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京 《商》2014,(29):192-192
继传统文学写作的漫长周期后,网络文学在新媒介的牵引下蓬勃兴起和壮大。而网络文学展示和宣传的依托是网站,随着文学网站的开创与管理,就必然需要更多的作品作为向读者发放的对象。商家通过网络运作方式流程和对读者需求进行缜密调研后策划出一系列的运行和操控管理,这背后需要商业对网络文学写作的渗透的一种利益输出和反馈。在互联网的联结下,随着读者与作者距离的接近,其评论机制普及也更接近平民自由化,网络文学中传统文学批评家立足之地接近边缘化。针对此现象,本文侧重从网站商家的运行操控和网络文学批评家的现状以及商业渗透对网络文学写作的影响三方面出发,以盛大公司收购文学网站为例,试图揭示商业渗透对网络文学写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本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编辑推荐     
陈天桥从盛大到榕树下盛大文学拥有了超过80%的网络文学内容,陈天桥获得了制定整个网络文学游戏规则的权力陈天桥,这位当年网青,准备用榕树下承载自己的文学梦想。去年12月24日,盛大文学宣布控股榕树下,收购榕树下后,盛大旗下文学网站包括榕树下、晋江文学、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四家网站,后三者也是陈  相似文献   

3.
贺伟  刘维佳 《现代商业》2013,(33):51-51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字发表模式,各个文学网站也顺势而起,文学类的营销也是一种新型的文字营销。具体分析现在文学类网站的营销模式和发展现状,使公司更能认识到营销的重要性,使其营销模式更加完善。通过具体的营销问题的分析,深入浅出的试析文学类网站的营销模式,更加深刻地体会和掌握营销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珍荷 《中国拍卖》2014,(9):51-51
随着网络文学的火热,由其改编的影视、游戏也备受人们追捧,网络文学版权日趋成为市场的宠儿.该如何寻求规范化的交易方式?今年8月1日,国内首个网络文学作品游戏版权拍卖会在上海开拍,使网络文学版权交易透明公开.帮助作品最大化地实现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5.
姚景谦 《中国报业》2012,(12):221-222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网络文学开始不断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自身的运作模式已经逐步形成,自身的特点也不断的呈现出来。一方面,网络文学延续了传统文学的写作方法以及叙事方式;另一方面,因为不断创新的传播及接受方式,使文学的传播空间以及接受空间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大,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促进了文学的发展。本文针对网络文学的特征进行了阐述,然后对网络文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发现了网络文学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盏大文学提出的全版权运营概念堪称是革命性的.它以自身强大的原创网络文学内容为原本,进行内容的各种形式再创造,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形成了成功的文化产业的版权运营成功典范.本文主要就盛大文学全版权运营的情况进行概述,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马妍 《中国报业》2024,(2):224-225
文学作品具有传播真善美的使命,网络传媒赋予其更多个性化表现。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网络化写作呈现多样化发展特点,传统作家也开始倾向于网络化写作。网络文学类型多样,同一位作家也能创作出多种类型的文学样式,但是,网络文学的“狂欢化”问题却逐渐带来新的风险。由此,网络文学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重塑文学经典,再现新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学,简称为“网文”,是以网络为载体的一种新型文学形式,其题材广泛、风格自由,以网络原创作品为主.在网文过去发展的十五年间,其形式、内容和平台(网站)都在不断变化.由于近年来,“小黄文”大肆泛滥,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在国家“净网2 014”专项行动中,网络文学成严打对象.本文通过对“网文”的发展、症结等问题的阐述,分析“净网”行动下网络文学的整顿之路.  相似文献   

9.
李煜  王珊珊  孙琛  刘倩  谭焱中 《商》2014,(44):214-214
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网络文学作品这一新生文学形式,也对著作权合理使用这一制度带来了挑战。网络文学作品具有特殊性,我国著作权法采用列举方式规定的合理使用的事项很难适用网络文学作品。本文着重探讨了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原则、网络文学作品的特殊性及其合理使用受到的限制,并借鉴美国版权法。为网络文学作品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于玲 《中国报业》2012,(16):155-157
在当今的传媒与文学逐渐融合过程中,由新技术作为载体,将文学的话语方式与风格重新定位。与此同时,对网络文学的特征的研究也日趋白热化,在不同理解和解析的视角中,体现了网络化的文学潮流中的个性化、开放性、自由性。  相似文献   

