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盉     
《西部大开发》2007,(1):66-66
【西周恭王 通高29.5厘米 口径19.5厘米 重7.1千克】西周中期周恭王(西周第六位国王)三年(前916年)铸造,1975年2月陕西岐山县董家村出土,现原件由陕西周原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2.
大克鼎     
【通高95.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千克】 西周孝王(西周第八代王)时期铸造,传光绪十五年(1889年)陕西扶凤县法门镇任村出土,现原件由上海博物馆收藏。[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千克】西周武王时期铸造,1976年3月陕西省临潼县零口镇南罗村出土,现原件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4.
五祀卫鼎     
【通高36.5厘米,口径34.3厘米,腹深19.5厘米,重11.5千克】西周中期周恭王(西周第六位国王)五年(前914年)铸造,1975年2月陕西岐山县董家村出土,1991年被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柱足,折口沿,立耳,腹部下垂而外侈,器腹较浅。此鼎为圆形,双立耳,圆柱状三足。口沿下方装饰以粗疏的云雷纹。该是一种想象中的动物纹,一般只选用兽体局部,在青铜器的装饰纹中比较常见。  相似文献   

5.
《发展》2009,(8):I0002-I0003
玉人形铲 西周灵台县白草坡出土高17.6厘米。圆雕,裸体站像,发辫虎首蛇身盘成锥髫,长脸,阔鼻,大耳,耳有穿孔。双手捧腹,双足并合作铲形,有斜刃。  相似文献   

6.
颂簋(拼音:guǐ)为西周晚期所造,山东博物馆藏品,一级文物,系十大镇馆之宝之一。通高30.1厘米、口径24.2厘米,重13.2千克。隆盖,顶有圈形把手,圆腹,圈足。圈足下有三个兽面象鼻形足。腹部两侧有一对兽首耳,下有垂珥。口沿上下各饰窃曲纹一周,盖与腹均饰横条脊纹,圈  相似文献   

7.
文章概述了西周青铜器的发展历史,介绍了西周青铜器研究保护的现状,为了解决青铜器寿命简短等严峻问题,提出利用逆向工程来保护西周青铜器。叙述了逆向工程在保护西周青铜器中的应用原理,实践:所选西周青铜器文物代表的点云数据采集;文物点云数据的处理;文物CAD实体模型重建。  相似文献   

8.
西周的市场管理及其当代价值范淑存一、西周市场发展的基础夏代开始建立的奴隶制,经过商代的大发展,至西周达到了鼎盛时期。疆域的扩大,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获得了大的发展,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增多了,因此,西周的商品流通也较前...  相似文献   

9.
玉玦作为西周盛行的玉器,经历了新石器时期,夏商两代,在此时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开创了玉玦史上的一个高峰.本文结合西周所处时代背景,从造型、玉材、纹饰、工艺以及地位与价值等方面鉴赏西周玉玦并浅析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揭示反映在西周领主土地所有权方面的伦理经济观念 ,是研究西周领主土地所有形态 ,把握西周伦理政治结构、伦理国家形态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本文考察了周天子的最高土地所有权观念和反映在诸侯经济负担方面的伦理经济观念 ,以期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存在很多的婚姻家庭纠纷问题,男女地位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很多,追根溯源到西周的婚姻制度,西周婚姻制度小仅影响了近代婚姻制度,对当今的婚姻制度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寇占民 《理论观察》2014,(8):118-121
西周金文是最早的成系统的汉民族书面语之一,保持着当时语言的原貌,是该时期语言的真实记录,因此它是研究上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的重要语料。通过对西周金文动词的判定标准、词义系统、语法功能和复音词进行全面的梳理,为西周金文的释读和应用以及上古汉语动词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封建社会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社会系统观的角度对中国西周封建社会结构作了简要的概括,分析了西周封建社会的产生条件、要素特点和结构性质,并侧重于其演变方向的逻辑选择。  相似文献   

14.
段渝 《中国西部》2016,(9):34-37
在古代广都的境内,有两座著名的古城,其中一座史称瞿上,另一座史称樊乡。广都、瞿上与樊乡,都在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瞿上城是西周春秋之际蜀王杜宇的别都三千年前,蜀人参加周武王伐纣之战取得完胜,西周王朝得以建立。西周建立之初,分封蜀王杜宇为诸侯,杜宇王朝由此建立。杜宇王朝建立后,仿照西周的两都制,也建立了两座都城,首先是定都于成都,同时将郫邑设为别都。  相似文献   

15.
揭示反映在西周领主土地所有权方面的伦理经济观念,是研究西周领主土地所有形态,把握西周伦理政治结构、伦理国家形态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本文考察了周天子的最高土地所有权观念和反映在诸侯经济负担方面的伦理经济观念,以期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平顶山早中期应国贵族墓地出土的西周玉器与同时期其它地方出土的玉器相比有着高度的相似性,这种特性不仅表现在玉器的纹饰和造型上, 也表现在玉器的种类和组合上, 这种相似性除了取决于西周的用玉制度外, 还取决于其它的社会因素. 本文根据完整的发掘报告《平顶山应国墓地Ⅰ》 中的资料, 把早中期出土的玉器作为一个整体的单元, 分析西周早中期的用玉制度和玉器的制作特点.  相似文献   

17.
赵婷  范涛 《西部人》2003,(5):35-35
今年1月,陕西省眉县杨家村出土的27件青铜器震撼了学术界。这27件青铜器大多铸造于西周晚期、周宣王时代,件件有铭文,共计4000余字,列数了西周13位帝王中除最后一个周幽王外的12位帝王的名号和一些重要史实。 通过释读其中部分器物的铭文,专家认为,这些青铜器主要记载的是一个“单”氏家族的历史,铜器的所有者是一个叫“速”的人,他和他的祖辈都是西周王朝的重臣。  相似文献   

18.
西周时期的法律及法制尚未形成明确的分类和完备的系统,当时的民俗与礼在西周社会各方面起到了实际的调整作用。西周礼是源于俗且起着法的作用的一种特殊社会秩序的维护方式。本文以西周时期的婚俗与婚礼为例,分析西周时期礼在俗与法之间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炉通高29.5厘米,盖径25.9厘米,腹深7厘米,底径21.9厘米,重6408克。台通高20.8厘米,口径43.5厘米,重8970克】1987年5月10日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地宫密龛出土,现原件由陕西法门寺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齐语》和《小匡》的比较作为论述的切入点 ,对“西周的士是自由农民”的流行观点提出质疑。文章分析了“士”含义的演变 ,指出西周春秋时代宗法等级制下的“士”脱离生产 ,依靠禄田和役邑攫取农民的劳役 ,有自己的宗族组织 ,是贵族的下层 ,它和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庶人 ,分属判然有别的两个阶级。《齐语》中“士”和“农”有严格界限 ,符合西周和春秋初年的实际 ,《小匡》对《齐语》进行了修改 ,大失《齐语》原意 ,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春秋后期社会大变动中士农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