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山东,棉纺行业的总产值占到全省纺织总产值的50%以上,棉纺总锭数超过3000万锭的规模,占到全国棉纺锭数的近1/3,山东省去年棉花缺口达300万吨,占到全国缺口的60%以上,因此目前实施的棉花滑准税税率对山东棉纺织服装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2.
一、结构调整为我国毛纺行业带来的变化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毛纺行业发展的历史,我们清楚地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中国毛纺行业高速发展的阶段,1985年到1995年全国毛纺生产能力从139万锭猛增到399万锭,1996年达到408万锭,走的是粗放经营的发展道路。由于重复建设和国有企业负担过重,90年代后期毛纺行业陷入严  相似文献   

3.
纺机     
上海二纺机推出国内锭数最多的细纱机近日,上海二纺机继成功研发巨型长龙EJM138JLL型1236锭的超长细纱机之后,又研制成功细纱机1512锭超长细纱机(EJM158JL型)。据介绍,EJM158JL型细纱机是目前国内仅有的最大长度和最多锭数的机型,锭  相似文献   

4.
一、纺织服装业生产及消费市场概况纺织服装行业一直是印度尼西亚的第一大产业,其产值、出口额和就业规模在全国各行业中居领先地位。据印尼国家统计局统计,印尼全国现有纱锭750万锭,各类纺织服装企业约46熏000家,雇工总数170万人,年产值约130亿美元。印尼的纺织服装企业主要分布在万隆、西爪哇及雅加达附近,其中不少是日资和台资企业。目前该国国内有60%的纺织设备服用期超过15年,更新旧设备至少要35万亿盾穴约合39.3亿美元雪。印尼的棉纺、织造和服装的生产能力规模较大。印尼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新增棉纺设备350万锭。2001年印尼纤维产…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千人纱,万人布"。在当下招工难、工人流动大的大环境下,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纺织厂的用工问题始终困扰着企业。以无锡一棉纺织厂为例,其长江精密纺纱车间有13.5万锭,定员约270人,平均万锭用工20人左右,是整个无锡一棉用工最少的车间。此外,3个老的纺纱车间万锭用工也只有30人左右,这个比例是同行业其他纺纱厂的1/3,甚至更少,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6.
就在2016年储备棉轮出政策尘埃落定、棉纺上下游企业终于松一口气的同时,来自亚麻行业的企业代表正汇聚在一起商讨亚麻业的未来,而原料正是激烈讨论的话题之一. 进口原料价格逐年上涨 亚麻行业近年来发展加快,其生产加工量和贸易出口量已经超越麻纺其他行业跃居首位.亚麻长麻纺由2010年的35万锭发展到2015年的65万锭.亚麻混纺行业更是快速发展,许多棉、毛和化纤纺织企业也在纷纷尝试与亚麻混纺.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纺织工业正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化。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人力资本的上升,因此,我国纺织企业正在向提高单机自动化程度、减少万锭用工人数的方向发展。对于粗纱机而言,改变粗纱落纱方式及运输方式是提高粗纱机单机自动化程度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半自动落粗纱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悬锭粗纱机进人中国市场以及我国研制出FA系列悬锭粗纱机后,粗纱落纱方式由传统的拔下锭翼落纱发展到不  相似文献   

8.
简况回顾近50年来,我国毛纺工业无论生产规模、行业结构、产品品种质量、技术进步、市场拓展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毛纺生产能力由建国初期的13万毛纺纱锭发展至1999年的382万锭,平均年增长7.38万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毛纺生产发展步入快速增长时期,至1996年全国拥有408万毛纺锭。近些年随着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和毛纺产品市场竞争加剧,我国毛纺工业也相应地进行了行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中国棉纺行业从2000年到2007年高速发展,从3450万锭发展到1亿锭。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需求减少导致产能出现过剩。绵纺织业对资源要素成本更加敏感,产业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绵纺织业产业转移主要有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0.
棉纺织行业占纺织工业纤维加工总量的60%,因此棉纺织品行业的发展对纺织行业的发展影响很大,入世以后,中国纺织已经融入了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纺织原料、市场、国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棉纺行业的发展也将面临越来越多挑战。投资增长产能过剩棉纺能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入世带来的机遇,使得中国棉纺行业快速发展,我国的棉纺产能急剧膨胀:从2000年到2005年,棉纺能力翻了一番,从2000年的3443万锭,增长到2005年的7500万锭直至目前的8000多万锭,已接近全球纱锭总量的一半,转杯纺也从62万头增加到现在的150万头左右;棉纺固定资产…  相似文献   

11.
鞍钢一初轧厂建于1933年,设计能力为年轧锭50万吨.建国后,先后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特别是1982年初的技术改造,采用了国内外一批先进技术和装备,主体设备的技术装备水平开始进入国内先进的行列,经济技术指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1985年轧锭302万吨,实现了“一厂变六厂”,1986年轧锭319万吨.1971年至1986年上缴利润为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9倍.一、技术改造是厂长的重要职责“六五”以前,挖潜、改造,使我厂面貌有了一定的改观.在当前各发达国家钢铁  相似文献   

