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与公司特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年报为样本,对样本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进行度量,通过多元回归检验了公司特征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与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大股东持股比例正相关,而与公司成长性负相关;医药、生物制药及计算机等高科技行业的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相对较高;异地上市能促进公司提高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框架下,结合合法性理论,选取深沪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其2011年年报进行内容分析,构建了公司碳信息自愿性披露指数,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特征与碳信息自愿性披露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检验发现:(1)公司规模、财务风险、固定资产比例均与碳信息自愿性披露显著正相关;(2)销售增长率与碳信息自愿性披露显著负相关;(3)上市年限与碳信息自愿性披露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将碳信息自愿性披露作为维护和提升自身合法性地位的一种管理方式。合法性压力越大的公司,越愿意提供自愿性碳信息披露;合法性压力越小的公司,越不积极主动提供自愿性碳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3.
公司治理结构和自愿性信息披露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选取了2002年169家中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四个因素即董事会中独立非执行董事的比例、监事会人数、审计委员会、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董事长不兼任总经理的公司。其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就比较高,而其余三个公司治理因素并没有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杨向阳 《财会通讯》2010,(11):111-113
本文以泛长三角地区沪市、深市55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公司治理结构与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公司所在地、独立董事比例、监事会规模、是否设置审计委员会、董事长与CEO是否两职合一、董事会规模、是否出具无保留审计意见自愿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而公司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与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不相关,市盈率与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2009—2015年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金融业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程度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与会计信息质量、盈利能力、公司规模、财务风险、流通股比例、有会计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的比例呈正相关关系,与两职合一状态、股权集中度呈负相关关系;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对上市金融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不显著。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金融业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业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两者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有利于丰富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相关文献,且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湖北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选取2004、2005和2006年提供年报的162家湖北上市公司为样本,将所有公司按经营业绩分为盈利和亏损两组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了在不同经营业绩情况下,公司规模、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及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解释变量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结果发现:湖北省上市公司自愿信息披露动力不足,自愿信息披露程度整体上不高,而除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这一虚拟变量外的所有解释变量,对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都有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和盈余业绩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2年201家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Meek的研究方法、构建了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盈余业绩对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盈余业绩因素显著地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程度。  相似文献   

8.
方伟  朱卫东 《价值工程》2010,29(7):29-30
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选取2008年安徽省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使用VDI来测度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实证检验了公司特征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创业板公司自愿性披露数量较少,流于形式的现象十分严重。设计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指标,以分成22个行业均值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影响创业板公司自愿性信息的披露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创业板公司自愿信息披露程度不高;流通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四大"审计和两职合一均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正相关;企业规模、营运能力和财务杠杆都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负相关;而作为具有创业板特征的、代表公司风险的单一账户风险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利用熵权理论建立数字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利用熵权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自愿性披露信息是对强制性披露信息的补充和深化,其对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揭示公司价值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试图为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信息行为动因给出理论解释,并在分析我国自愿性披露信息的现状和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强化自愿性披露信息的建议,以期为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信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的影响因素,实证检验的结果是:法律环境、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公司盈利能力等指标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结构与自愿性信息披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本文以中小上市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盈利水平以及成长性为控制变量,重点从管理层所有权、大股东所有权、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二职合一以及审计委员会的设置五个方面分析治理结构对中小上市公司自愿披露水平的影响,井以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2004~200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层持股、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有助于提高中小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规模大的中小上市公司更注重自身社会形象的塑造,通过自愿披露更多的信息在投资者心目中塑造良好的形象;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越佳,越倾向于主动披露信息.  相似文献   

15.
运用数学模型,对专有性成本与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产品市场竞争策略与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决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发现,专有性成本是公司信息披露决策中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专有性成本的存在,公司在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时,需要权衡其在资本市场上获得的收益和其在产品市场上保持的竞争优势这两者之间孰轻孰重。上市公司在产品市场中的竞争策略的选择也将影响其自愿性信息披露决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目前正面临着巨大的碳减排压力,上市公司基于何种原因对碳信息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如何才能有针对性地促进上市公司积极承担碳信息披露的责任?本文选取中国电力行业49家上市公司2010—2014年五年数据共245个研究样本,从公司治理和财务状况两个角度实证分析了这两方面与碳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集中度、董事会活跃程度、公司盈利能力、公司规模呈正相关关系,与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比例、资产负债率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信息是指除强制性披露的信息外,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形象、投资者关系、回避诉讼风险等动机主动披露的信息,是企业披露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市公司展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信息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信息监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参考Botosan的研究思路,以中国证监会最新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11年修订)(征求意见稿)》为参照系,构建出适合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指标体系,进一步构建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并对699家深交所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进行描述性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不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764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性披露的动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股权集中度高、财务杠杆水平高、高固有风险、外部独立董事占所有董事比率高以及审计质量高的公司具有较强的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动机。研究还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方面总体上并不乐观,因此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  相似文献   

20.
MD&A中自愿性信息的披露质量,既是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关心的问题,也是进一步完善MD&A披露制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沪市A股公司广东地区35家上市公司2009年年度报表为研究样本,分析了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发展现状.结果发现: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发展现状远不及人们的期望,存在诸多问题,且自愿性信息披露没有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