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发展》2012,(4):I0001-I0001,I0003
坚持“四动并举”。一是坚持领导示范带动。各级各单位领导干部带头进村入户,率先垂范抓帮建,全力将各自的联系点打造成引领行动的典范。二是坚持目标管理促动。对联系单位和联系干部压担子、靠任务,根据不同对象,灵活制定不同层次的帮扶目标,坚持常态化、动态化管理,促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不断增效。三是坚持制度机制驱动。建立健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制度机制,为开展行动提供保障,促进行动健康有序。四是坚持考核考评推动。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每年年终进行考核考评。通过奖优罚劣,推动行动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2.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西和县林业局高度重视,积极行动,紧紧围绕省市县的总体安排部署,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帮扶发展为重点,以为民富民为目的,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双联”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之后,及时抽调工作队员203人,联系十里乡的20个村、1624户群众。通过近阶段的努力,全面完成了与贫困户的结对,填写了民情联系卡、联户手册,帮助所联村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和当年实施计划;深入开展了法制宣传和政策宣讲活动,共印发宣传资料350余份;开展了以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为主要内容的短期培训10期,培训农民50人;为所联系村栽植经济林果树及绿化树75660株,  相似文献   

3.
马殿富 《发展》2012,(7):9-9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项顺应民意、惠及长远的大事、实事、好事。在行动落实上要从县情实际出发,紧盯一个目标,体现两个着力,落实三项教育,带着四种感情,狠抓工作落实,务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4.
张建杰 《发展》2012,(8):7+15-7,15
省委决定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对于心系群众、转变作风、锻炼干部、加快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武山县按照省、市委的安排部署,同绕总任务,把握着力点,找准突破口,周密部署,迅速行动,以极大的热情深入联系村、户,帮助群众理思路、谋发展、解难题,真正做到干部受教育、单位转作风、群众得实惠。  相似文献   

5.
杨雄 《发展》2012,(10):7-8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省委立足推动转型跨越新实践,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着眼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新要求,作出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是一项推动发展、造福群众、固本强基的务实之举。自“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全面启动以来,合作市着眼市情民意,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标,按照“转作风、炼干部,抓基层、强基础,办实事、解难题”的要求,突出实践特色,创新行动载体,精心组织和对接省州市乡四级84个单位的2568名干部帮联全市47个行政村(社区)2250户农牧户,全市“双联”行动呈现出良好的推进态势。  相似文献   

6.
刘正周 《发展》2012,(9):9-10
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和市委“两联两扶、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靖远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贯彻省、市、县委文件精神,精心谋划部署,迅速启动安排,派出50名领导干部深入所联系的平堡乡积极开展帮扶活动,确保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7.
田建民 《发展》2012,(6):13-13
渭源县畜牧兽医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精心安排,周密部署,通过深入调研摸底,认真分析村情,制定了上湾乡杨家寺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使该村“双联”行动开展得有条不紊、有声有色,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8.
马鹏程 《发展》2013,(3):7-7
一、“双联”行动深入推进 (一)加强领导,精心安排部署 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以后,镇上及时组织召开了八里铺镇“双联”行动动员大会,成立“双联”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设立协凋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双联”行动实施方案、干部培训计划、十部考核制度及奖励机制,同时成立八里铺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督查组,督促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9.
安旭林 《发展》2012,(10):9-9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甘南州人社局充分发挥人社部门的优势,积极动员部署,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积极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使“双联”行动取得了实效。  相似文献   

10.
《发展》2012,(10):132-133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甘南州公安局交警支队结合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特点,从实际出发,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与“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结合起来,与“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活动结合起来,与“创先争优”结合起来,与“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以解决“三个不适应”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联村联户又连心,为民富民谋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全中 《发展》2012,(9):6-6
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泾川县把“双联”行动作为促进“i农”发展、推动转型跨越的有力抓手,作为推进扶贫开发、实现富民强县的有效途径,作为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紧扣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这一目标,以优化发展思路为先导,以培育富民产业为核心,积极创新载体,纵深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相似文献   

12.
《发展》2012,(7):10-10
和政县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作为打造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工程、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来抓。目前,“双联”行动正在向“解决贫困问题、带动群众致富、维护和谐稳定、促进转型跨越”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3.
唐伟尧 《发展》2012,(6):11-12
甘肃省委决定,从今年2月开始,在全省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观点分析认识这一重大决策部署,不仅能够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提升认识水平,而且还能在方法论上给予干部群众有益的启示,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有效批驳消极思想的干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按照国家扶贫新标准,甘肃现有贫困人口1306万,主要集中在六盘山区、秦巴山区及甘肃藏区的58个贫困县。为了加快脱贫,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2012年甘肃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下简称双联行动)。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以来,临潭县地税局积极响应省、州、县委关于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号召,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紧紧围绕“三农”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三级联动”的要求迅速有效地投入到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经过3年活动的开展,“双联”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形成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片天”“致富一批人、带富一个村”的良好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6.
刘永杰 《发展》2013,(1):15-16
一、弘扬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准确把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工作要求 省委决定从2012年开始在全省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这一行动计划从理论层面向全省各级干部发出了动员令,我们环县在行动中,认真贯彻省委关于"四级联动,综合带动,全面覆盖,务求实效,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本固基、推广典型"的六大任务,自觉做好省市帮联单位的协调服务工作,紧密联系自身实际和帮联对象生产生活现状,  相似文献   

17.
《发展》2012,(8):I0002-I0003
甘肃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泾川县把“双联”行动作为促进“三农”发展、推动转型跨越的有力抓手,作为推进扶贫开发、实现富民强县的有效途径,作为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紧扣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这一目标,以优化发展思路为先导,以培育富民产业为核心,积极创新载体,纵深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相似文献   

18.
徐金国 《发展》2013,(3):6-6
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以来,金昌市认真贯彻省委的战略部署,坚持把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作为强化基层基础、加快农村发展的总抓手,与当前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谋划,协调推进,促进了全市“双联”行动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发展》2012,(6):7-9
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省委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立足推动转型跨越新实践,着眼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新要求,作出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按照省委和市委的安排部署,白银区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全区农村人口数量小、城市人口比重大的区情实际,在全区深入开展以“部门单位和县级干部牵头联村、联社区,机关干部联农村困难户、联社区困难户;  相似文献   

20.
《发展》2012,(5):9-9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对全省贫困县、乡村来说,是最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民生工程。西和县扎实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十个一"为抓手,努力开创贫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一、下基层,联系一批困难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