12.
马杰 《中国纺织》2002,(7):12-15
新疆“六五”、“七五”、“八五”时期,棉纺生产规模从37万锭发展到182万锭,毛纺生产规模也从4.3万锭发展到12.8万锭。到1998年,全疆纺织行业已拥有固定资产净值47.5亿元,从业职工13万人,约占全区工业职工人数的15%。主要行业棉纺、毛纺产值分别占全区纺织工业产值的75%和14%。其生产规模分别居全国第七位和第八位。但棉纺行业装备属90年代先进水平的仅占15%,属80年代水平的占到75%。毛纺行业装备属90年代先进水平的只有8%,属80年代一般水平的占到70%左右。如果说“六五”、“七五”、“八五”是新疆纺织工业大发展时期,那么“九五…  相似文献   

13.
山东是棉纺大省,1991年末拥有环锭纺570万锭。经过7年实施51个压锭项目,实际完成39个,压减41.5万锭,调整、归并、破产、淘汰34.5万锭,虽然合计压减76万锭,但近几年又新增55万锭。为此,1996年底我省仍拥有549.6万锭的棉纺能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把纺织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和解困的突破口,并明确纺织行业解困要首先从棉纺压锭入手。棉纺行业中国有企业最多,困难最大,亏损最严重。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大我省纺织行业改革和解困力度,使我省国有大中型纺织亏损企业尽快摆脱困境,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特规划如下…  相似文献   

14.
1、设备: 韩国棉纺设备规模顶峰期为1989年,达369万锭,随着老设备的淘汰及自动化设备的引进,近几年锭数持续减少,至2002年6月底为181万锭,与2001年相比减少了8%。另外,在海外8个国家22个工厂还有107万锭。 2、生产: 2002年上半年棉纱类的生产总量,与去年同比减少了1.8%,为14.6万吨。生产量降低是由于老设备的减少和从印度、巴基斯坦、印尼进口便宜棉纱增加的缘故,因此,国内的棉纱生产规模持续下降。 3、出口 2002年上半年棉纱的出口,金额与去年同期持平,  相似文献   

15.
梁莉萍 《中国纺织》2014,(2):130-131
去年,日照裕华机械公司实现紧密纺销售近80万锭.市场占有率约30%:气动加压摇架160万锭.约占市场年销售总量的75%左右:钢领450万只,约占市场总量的10%,各产品的销售同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今年一季度销售订单已满。在行业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得此成绩实属不易。记者专题采访了该公司董事长张彦涛。  相似文献   

16.
近日,苏州震纶棉纺有限公司与新疆富丽达纤维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了新疆富丽震纶棉纺有限公司。据悉,新建成的富丽震纶公司规划在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200万锭纺纱项目,主要生产混纺纱、特种纱等,一期100万锭纺纱项目计划于2016年建成。在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苏州震纶棉纺有限公司不仅没有缩减规模,反而进一步扩展项目,在业内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7.
综合快讯     
继新疆八一毛纺织厂6月7日敲响毛纺行业压锭第一锤后,9月下旬,内蒙古、甘肃、陕西等省、自治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关于调整毛纺工业结构的号召,主动按照国家经贸委的要求将列入今年毛纺压锭计划的近4万锭全部销毁。至此,全行业压缩毛纺锭的大幕已经拉开。 国家经贸委确定今年压缩淘汰30万枚落后毛纺锭,并根据各地毛纺企业实际情况,拟结合实施企业兼并破产、技术改造和债转股项目,将压缩淘汰计划分解到各地  相似文献   

18.
1983年,在当时棉纺有2018万锭,毛纺有89万锭的基础上,我曾作过预测:“预计到2000年,我国纺织工业总的生产能力将扩大一倍,即棉纺设备将达到近4000万锭,而毛纺设备则由于目前底子太薄,将扩大3倍(356万锭)以上,”现在正当世纪交替前夕,对我国毛纺的规模,各方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毛纺三分之一企业“无米下锅,”主张限制其发展。有关领导也曾一再强调要限制棉、毛纺锭。这种观点是否合乎实际,我认为有必要加以论证。 宏观市 今天世界已经形成了统一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纺织工业,特别是棉纺织行业,一度出现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增长的局面,造成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从1993年开始,我国纺织行业出现连年亏损,亏损最为严重的是1996年,亏损额高达106亿元,成为国有工业中困难最大,亏损最为严重的行业。 199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纺织行业确定为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突破口,提出了“压锭、减员、扭亏”三大任务。压锭工作吸取了1997年以前“一边压一边涨”的历史教训,坚决控制纺机源头,扭转了棉纺行业重复建设难以控制的局面。同时,考虑到国有纺织企业包袱重、困难大、产业退出难的现实情况,国家给予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如压锭财政补贴与贴息贷款政策、企业兼并破产政策、优势纺织企业优先上市政策、压锭企业土地置换及一线生产工人退休政策等。 到1999年底,全国累计压锭906万锭,其中1998年压512万锭,1999年压394万锭;分流安置116万人;国有纺织企业实现利润8亿元,提前一年基本实现3年目标。 到2000年底,累计完成压缩落后棉纺能力940万锭,压缩落后毛纺能力28万锭,压缩落后缫丝能力100万绪,分流人员140万人,国有纺织企业实现利润67亿元,纺织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整个国有企业改革脱困走出了一条路子,在压缩总量的同时,纺织行业把压锭和结构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纺织》2004,(10):95-95
我们不妨先给四川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一锭多丝"技术算一笔帐: 粘胶长丝行业投资:一个2000吨规模的粘胶长丝项目需要投资1个亿,其中纺丝机占30%-40%投资,需要100台机,近4、5千万. 一锭多丝:在现有的设备基础上只需增加投资10多万元,就达到翻一番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