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民族资本的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封建社会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在我国,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是缓慢的。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中断了中国独立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逐步把中国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资本主义是作为帝国主义的侵略资本和封建地主经济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同时它又依存于帝国主义和封建经济。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大资产阶级投降帝国主义,形成了封建的、买办的官僚垄断资本,把民族资本分化出来。民族资本同帝国主义的侵略资本和官僚资本存在着矛盾。它的发展,有着资本主义一般的、和对中国社会经济来说  相似文献   

2.
半殖民地半封建,是对中国近代社会状况的高度概括,文章就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的来源、标志、演变和各自不同的含义作进一步探讨。对于准确地认清中国近代社会状况,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历史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杜经国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新议》一文中,(载《广州研究》1987年第9期)指出了一些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新论点。杜文指出: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都是为了掠夺财富和奴役人民,而不是为了推广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外来的暴力”的入侵,只能使中国由一个主权国家变成半殖民地的国家,只能造成国家地位的变化,但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不能使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因此,杜文不同意史  相似文献   

4.
曹童心 《时代经贸》2008,6(9):140-141
毛泽东曾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对殖民地有两重作用,即破坏性作用和某种程度的建设性作用,而主要的、根本的是破坏性作用.资本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入侵是中国经济不能发展,政治不能进步的总根源。资本帝国主义不能把中国带入近代化。  相似文献   

5.
“垄断”是帝国主义最主要的特征,列宁说:“如果要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那就应该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在整理启新洋灰公司史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旧中国水泥业中也曾经出现过垄断活动以及类似卡特尔式的和辛迪加式的垄断组织。这种情况引起了我们的兴趣。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始终未能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但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中国革命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产生的。由于中国人民要挣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加在他们身上的枷锁,因而中国革命的性质不能不是反帝反封建,以达到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然而中国革命是发生在无产阶级登上世界政治舞台的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所产生的资产阶级是软弱的,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不可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取得胜利,以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的道路。事实已经证明,中国人民只是在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战胜了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派的联合力量,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但是,中国社会不可能停滞在这个阶段,它要继续向前发展。向那一条道路发展呢?要走资本主义的道路,“就势必要同帝国主义国家联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并起主导作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和各民主党派、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华侨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近代史上中国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而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洗雪了近百年的民族耻辱,创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遍布主要通商口岸的租界,表面上是供外侨“居住和经商”的一定区域,然而,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这种所谓‘租界’内实行了完全独立于中国的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以外的另外一套统治制度,即帝国主义的殖民制度”,把它变成半殖民地中国的国中之“国”,租界实际上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据点.近代中国租界的形成与扩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这个历史过程和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进程是息息相关、相互影响的.近代中国的每一步沉沦都刺激了租界的恶性膨胀,而租界的每一次恶性膨胀又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因为它开始了外国殖民者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把中国一步步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同时,也开始了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地救亡图存、探索富国强国之道的历史。这就是充满苦难和屈辱、思索和抗争的中国近代历史。然而,近年来,在国内却有人一边竭力宣扬外国殖民者给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是带来好处,一边对坚决抵御外侮、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的英雄人物冷嘲热讽、抨击非议。在国外,也仍有一些人在谈论外国列强和近代中国关系的问题时,顽固坚持错误看法,高唱侵略有功的论调。那…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曾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对殖民地有两重作用,即破坏性作用和某种程度的建设性作用,而主要的、根本的是破坏性作用.资本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入侵是中国经济不能发展,政治不能进步的总根源.资本帝国主义不能把中国带入近代化.  相似文献   

11.
民族工业概念及其判断标准□杨李炼民族工业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不同时代有不同概念。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在中国开采矿山、修建铁路、创办工厂,垄断中国工业,中国国内工业处于受排挤和受剥削地位。那时民族工业就是...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框架和经济结构,造就了民族资本和买办资本。民族资本是作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存在和发展的,民族资本要求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和羁绊,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和国内、国际市场。它在当时反映了民族的总体利益和要求,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旧中国比较进步的生产关系。买办资本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剐产品,是中国封建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相互勾结的产物,也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变  相似文献   

13.
铁路是近代西方科技文明的产物。建筑铁路本来是一种简单的、文明的事业,可是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情况则要复杂的多,它从一开始就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掠夺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外交、社会诸方面均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铁路史研究历来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深受学者重视的一个领域。以往研究者或侧重于列强国家在争夺铁路修建权问题上对华关系的研究,如李国祁先生的《中国早期的铁路经营》(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1年),或注重全面揭示列强通过铁路对  相似文献   

14.
外国资本主义对近代中国的直接投资,除建立大量外国独资企业外,也和中国合办了一定数量的企业。近代中外合办企业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资本—帝国主义企图借中外合办,强化对中国内地的资本(特别是产业资本)输出,控制中国铁路、矿山,同时也是由于近代中国政府为维护其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与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内地的侵略取得妥协,并企图借此对其侵略做一定的限制。因此,近代中外合办企业的管理权问题,直接关系到双方合办企业的目的能否实现。本文拟就此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保晋公司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等诸多内外不利因素,使山西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的努力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16.
论晚清财政对洋务运动的影响陈秀尾中国的近代化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环境里从洋务运动开始起步的。洋务运动使一个泱泱农业大国第一次面向世界,走向近代工业化目标的微小的一步。然而,洋务运动却以失败告终,没能使中华民族真正走上工业化的道路,中国失去了一次近代...  相似文献   

17.
邵娜  李婧 《时代经贸》2008,6(5):32-33
本文主要分析了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双重影响,介绍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各反面侵略逐步扩大的具体情况和对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影响.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了中国人民和政府的大量财产的同时也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但总的来说是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8.
近代青藏地区间的商贸活动十分频繁,并有着鲜明的特点:英印商人对贸易的影响力不断加大;青海马家官僚资本兴起。这与当时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密切相关,也与近代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是相一致的。尽管如此,青藏贸易的延续,加强和巩固了西藏与祖国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相似文献   

19.
一、国民党政府财政的总崩溃, 是由于它的财政本质所决定 国民党政权财政是处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没落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兴起这一历史时期、代表买办地主阶级及其政权利益的财政。这就产生了与国民党政权有内在联系的财政本质。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加强侵略,1927年蒋介石窃取政权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开始形成,中国民族工业与农村经济处于破产和半破产的状态;另一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蓬勃发展,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工商业的发展以及财政金融制度的建立,决定了国民党财政必然走上总崩溃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近代青藏地区间的商贸活动十分频繁,并有着鲜明的特点:英印商人对贸易的影响力不断加大;青海马家官僚资本兴起.这与当时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密切相关,也与近代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是相一致的.尽管如此,青藏贸易的延续,加强和巩固了西藏与祖国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