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饶育蕾  王建新  丁燕 《会计研究》2012,(5):59-66,94
本文在应计定价被高估的"应计异象"研究基础上,从投资者有限注意角度出发,将投资者分为高关注和低关注两类,实证检验两类投资者对应计定价的不同影响。实证研究发现,高关注投资者由于能够充分关注到包括应计和现金流在内的盈余组成部分,因而能够对应计作出较为合理的定价;相反,低关注投资者则对应计作出过高的定价。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市场态势下,高、低关注投资者对应计定价具有不同的表现:当市场处于牛市时,高关注投资者对应计进行了合理定价,而低关注投资者则存在对应计的高估;而熊市时,高关注投资者对应计作出偏低的定价,而低关注投资者则对应计作出了较为合理的定价。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证券市场2001至2004年期间的上市公司为对象,考察了公司会计可靠性原则的盈余相关性及其市场定价。我们首先考察基于收付实现制的现金收益和基于权责发生制的应计总额的相对盈余相关性,并考察市场定价是否对两者的计量可靠性差异做出反映。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着重考察具有较高可靠性的非融资性流动负债和较低可靠性的非融资性流动资产,考察其盈余相关性及市场定价。 研究发现,基于收付实现制的现金收益具有更高的盈余相关性,但市场表现出存在利润“功能锁定”现象,并未对其做出反映。非融资性流动负债具有正的盈余相关性,非融资性流动资产具有负的盈余相关性。二者相比较,会计可靠性计量原则与盈余相关性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从市场定价角度看,市场给予了非融资性流动负债正的定价、非融资性流动资产负的定价。即市场符合“幼稚投资者”假说,市场给予了会计可靠性原则正的定价,但其显著程度尚比较弱,在加入各种控制变量之后,其显著程度进一步弱化。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往往针对净利润实施盈余管理,分类转移是在不改变净利润的情况下通过核心费用的分类转移、虚增核心盈余的一种盈余管理方式。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会实施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吗?本文以2007-2016年我国A股市场的IPO公司为样本,发现:(1)上市公司在IPO前三年存在显著的分类转移,即通过把核心费用分类转移至营业外支出以虚增核心盈余;在IPO后三年,不存在这一行为;(2)在IPO前三年,上市公司主要通过将营业成本而非期间费用转移至营业外支出的方式虚增核心盈余,制造业企业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分类转移行为应是权衡多种动机的结果,四大审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一行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1--2004年沪深股市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盈余持续性。研究发现.更可靠的会计信息具有更高的盈余自相关系数和股票回报,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盈余持续性正相关。从盈余自相关角度看,更可靠的会计信息具有更强的盈余持续性。从股票回报角度看,市场符合“幼稚投资者”假说,存在利润“功能锁定”现象,市场不能充分理解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盈余相关性的关系,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给出了异常定价。本结论有力地支持了新会计准则对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强调。  相似文献   

