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编读往来     
《物流时代》2012,(1):8-8
《物流时代周刊》编辑部: 很快就到了跟2011说再见的时候了,看到12月刊杂志才意识到2011对中国物流而言真的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在迎来入世十周年之际,也将物流的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在这个过程中,《物流时代周刊》伴随着我这个物流从业者一起在物流这个领域里经历了这些年的变化。回首来时路,很高兴能有这样一本站在行业高度引领的杂志在身边指引着我。,无论是新闻栏目对行业最新资讯的传递还是杂志对行业热点问题的追踪,都对我的工作以及对物流行业的认识与思考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外运集团的物流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物流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了解和熟悉,并得到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普遍重视,特别是去年 11月 25日,国务院吴邦国副总理亲自给在北京召开的现代物流发展国际研讨会致信祝贺,并提出了大力推动现代物流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国家经贸委、交通部、外经贸部、国内贸易局等部委及有关协会都在积极倡导物流的发展,使物流成为近年来我国流通领域特别是运输行业的一大热点。中外运对它的研究和实践虽然进行了一段时间,但还处于初级阶段,我愿借此机会谈谈我们的初步认识,并求教于各位。l现代综合物流是运输企业…  相似文献   

3.
编者往来     
《物流时代》2008,(4):5-5
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组织的两岸物流论坛上.第一次看到《物流时代》.《物流时代》杂志的内容很丰富,但是案例类的文章似乎太少了,我看到的几期杂志里.这方面的内容比较少.个人认为无论是物流企业还是物流需求企业.都十分关注案例这方面的内容。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企业的供应链是如何运做.其他的企业可以借鉴.物流企业可以了解。《物流时代》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内容。我接触过许多物流媒体,在这方面做得都不够好。希望《物流时代》能在行业里独树一帜,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非常高兴今天看到这么多老朋友,我在物流行业里面做了14年,这14年基本上我都在做一件事,就是物流的信息技术。所以,今天我主要想跟大家谈谈我的体会,最近这一段时间,尤其是最近两年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对我们整个货运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提高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水平的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网购市场,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服务主要依赖于快递企业,自建物流的并不多见。正是依靠第三方物流(主要是快递企业),淘宝网实现了日交易200万单的成功。在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行业,物流问题也日渐增多。为了帮助企业在日益增长的电子商务行业中取得更好的业绩,减少物流问题,提高物流效率,下面就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做些分析。  相似文献   

6.
编读连线     
《物流时代》2009,(10):5-5
阅读《物流时代》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其中有很多文章我都喜欢。做为一名“老读者”,我愿意为《物流时代》提一些建议,希望贵刊今后能办得更加专业,真正无愧于物流行业中的核心期刊。针对国家今年出台的物流业振兴规划细则,希望贵刊能跟踪政策落实动态,且依照行业分类逐一解读。此外,  相似文献   

7.
《物流时代》2012,(4):12-12
《物流时代周刊》编辑部: 初相识《物流时代》,是因为有征订贵公司的《中国航务周刊》杂志,后来联合征订,也订阅了《物流时代》。作为物流行业的人,之前看海运方面的杂志多些,但看过这本杂志之后,我觉得《物流时代》也很不错,涉及的行业面很广,特别是前段时间针对目前物流行业快递公司合并等热点报道,让我觉得《物流时代》是比较与时俱进的一本杂志,希望以后能从中学到更多的行业知识.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深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国际”)招商运营部总经理王雁进入物流行业已有14个年头。大学毕业后,王雁进入深圳的一家房地产公司,后来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物流行业,开始认为同样都是基础设施建设,一个是建房子,一个是建仓库,一个是卖出去,一个是租出去,从房地产到物流行业应该没什么难度。“但当真正进入到物流行业后才发现这是一个辛苦的行业,开始的时候还有一点抱怨,为什么选择从朝阳的房地产行业转行到如此辛苦的物流行业?但经过14年物流行业的打拼让我明白,年轻时走的每一步路都不白走。”  相似文献   

