额的85.45%和1980年元月1日农村商业贷款余额的16%分配信贷基金。我们认为这“一刀切”的分配方案不太合理。1979年以前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贫困地区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加上受传统的自给自足经济束缚,不但农村商业和乡镇企业(当时的社队企业)发展缓慢,而且集体农业生产规模也比较小。因此,处在经济基础好,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发达地区的农业银行,其信贷规模要比处在贫穷落后地区的农业银行要大得多。据统  相似文献   

4.
走出农业贷款低效的认识误区陈鸿珊,郑顺尧一、问题的提出由于农业的产业特性,信贷介入农业的风险较大,因而,在农业信贷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农业贷款效益必然低的认识,进而影响了信贷决策。在计划安排上,表现为力争非农贷款规模,重视非农规模的充分使用,少争农...  相似文献   

5.
农行提出信贷结构已进行多年,但调整的效果不尽人意,尤其是贫困山区更不理想。现以东兰县农业银行为例,对调整信贷结构的基本思路进行一些探讨。 东兰县农行1990年底各项贷款余额为4378.9万元,其中农业贷款(列出扶贫专项贴息贷款用于工业及其他行业的部分)、工业贷款(含乡镇企业中的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农副产品收购贷款分别占32.4%,28.2%、23.7%和15.7%。这一信贷结构,从比例上看,农业贷款占的比例稍高一些,但实际上还没有真正体现向农业倾斜的政策。从1988年至1990年三年间贷款投入的情况看,就能发现其中问题。这三年全行累计发放各项贷款16320万元,其中农、工、商发放的比例为6.3%、8.4%和85.3%,在农业信贷中、属于中长期开发性贷款仅有1891.1万元,占农业贷款总额的18.3%,这一情况表明,东兰县农行目前的信贷结构及  相似文献   

6.
关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信贷工作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业和农村贷款的现状去年末 ,农行农业贷款占全行贷款的 18%。从全国看 ,农业贷款客户群体分为三类 :国有农业、一般农业和农户。国有农业包括国营农场和农业、林业、畜牧、水利、水产等部门办的工商企业 ,国有农业贷款占农业贷款的 37% ;一般农业贷款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非国有农村经济组织贷款等 ,贷款余额占农业贷款的 4 5% ;农户贷款余额占农业贷款的 18%。近年来 ,农业和农村经济蓬勃发展 ,农业产业化、个体私营经济等新的生产形式不断涌现出来 ,农业信贷需求日益扩大 ,更趋多样化和复杂化。适应新的形势 ,我行农业信贷业务…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们组织17个省、区、市农业银行有关部门对1989年农贷投量投向做了分析,并对所辖的51个县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信贷投入向农业倾斜,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的几点看法。一、农业贷款现状农业银行恢复以来,认真贯彻党和政府各项农村经济政策,努力增加农贷投入,优化贷款投向,扩大服务领域,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的改革与发展,1980年至1988年行社累计发放农  相似文献   

8.
徐建民 《中国金融》2006,(23):77-78
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金融约束 信贷约束:农村金融信贷资源配置滞后,信贷资金“拉动”作用不明显 一是信贷投量“弃农”与农业发展速度不匹配。赤峰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牧业人口占78%,2005年农业总产值92.5亿元,农牧业产值占全市GDP总量的26.77%,“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5.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9.5亿元,农业贷款仅为52.4亿元,其中兴发集团农业贷款高达16亿元,约占30.5%,剔出兴发集团贷款农业贷款年均增长不足10%。  相似文献   

9.
我区农村金融系统,积极运筹资金,调整信贷投向,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的支持以粮食为主的商品生产发展.这对繁荣农村经济;治贫致富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信贷资金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逾期呆滞贷款较多.而且象滚雪球似的在日益增大.以桂林地市为例,86年底农业银行逾期贷款达12680万元,占贷款总余额的31.07%,其中农业贷款占51.24%,占农业贷款余额的49.25%,在农业贷款逾期数中,呆滞的达2855万元,占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认识,认为农业银行要服务于农业生产与实行商业化经营是一个难以协调好的矛盾,农业生产风险大,成本高,资金收益率低,决定了农业贷款损失率高,历史上农业贷款豁免了许多,就是佐证。因此就提出了农业银行要向  相似文献   

