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袁辉 《经济学家》2021,(12):52-61
后凯恩斯主义从反向因果关系和金融创新两个维度诠释了货币内生的机理和过程,但却由于把关注焦点集中于传统商业银行而受到Palley的批评,后者提出用内生金融概念取代内生货币以涵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创造.尽管非银行金融机构创造的负债可以代替货币执行交易媒介的职能,然而其流动性终究是虚拟的,离不开商业银行"真正"流动性的参与和支持.现实生活中,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整个金融体系在带来远大于内生货币理论描述的金融弹性的同时,也导致更大的金融不稳定性.后凯恩斯主义从内生货币到内生金融理论的发展,丰富了我们对货币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为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后凯恩斯主义的内生货币理论打破了货币供给前提,提出中央银行既没有能力控制基础货币,也不愿去控制基础货币。他们认为货币的供给是内生的,即由信用驱使、需求决定的,与商业银行和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行为有关。结合最新的实证研究对后凯恩斯主义的内生货币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评介,并认为其将与宏观经济、开放经济相结合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后凯恩斯信用货币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凯恩斯信用货币理论认为银行贷款是货币增长的主要源泉,主张从贷款到存款的因果关系箭头。但围绕货币供给特征、利率决定以及流动性偏好等问题,又存在不同的见解。从动态学上综合信用货币的复杂性是该理论的最新发展方向。该理论认为金融不稳定性假说的基础是信用货币理论,这与新凯恩斯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微观分析方法具有本质区别的。后凯恩斯信用货币理论强调用收入方法而不是货币方法来分析通货膨胀问题。后凯恩斯信用货币理论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现代金融体系的运动规律,制定科学的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是货币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系统、全面地阐述、评价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和观点———从斯图亚特到当代的后凯恩斯主义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及其发展,我们认为,依照内生货币供给理论进行宏观调控对于我国目前经济形势下所执行的货币政策措施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到底有没有关系以及其关系如何,西方理论界一直都存在争论。文章主要对凯恩斯以来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之间存在相关性的观点即货币产出相关论进行综述:凯恩斯等认为经济是不稳定的,必须采取反周期的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以便稳定经济;新凯恩斯主义通过粘性工资和价格等理论得出货币政策能稳定总产出和就业的结论;新新古典综合学派认为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等真实经济变量具有强大而持续的影响力;新共识宏观经济学等流派也肯定货币政策对产出的作用。据此得出应重视预期,注重货币政策与其它政策的协调配合等启示与结论。  相似文献   

6.
从科学技术冲击、供给冲击、需求冲击、制度冲击、货币冲击、信息不对称、金融冲击、政治周期等方面,来探讨经济周期发生的原因,发现经济周期理论随经济增长而发展,并且发现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技术冲击、需求冲击、制度冲击。由于中国国际化与金融市场的日益扩大,供给冲击、货币冲击、信息不对称、金融冲击也将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7.
货币供给内生外生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供给究竟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这是货币金融领域始终争论不休的问题。货币数量论从货币数量与物价变动的关系得出货币具有外生性;凯恩斯的货币供给观由于经济环境的改变经历了由内生向外生的转变;后凯恩斯主义者则从信贷货币的产生过程得出货币内生的观点.综观货币发展史,内生与外生之争还有标准的混乱和概念不同等原因。  相似文献   

8.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突出贡献是将凯恩斯关于不确定性和货币非中性思想发展为一个完整的关于货币非中性的理论框架,它强调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货币都是影响真实部门的一个重要因素。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在凯恩斯的灵活偏好理论中加入融资性需求,这样就必然导致存量和流量的矛盾,从而造成利息率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货币的创造过程,提出了内生货币供给理论。这一理论完全是与主流经济学所信奉的货币数量论对立的,从而拒绝资本主义经济自然趋于长期充分就业均衡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金融市场因素(金融冲击、金融摩擦、金融中介)对整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基于发达经济的研究结论指出,金融冲击对经济总体波动的贡献已经超过50%,超越实际冲击成为最重要的经济波动诱因。在此背景下,宏观经济周期理论正发生一场类似于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发展所经历的重大变革,这是继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之后最引人注目的新发展,被称之为金融经济周期理论。这一理论从亚洲金融危机开始,在2008年全球危机之后获得重大突破。该理论将金融中介部门(银行)作为一个独立部门嵌入到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中,将金融市场因素纳入到整体经济框架进行研究。近年来,该方法发展迅速,应用广泛,且继续深入研究的空间巨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在内生或外生的机制或条件下,商业银行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了信贷周期.信贷周期的主要现象是信贷紧缩和信贷扩张的交替进行.在经济领域中,最早提出信贷周期思想的亚当·斯密认为信贷配给现象存在于高利贷上限的过程中.而作为信贷周期理论发展的最早基石之一的货币数量论收入分配法是由图克研究论证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通货膨胀的频频爆发和战后产生的周期性波动,使信贷周期理论迅速成熟了起来.凯恩斯提出了信贷周期是由于投资率相对于储蓄率的差异产生的.哈耶克把信贷周期现象归因于自然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差异,认为强制储蓄中的利率波动也是成因之一.他的这些观点标志着信贷周期理论的正式形成.随着货币主义学派的不断发展,其代表人物Friedman和Schawartz研究论证了货币供给量是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他们认为货币信贷市场的稳定与经济的稳定增长是相互影响的.@@然而在主要经济学教科书中,对“信贷”的系统性论述却很少.由于信贷市场的摩擦,效应不断积累,会导致经济周期的波动甚至是金融危机,因此信贷市场的研究对于全面解释经济周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