9.
煤炭行业物流管理的特点 物流管理的多样性决定了每一个行业的物流都各有特点,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其行业特点,就不可能设计出真正高效低成本的物流体系。煤炭公司的物流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服务指向相对于其他行业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我一直看《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我目前最关注的是物流行业内的系统仿真、分析计算方法一类文章,关注的行业主要有烟草工业、烟草商业、电力、中药成套设备物流等。我认为,关于系统仿真软件及方法的灵活应用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将理论方法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善于归纳总结,并提出通用化的解决方  相似文献   

11.
张晖 《东方企业文化》2012,(13):105-106
物流行业是我们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被列为我国第三产业新的增长点。物流是国家支柱性产业,任何经济都离不开物流服务。物联网代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我国战略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行业是物联网应用最具潜力的行业之一,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将有力改善物流行业的现状,加快物流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外物流》2006,(2):45-45
物流行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迅速兴起,虽然“物流”这一概念在国内真正产生也不过六七年的时间,物流行业也存在着企业规模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技术和服务相对落后等问题,但是,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这些都是避免不了的现象,主要还是要看到这一行的发展速度。发展前景,才能对症下药。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我从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工程专业毕业,那时候年轻气盛,一心想着为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做出自己的贡献,却机缘巧合下进了物流行业,开始了我计划之外的物流人生。  相似文献   

14.
IBM公司作为电子商务整合服务的领先服务商,已经根据IBM多个物流项目的实施经验,针对物流行业的变化,行业管理的问题提出了电子物流的概念(e——logistic)。  相似文献   

15.
汪鸣 《物流时代》2011,(6):13-13
最近,央视等各大媒体都在关注、报道物流业内出现一些顽症,笔者从事物流政策研究多年,我认为央视、各大媒体重视这些问题,并下工夫去挖掘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对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对物流企业的发展、对物流环境的改善都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是进行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当前许多院校都设有物流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而在此过程中物流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所以如何有效合理地培养物流人才,并让物流人才适应于社会岗位的需要以发挥进一步推动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问题,成为了众多院校以及社会物流企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当前物流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作出分析的基础上,对优化物流人才培养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物流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吴明 《物流技术》2002,(3):22-25
近年来物流问题引起国内许多人的关注,从国家领导到省、市负责人,从大型企业到中小企业,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到西部边疆都在谈物流、做物流。其实物流概念在二十年前就引入中国了,为什么这两年才热起来呢?它到底是新概念还是老概念又有了新内容?今天我准备就这些问题从四个方面来谈。1物流热的起因 近两年物流为什么热,有人讲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结果;有人说是电子商务带起来的;还有人说是专家、学者二十多年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等。我认为还是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的结果。我国去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9.58万亿元、国内社会消费品…  相似文献   

18.
综合运用Java编程开发语言、数据库以及条码扫描技术,结合企业物料实际发放和签收流程,设计开发了低成本的扫描签收系统。该系统可以与企业SAP系统交互,读取并存储物料发放数据。用户以运行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为手持终端,运行物料查询和签收程序,物料接收人员在现场可通过输入、扫描等方式查询并显示物料发放数据,完成实物核对并最终进行无纸化签收。通过该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物流效率,电子签收减少了纸张的使用量,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和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9.
最近和一位国内食品冷链行业著名企业老总闲聊。这家公司有上千名员工,我问他们企业目前有多少博士?回答出乎我意外:一个没有!硕士倒是有一个,还不是学物流的。此事一方面让我感到震惊,物流行业特别是食品冷链物流这个相对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高级人才居然匮乏到如此程度。另一方面惭愧,国家所赋予我们行业协会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行业培训和人才引进,可是,连国内最大的食品冷链物流企业高级人才尚且寥若晨星,其他企业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20.
《东方企业家》2014,(12):22-23
菜鸟网络11月20日发布的最新“双11”物流情况显示,截至19日24时。天猫“双11”全天产生的物流订单中已有2.67亿已发货,9天发货率为97.8%,高于去年同期的96.0%;快递公司已揽收的有2.50亿,高达91.6%的揽收率也高于去年同期的84.1%;9天累计已被消费者签收订单2.09亿,签收率达到76.7%。比去年同期提升了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