5.
基于ESG的员工责任履行维度,本文探讨了企业员工责任对股票收益的可预测性及其异象成因。结果表明:在A股市场中,履行员工责任得分较低的公司,反而股票未来收益更高;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异象来源于市场错误定价,且后续会出现收益反转,这说明异象主要是投资者反应过度所致。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提供了中国A股市场关于ESG责任异象的新证据,而且也对不同投资者和监管部门优化决策、提升市场效率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2010~2014年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修正 Jones 模型估计的操控性应计绝对值作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衡量指标,探讨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日常工作所在地和上市公司所在地是否一致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本地化能抑制公司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此外,研究进一步发现,独立董事本地化还能约束真实活动盈余操控,包括销售操控、生产操控和费用操控等行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01~2003年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审计师变更与公司可操纵应计利润的增长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两者关系在不同年度、不同前期审计意见的情况下有所不同.这表明,一方面审计师变更影响到后任审计师的独立性,即公司能够通过更换审计师实现盈余管理的目标;另一方面,对前期非标审计意见的公司,审计师采取了较为谨慎的做法,且伴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渐强化,后任审计师的独立性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8.
于静霞 《财政研究》2011,(11):68-72
本文对2006~2008年我国A股市场2548个样本公司的盈余管理与银行债务融资成本关系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企业的融资成本越高;操纵性应计项目为正要比操纵性应计项目为负的融资成本要高。另外,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息保障倍数等会计信息在银行信贷决策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审计委员会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以中国2004年—2005年期间获得无保留审计意见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截面Jones模型估计出的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盈余管理)的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考察了审计委员会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公司是否面临退市风险"、"审计意见是否带强调事项"、"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公司盈余数量"、"年度"等指标后,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的盈余管理绝对值显著比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小,这说明审计委员会能够显著的提高审计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的成立时间越长,审计质量越高;审计委员会在2005年的作用比2004年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12-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以下简称董责险)对企业盈余持续性的影响与作用机理,并检验股权制衡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较之于没有购买董责险的企业,购买董责险的企业盈余持续性更强;对购买过董责险的企业单独研究发现,较之于非连续购买董责险的企业,连续购买董责险的企业盈余持续性较低;股权制衡度的提高,一方面会强化购买董责险对企业盈余持续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会弱化连续购买董责险对企业盈余持续性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购买和连续购买董责险对应计项目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均大于对现金流项目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董责险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发挥的作用是激励监督与机会主义并存,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财务信息内部生产和投资者反应两个视角研究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信息生产方面,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提高了应计质量;在投资者反应方面,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盈余反应系数越大。这证实了内部控制的财务报告目标,也证实了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性。我国政府监管部门目前正在积极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体系,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其提供了经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房地产上市公司为切入点分析借款费用会计准则对企业融资和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从企业融资活动看,由于新准则拓宽了可资本化借款费用和符合资本化条件资产的范围,因而其实施与房地产企业的长期融资增长显著正相关,但无法决定长期融资实际水平。第二,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看,由于新规定在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决定方面给予企业选择空间,从而给企业提供了新的盈余管理途径;新准则实施前后房地产企业的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项目盈余管理行为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管理层实施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和能力,实证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抑制真实盈余管理。从操纵手段来看,数字化转型对异常生产成本、异常酌量性费用操纵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也导致了更多的经营现金流操纵。(2)增强市场预期、改善薪酬契约、强化分析师关注是数字化转型影响真实盈余管理的作用路径。(3)数字化转型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治理效应在非国有企业、非科技属性企业和代理问题更严重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化转型经济后果与真实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推进数字经济的治理效应和提升企业的盈余质量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收购方的视角,以2008~2010年在并购过程中采用股份支付方式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中国上市公司在股份支付并购中的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行为以及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收购方在并购前半年存在显著正向应计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行为;在并购当期存在显著正向真实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行为;并购后一年公司业绩的下降程度受到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交替影响;股份支付并购是促使公司管理层产生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并且对并购后一年绩效显著下降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度。  相似文献   

15.
刘秀莉 《时代金融》2014,(7Z):185-186
本文以2005~2012年间2049个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中小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存在显著地负相关关系,即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低,相应的现金股利分配力度与现金股利分配倾向都会越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52012年间2049个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中小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存在显著地负相关关系,即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低,相应的现金股利分配力度与现金股利分配倾向都会越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审计市场"风起云涌",审计失职屡见不鲜,从"老三案"到"新三案",从黎明股份到银广夏,这些审计失职事件涉及金额大,影响恶劣,对独立审计市场冲击巨大,也引发了注册会计师的诚信危机。本文利用1999年、2000年、200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采用截面基本Jones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是:注册会计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审计出盈余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逐渐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将盈余管理方式分为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以深沪两市19个行业的企业2009~2013年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强势企业较弱势企业进行了相对较高的真实盈余管理与较低的应计盈余管理。有政治关系的强势企业比无政治关系的强势企业进行了较高的应计盈余管理。从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向来看,强势企业利用隐蔽的盈余管理方式将业绩做大使得其强者表现更强。  相似文献   

19.
盈余管理是我国财务会计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国内外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方法,较少从盈余管理的程度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这一角度进行研究。基于这一问题,笔者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相对比,分别研究其在创业板IPO中的存在性,并考察其分别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上市的标准,在上市前后都会采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来粉饰公司的利润。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建立综合财务指标体系对样本数据进行检验发现:应计盈余管理与未来公司业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真实盈余管理与公司未来的业绩之间则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对比而言,虽然两种盈余管理的方式都会使公司的未来业绩下降,但是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更为深远。  相似文献   

20.
陈菲  彭家生 《会计师》2012,(5):9-11
<正>20世纪80年代以来,应计质量逐渐成为会计监管和会计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自1997年以来LaPorta等的一系列研究证实股权结构在世界范围内都表现为比较集中,促使人们把目光转移到影响公司的根本因素上来,即公司治理环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