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代垄断资本主义金融化是金融资本运用金融手段对剩余价值生产、分配、循环和积累领域的全面渗透和高度控制.金融化首先在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兴起于分配领域,然后从分配领域传导到资本循环积累领域,再间接渗透到生产领域,最终实现了对全球价值生产、财富分配和资本积累的深度控制.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由此也被进一步激化,产业危机、金融危机、宏观政策危机、意识形态危机、国际关系危机均发展到了二战后新的高度,意识形态和国际关系方面的危机紧张程度也进一步加剧.因而,当代垄断资本主义将很可能进入新的帝国主义阶段.  相似文献   

2.
通过梳理“债务—通缩”理论的发展脉络与典型案例,笔者认为理解“债务—通缩”机制需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资产价格暴跌是“债务—通缩”危机的触发点。二是金融体系的稳定能够降低“债务—通缩”危机的严重程度。三是宽松货币政策辅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有效帮助经济摆脱“债务—通缩”危机。目前中国金融体系保持稳定,有效地抑制了部分行业“债务—通缩”风险的蔓延,因而中国经济也尚未陷入“债务—通缩”困境之中。但政府部门必须高度警惕衰退式泡沫的形成及潜在的破裂风险。在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定位的同时,需加强与宏观审慎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妥善应对当前中国面临的“债务—通缩”问题。  相似文献   

3.
2009年底发端于希腊的西方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既是金融危机的内容,又是金融危机的后续结果。杰索普的策略关系国家理论分析框架指出,西方国家金融化积累策略及其相应的政治策略和领导权方案,在此次债务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西方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并不是偶然发生的现象,而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金融资本主义阶段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政府建立债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外债警戒线是一个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理论界提出了许多关于债务国的债务危机评价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来确定一国的金融危机预警级别,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但是,在过去的实证研究模型中,没有从财政风险的角度,从债务责任确定性和非确定性的角度来提供理论依据.这样,导致了债务危机预警体系在新兴市场金融危机预警中的失败.本文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个能够全面预测债务危机的新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银锋 《经济问题》2012,(10):4-10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金融资本重新确立了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霸权。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最新阶段,即金融资本新霸权的资本主义阶段。金融资本新霸权是资本自我扬弃的历史结果,也必将被更高形式的资本扬弃,从而使得资本自我扬弃的余地越来越小,新社会的到来也就愈益临近。但从近期分析,金融资本新霸权资本主义仍将继续持续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6.
卢江  黄旭 《经济纵横》2023,(10):24-31
当代资本主义陷入了系统性危机,表现为由内在关联的、超越一定范围的多领域对抗性矛盾相互交织影响的整体危机。《资本论》中阐述的基本原理对当代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具有显著的逻辑批判张力。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系统性危机的实质是资本逐利本性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终结。资本积累理论阐明了从国内扩张转向国际扩张下系统性危机从可能转向必然的具体机制。资本循环理论刻画了系统性危机在经济领域内部、非经济领域内部和彼此之间的生成演化路径。在危机中,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孕育的新社会因素不断生成。资产阶级执政党的改良主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平缓了系统性危机的消极冲击,但无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被取代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趋势显著,以金融资本为主导的积累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增长,但也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而今,距离危机的爆发已经十余年,危机后当代资本主义也经历了一系列调整。本文考察了危机后美国政府的系列"再工业化"政策、新自由主义持续强劲的势头、新形势下美国经济的新矛盾与新变化,探讨"再工业化"能否为美国寻得摆脱经济危机的新型积累模式、危机后金融部门为何迅速恢复并依然主导美国经济、劳资矛盾的持续加剧能否催生新的变革等问题,认为危机后美国经济金融化趋势尚未逆转,新型积累模式尚不可得,其实质是资本主义内部的经济调节机制无法解决其持续激化的基本矛盾,而矛盾的激化酝酿着新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巴曙松 《经济月刊》2011,(11):14-14
始于2007年末的美国次贷危机至今已经进入到了第四个年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期间虽然有各国政府多次联合磋商和救市、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流动性危机的冲击,但现在看来,全球经济特别是这些发达经济体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可持续的、内生性复苏,反而进一步演变为欧美主权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9.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和近年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发生的主权债务危机,从根本上不同于以往历次危机,展现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债务化特征,即一方面资本过剩(流动性过剩)推动了金融资本投机性投资,依靠金融创新制造的"财富效应"来刺激虚假的购买力;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政府依靠债务来维持其庞大的财政开支。债务型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终将爆发危机进行强制性调整。  相似文献   