11.
逾期农业贷款实行按季结息的必要性目前农业银行信用社农业贷款仍实行传统的、僵化的、一刀切的“利随本清”的结息制度,从任何角度来讲都是弊大于利。首先,不利于信贷资金的周转。其次,农贷逾期后长期不收息,既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心理负担,从而淡薄了农户的信用观念,严重制约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如不加以改进,势必影响信贷支农工作的开展。因而,对逾期后的农业贷款实行按季结息制度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加强农业信贷投入促进农业发展林清溪,蔡朝阳一、当前农业信贷投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贷款总量投入不足。农业贷款信贷投入与农业生产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二是农业信贷投入的体制不顺。难以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三是对农业信贷投入机制不灵,人民银行虽然...  相似文献   

13.
农业银行的资产包括信贷资产、货币资产和其他资产,其中信贷资产是主体,占了全部资产总额的60%以上。信贷资产的优化配置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农行经营效益,而且关系到支持城乡经济发展的社会效益如何。本文就此结合广西实际,作一些粗浅探讨。一、当前我区农行信贷资产状况(一)信贷资产存量的情况1、信贷资产数量猛增,有效地支持了全区城乡经济高速、持续、稳定发展。1997年10月末,我区农行各项贷款余额比1990年末增长2.93倍,其中:乡镇企业贷款增加4.97倍,工业贷款增加772倍,商业贷款加3.66倍,农业贷款增加2.08倍,农副产品…  相似文献   

14.
一、1996年全省农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取得明显成绩 (一)信贷业务稳步增长。去年全省农业银行各项存款新增25.6亿元,增长37.9%,余额达93亿元。其中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分别增加15.7亿元和9.9亿元,分别增长37%和39.3%,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新增贷款37.2亿元,增长了32.4%,余额达到152亿元。并积极调整信贷投向,集中资金和规模,重点支持了我省的支柱产业和企业。全年累计发放农业贷款28.3亿元,余额增加3.4亿元,特别在7月  相似文献   

15.
一近几年,美国由于农业不景气,经营农业贷款业务的金融业,一直是处境艰难。最近美国的4,100多家农业银行(即经营农贷业务在整个贷款中占25%以上的商业银行),因放出去的农业贷款收不回,资金周转不灵面临着停业、倒闭的威胁,处于风雨飘摇中。目前,一场农业信用危机的阴云,正在笼罩着美国。  相似文献   

16.
<正>面对农业银行改革发展趋势和具体要求,基层农行面临不少现实难题,有待研究解决。一、当前基层农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一)"三农"业务不断萎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农行信贷投放重点转向非农产业调整,基层网点不断收缩,农村市场份额不断下降。以衡阳市衡东县为例,2004年至2006年,该县农行农业贷款余额一直在340万元左右,仅占全辖农业贷款总额的0.6%-1%,同期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由27879万元增长到51985万元,增长了86.4%。  相似文献   

17.
当前,桂平县农业银行系统,存在着农村信贷效益偏低的状况,导致农村信贷效益低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农业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近几年来,由于农业连续遭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的收入大大减少,有的重灾户,投入农业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因灾得不到补偿,这就直接影响了农业贷款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到期贷款的收回,如桂平县大湾乡1984年至1988年,农业连续五年遭受了严重的旱灾或水灾。五年累计因灾减收粮食4200多万斤。结果使农户欠银行,信用社的逾期贷款总额由1983年底3214户771282元,增加到1988年底的4123户1787493元。  相似文献   

18.
建国三十二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的农业信贷工作,走过了一段曲折的路程。总结历史经验,研究农业信贷工作有哪些成就,还有哪些弊病,根源在哪里,出路何在,看来是必要的。农业贷款工作的回顾 1952年到1980年,全国银行和信用社累计发放1,200多亿元农业贷款,占同期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总额的一半左右。1980年同1952年相比,全国粮食增长近一倍,棉花增长一倍多。我国以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近25%的人口,基本上保证了人民吃饭穿衣的需要,这是一个伟大的成就。这里,农业贷款对于支持农业生产的发  相似文献   

19.
张春 《济南金融》2002,(7):38-39
农业贷款在一些具体的贷款项目上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效应,但在推动整体农业发展上效应不显,这种不显缘于诸多障碍因素的制约。由此本认为充分发挥农业贷款效应主要从完善信贷政策和优化农业信贷环境入手,实现农业信贷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确保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而农业贷款则是农业银行直接支持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对农业贷款进行正确的考核、分析和评价,并通过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