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务院国发‖1989‖75号文“批转国家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关于建立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统一代码标识制度报告的通知”下发以来,全国范围已初步建立了组织机构统一代码标识制度。这项制度的建立,既是国家信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于1989年10月以国发(1989)75号文批转了国家技术监督局等10个部门关于建立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统一代码标识制度的报告,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建立组织机构代码标识制度。 这项制度实施以后,我国工商企业登记、行政事业编制管理、社会团体登记、银行帐户管理、税务登记、固有资产管理、社会安全和保障、海关、外贸等方面的文件,以及计划工作、统计工作、物  相似文献   

3.
随着组织机构代码工作近20年的不断发展,我国已建立了组织机构代码标识制度.实现了政府管理部门和金融领域广泛应用代码标识的社会效益.在建立统一代码标识制度的同时,也建成了"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库"、"组织机构代码电子档案库"和"组织机构代码纸质档案库",这3个库的基本信息是一致的,都来源于组织机构代码纸质档案.  相似文献   

4.
1989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等 10个部门“关于建立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 体统一代码标识制度的报告”,充分说明了代码标识制度已成为国家整个经济和社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同时也确定了组织机构代码工作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一项长期工作。  相似文献   

5.
组织机构代码最主要的特点即其统一性和唯一性。统一性体现了它的标准化特点,是全国统一标准的八位代码和一位经统一算法计算生成的校验码,并制作条码标识;唯一性要求每一组织机构的统一标识代码是终身不变的,并且各组织机构的代码各不相同,各组织机构的名称也必须彼此相异,这集中体现在代码工作中一惯强调的代码数据库中必须消灭重名重码的工作准则。组织机构申办统一标识代码工作,从1989年开始试点、1993年在全国开展以来,已经有约700万户组织机构申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书,代码数据库已具有相当的规模,是我国最大…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建立统一代码标识制度,是国务院以国发[1989]75号文件批复的。继在全国部分省市试点后,1993年在辽宁省开展。1997年1月29日辽宁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辽宁省信息技术标准化监督管理条例》。至此,辽宁省组织机构代码工作上了正常的发展轨道。组织机构代码是根据国家有关代码编制原则编制的,赋予依法成立的组织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法定的代码标识。目前,辽宁省已累计发放企业组织代码48万户。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在以下行业得以应用:银行开户、银行贷款、统计报表、税务登记、车辆牌照、海关业…  相似文献   

7.
1989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全国组织机构统一代码标识制度。组织机构代码系统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步形成了赋码颁证、数据管理、推广应用、质量保证、网络与数据库、科学研究、协调宣传、后勤保障、人员管理等多个子系统。在这些子系统中,人员系统是从事代码工作的主体。对组织机构代码工作人员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是代码工作的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代码事业的成败。本文试对组织机构代码系统的人员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工作开始于1989年,至今已有近10年的历程,完成了标准制定、组织建设、系统建设及推广应用等一系列相关工作,为我国标准化领域填补了一项空白。目前,作为机构标识的组织机构代码已经广泛应用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以其终身不变、唯一性、准确性等特点,得到了应用部门的认可,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基础的  相似文献   

9.
组织机构统一代码标识制度就是给每一个组织机构颁发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惟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以达到对国民经济基本单位进行科学标识的目的。组织机构代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信息,是进行科学标识的基础。如何运用先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代码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完善代码管理机制,保障代码事业健康发展是摆在代码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组织机构统一代码标识制度就是给每一个组织机构颁发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惟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以达到对国民经济基本单位进行科学标识的目的。组织机构代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信息,是进行科学标识的基础。如何运用先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代码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完善代码管理机制,保障代码事业健康发展是摆在代码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代码工作百问(4)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柯志勇31.国际上有哪些国家已采用了组织机构代码标识制度?采用组织机构代码标识制度是一个国际化的趋势,特别是随着EDI在全世界的广泛应用,一个开放式的、全球性的EDI系统正在形成。与之相适应,许多国家也正在建...  相似文献   

12.
自1989年在全国实施组织机构代码标识制度以来,我国已经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代码分级管理体系。目前,已对全国700多万个组织机构赋码,代码在税务、金融、社会保障等诸多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代码信息数据库也已初具规模,但是还远不能满足代码工作的需求。组织机构代码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求处理大量的信息。代码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必须建立准确性高、实施性强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1代码网络现状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1.1领导普遍支持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离不开领导的支持。随着代码事业的不断发展,愈来愈多的代码机构…  相似文献   

13.
1问题的提出 1989年,为了适应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加强对组织机构管理的需要,国家决定在全国建立“统一代码标识”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给所有依法成(设)立的组织机构赋予法定代码标识,颁发代码证,利用它为各级政府加强行政管理、监督组织机构的社会经济行为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为完善我国监督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于1989年批转了国家技术监督局等10个部、委、局《关于建立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统一代码标识制度的报告》,在我国实施组织机构代码标识制度。同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了GB11714-89《全国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代码编制规则》,1997年又将此强制性标准进行了修定,为这项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技术规范,有效地启动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工作。近10年来,代码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经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代码管理机构,各级代码信息数据库已初具规模;对700多万家组织机构赋予了代码,采集了基本信…  相似文献   

15.
组织机构统一代码标识制度就是给每一个组织机构颁发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惟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以达到对国民经济各基本单位进行科学标识的目的。组织机构代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信息;是进行科学标识的基础。如何运用先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代码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完善代码管理机制,保障代码事业健康发展是摆在代码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1建立全国组织机构统一代码标识制度的重要意义建立并实施全国组织机构统一代码标识制度,向我国境内每个依法成立和依法注册的机关、团体、各类企业和事业单位颁发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和始终不变的代码标识,是对法人及其分支机构在各类经济、社会活动中建立有序化管理和进行信  相似文献   

17.
积极推进组织机构代码工作湖北省标准信息研究所赵瑛军我省组织机构代码工作,在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省技术监督工作者的艰苦努力,近来进展迅速,单位代码发证覆盖率大幅度增加,为全省组织机构代码标识制度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组织机构代码”就是给每个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颁发的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为了提高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程度,加快实现社会管理科学化的进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统一代码制度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我多代码工作于1993年正式启动,到目前为止共有106个办证点,已完成了对自治区机关、事业、企业、社团等组织机构代码赋码18万户。在国家代码中心的统一部署下,全区组织机构代码网络系统于2000年底联网。广域网建成后,实现了代码数据网上集中赋码模式,代码数据库质量有了…  相似文献   

19.
自国务院1989年批准建立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统一代码标识制度以来,经过各级技术监督部门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全国统一代码标识制度”已初步建立,并开始发挥作用。组织机构代码在工商、税务。银行。统计、公安、保险等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统一代码标识制度”符合当今信息社会的要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是在银行建产和贷款管理中、在全国税务统一换证中,还是在首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统计中,组织机构代码的科学。准确。唯一、统。、快捷。简便的优越性,均受到使用部门的好评。它为政府各部门加强宏观管理,监督企业、事仆单…  相似文献   

20.
组织机构代码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机构赋予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自从1989年我国建立组织机构代码制度以来,组织机构代码逐步成为国家宏观管理的重要基础信息,是国家经济和社会管理实现信息化的重要信息源,为各级政府、各部门开展电子政务、加强行政管理、监督企事业单位与社会团体的经济社会行为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成为信息化条件下完善我国监督管理体系的一项基础性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