10.
《经济研究》2016,(8):28-42
在高债务和通缩并存的背景下,中国有必要采取措施应对"债务-通缩"风险。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表明,单独使用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单一宽松)应对"债务-通缩"所需的政策力度较大,而且容易陷入政策不可持续的困境。本文通过构建含有高债务和通缩特征的DSGE模型,并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中国化"修正,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双宽松)可以为财政政策创造空间并为货币政策节省空间,增强政策可持续性。这是因为,货币政策的"再通胀"效应有助于减轻政府实际债务负担和融资成本,为财政政策创造新空间。而且,积极财政政策同样能产生一定的"再通胀"效应,这会减轻货币政策为实现"再通胀"而需要宽松的力度,从而为货币政策节省空间。有鉴于此,中国应该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以避免经济陷入"债务-通缩"陷阱。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社会生产的自然规律,即按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这一自然规律的根本背离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必然性。以古典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政府不干预政策使得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生产危机成为资本主义早期经济危机的典型表现。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罗斯福新政"旨在通过政府的财政政策及其产生的"乘数效应"来为陷入停滞的经济注入市场动力,虽使资本主义迅速摆脱危机的困扰,却最终带来了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私有化、证券化、自由化政策旨在通过证券市场、以利益预期为诱饵、以资产证券化为手段来对陷入"滞胀"困境的资本主义经济提供市场动力,虽取得了较明显的短期效果,但同时也把资本的投机本性发挥到了极至,最终导致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资本主义摆脱经济危机的种种努力及其结果充分说明,只有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才是摆脱危机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是"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与国际金融大变革的重要年份,全球经济逐步从衰退走向复苏,国际金融领域趋于稳定;在通缩、通胀压力并存的局面下,导致世界各国经济刺激的宽松货币政策是否退出或进行新的货币政策调整难以决断;贸易保护主义成为阻碍全球经济复苏新的障碍;与此同时,多边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和调整也在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自由主义阶段后,资本主义回归了自由放任的政策实践和意识形态;在鼓吹自由市场的新古典经济学和相应政策实践的相互强化作用之下,资本全面恢复了对劳动的支配。当前的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和经济学的双重危机;危机的实质原因,是新自由主义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危机预示着资本主义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的范式重构,从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就经济实践而言,各国有望向一种体现新式社会民主主义的经济模式趋同,笔者称之为"新莱茵模式";就经济理论而言,马克思主义再次显示出它对资本主义动态演进的深刻解释力及其对其它非主流学派的包容性,经济学界有望再次兴起研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高潮,并在借鉴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构建经济学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福特主义面临全面危机,金融部门的兴起和金融化的发展,最终形成了金融主导的积累体制。在这一体制中,个人、企业、政府和国际部门越来越紧密地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联系在一起,金融领域的增殖逻辑逐渐控制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节奏与方向。但是,金融主导的积累体制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它必然进一步加剧实体经济的停滞,并导致各种现代危机的不断爆发。  相似文献   

15.
欧债危机爆发后,有一种观点认为危机的原因是高福利。通过分析希腊债务危机与本国福利制度的关系,对比南北欧在危机中的不同表现,可以看出高福利制度只是债务危机的直接推手,欧债危机的发生还有其他原因。本文通过对北欧福利国家改革的历史考察以及这次债务危机中各国财政紧缩和福利改革措施的分析,探讨福利国家改革的走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袁辉 《当代经济研究》2014,(12):5-11,97
希法亭的金融资本理论包含产业垄断和银行垄断、产业资本与银行资本融合和银行资本主导的三个维度,对这一理论的批评主要集中在银行资本主导的历史局限性和制度特定性上,这些批评要么已经被历史上资本主义反复出现的格局所证伪,要么源自对希法亭的片面解读。为了避免由希法亭金融资本概念引起的误解,以及应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金融化对传统银行与产业融合意义上的金融资本的挑战,需要从更抽象的层面出发,将金融资本视为借贷资本与虚拟资本的融合。这一定义,一方面与希法亭关于金融资本表现形式的论述相一致,另一方面又可以沿着马克思的分析框架,重新阐明金融与经济的复杂联系,以及金融化条件下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7.
经济的金融化表现之一即为金融资本从服务于产业资本的系统转化成一套为自身服务的独立系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互联网平台经济的金融化不仅在于其脱离了生产过程, 且金融资本以一种新的形式融入资本循环中, 并伴随着资本积累不断参与互联网平台经济的重构。 在实际的发展中, 互联网平台企业受到了金融资本的过度追捧, 直接表现为各行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融资规模越来越大、产业集中越来越迅速, 但与其相矛盾的是互联网平台企业利润实现危机的深化。 本文分析了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相关数据,论证了互联网平台经济由于自身对资本的过度依赖和资本间的竞争, 出现流量资本化; 提出由于资本的逐利性, 互联网平台成为了加速资本循环的手段和工具, 互联网平台经济的金融化的实质是金融化了的资本积累制度的内在转变。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命运: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在新的发展阶段集中爆发的一种新形式,并没有超出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分析的总体框架。危机的爆发再一次证明了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的寄生性和腐朽性,也宣告了形形色色为帝国主义辩护的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同样金融危机也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空间已经结束。  相似文献   

19.
当世界各国正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中探索出路、找寻对策时,也在对危机的爆发缘由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多种的解读,重新梳理和评价斯大林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毁灭性的周期性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等等,这对探讨、洞析和应对当前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毫无疑义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根源研究:综述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自2009年12月在希腊显现以来,事件不断升级,危机逐渐向欧元区其他国家蔓延,转变为一场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本次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根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本文主要从次贷产物论、评级机构论、欧元区制度缺陷论、经济发展失衡论、高福利制度与人口老龄化论以及政治矛盾论这几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与论述进行了梳理,以期对这次危机的根源有较全面的了解,为理论与实务界加深认识,从中吸取教训,为找到解决欧债危机的思路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