11.
《创业家》2013,(5):32-35
为什么至今仍有人对网络小说嗤之以鼻?为什么陈天桥70多岁的父母也迷上了网络文学?为什么默多克将盛大文学比作奶牛?3月初,盛大文学旗下起点中文网发生人事动荡。业界内外都在关心盛大文学何从何处。3月30日,盛大网络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天桥参加盛大文学"2013年起点中文网作家春季沙龙",在众多作者面前讲了三个故事,阐述盛大构建文化娱乐王国的创业梦想—"盛大文学的梦想是盛大整个文化梦想的一部分","‘华流’似乎就该起于这个最让大家所不了解的网络小说。"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学是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依据对20多所高校4500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对大学生的网络文学接受情况进行了数据分析,以期了解网络文学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他们对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不同的态度和成因,以及大学生对网络文学有何期待。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学的创作作为网络文学产业发展的基础环节,地位举足轻重。但是现在网络文学的创作出现诸多问题,制约着网络文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网络写手作为网络文学生产最关键的人力资源,其文学素养的整体偏低制约了网络文学创作水平;商业模式之下网络写手创作目的的商业化造成作品被过度创作,严重束缚了网络文学作品质量的提高;网络写手团队创作的违规操作使得网络文学的创作产业难以在阳光下集约发展。为从源头上提高整个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质量,建议加强网络文学协会的建立,以团聚网络写手引导行业发展,成立专业的网络文学研究机构为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推进网络文学创作的阳光、集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商》2015,(9)
<正>2014年,"泛娱乐"一词被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中央部委的行业报告收录并重点提及,"泛娱乐"也被作为多家互联网公司的巨头写入战略规划并大力推进。随着明星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价值不断上涨,网络文学在泛娱乐潮流中脱颖而出,百度文学、阿里文学、阅文集团的设立标志着BAT加大在网络文学上的布局,新一轮的竞争即将引爆。文学从依附于纸质媒介到如今的互联网媒介,不仅仅只是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学”的研究随着网络作为一种媒体出现在中国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大有取代传统文学研究之势。然而,这种所谓的“网络文学研究”日益呈现出概念与学理上的混乱、矛盾,这样一种研究现状,实际上反映出当前文学研究上的流行时尚,即所谓的“大文化”研究,或者说“后现代”情结。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手机等曾经的“贵族”消费品也已经是极为平常。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汹涌澎湃的商品消费大潮,快节奏、高效率、重享乐已成为社会的时尚;嘲讽崇高、揶揄经典已成为一股潮流;文学中,伴随着年轻一代作家的日渐活跃所带来的创作的时尚性,时尚流行阅读正在逐渐流行。作为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时尚流行阅读与经典阅读相比具有不同的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对我们认识当下的文学实际,恰当估价它对文学教育产生的影响将会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亢 《商》2014,(5):91-91
十八世纪末哥特式小说出现以后,哥特式的艺术手法就在文学创作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成为了现当代英美文学中的一种创作传统,具有深远的影响。哥特传统就是指对社会的黑暗和暴力通过神秘和恐惧的形式来进行揭示,从道德层面对这些黑暗和暴力进行深刻的探索。哥特文学整个的发展过程都受到了英美社会、宗教、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英美文学也受到哥特文学的影响。在这种相互影响与融合的过程中逐步出现了影响广泛的哥特式传统。  相似文献   

18.
郑孝萍 《北方经贸》2002,(8):125-126
在高等学校语言文学教学中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思维成为紧迫任务。教学课件中学生、教师、教材与媒体等教学因素的关系需要确定 ,文学学科教学的特殊性也要体现 ,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夏勇峰 《中国市场》2009,(33):20-21
<正>为什么1亿元的收入,能撬动如此大的人群,持续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其背后有着怎样的商业逻辑?有激进的专家认为,网络文学现象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文艺复兴",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文学环境下,有其产生的必然性。这种必然,又因为其商业链条的构建和商业价值的彰显,获取了更大范围的公众认同,促进并激发了互联网上的写作狂潮。  相似文献   

20.
《商》2015,(5)
伴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当下对教育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汉语言文学教育作为教育行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样也面临着许多未知的机遇与挑战,我国教育行业需要在课程建设、教师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大力开展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建立健全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体系,实现汉语言文学教育传统性与创新性的结合,传承汉语言文学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