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建设法官道德实现司法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的社会,要求进一步加强法官道德建设,实现司法公正。提高法官职业道德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体法官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监督,法官的职业道德是通过具体的司法活动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实现司法公正,争创人民满意,法官队伍建设,法院自身建设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在严格要求人民法院、人民法官忠实履行职责,树立司法权威,维护司法统一,确保司法公正的同时,对人民法院和法官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法官助理制度作为法官职业化建设的一项配套措施,是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必经之路,是法官队伍精英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王少明 《魅力中国》2011,(11):145-146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衡量和保障其他形式公正的有效救济途径,法官作为司法公正最后的审判人员,直接影响到涉案人员的切身利益及社会公众对法律的认知和信仰,并对最终的判决起到了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法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关乎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直接影响到司法改革的进程,对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社会、和谐社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邓丹 《魅力中国》2011,(8):113-113
法官作为一社会特殊主体,具有多重角色冲突对司法公正有很大影响。法官应定位自己立场,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作出公正裁判。本文立足现实,试对如何保障法官司法公正提出见解,避免多重角色冲突,消除影响法官公正司法的负面因素。  相似文献   

6.
论法官的司法良知——兼论对法官自由裁量权滥用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理论观察》2008,(5):92-94
司法自由裁量权给法官的审判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如果这种裁量权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会直接导致司法腐败,损害司法权威。法官作为法律的适用者,其品质决定了裁判的品质。要实现“司法公正,一心为民”的目标,必须加强法官队伍的良心建设,是法官真正成为社会正义的守护神。  相似文献   

7.
刘阳 《西部大开发》2010,(1):73-73,107
司法能力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但集中表现为法官运用法律解决和处理各种案件的能力。加强法官的职业化建设,是提高我国司法能力的必经之途,因为法官直接承担着实现法治国家的使命。本文试对提高司法能力与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关系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肖肖 《魅力中国》2014,(7):259-259
独立审判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宪法原则,实行独立审判的关键在于法官独立,保障法官独立审判的关键在于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同时,司法民主要求司法应当适度反映民意。强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并不表示不考虑民意,司法要独立于民意但是又不能远离民意。法官行使司法权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向社会宣示正义准则的过程。法官在做出裁判时,只有关注裁判的社会价值取向,司法的社会功能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司法的权威源自于民众对司法公正性的信仰。  相似文献   

9.
潘培伟 《黑河学刊》2012,(12):74-75
法官被誉为法律的守护神,其专业知识、道德素质、社会阅历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审判工作的质量及法律的成长。而法官选任制度是选出合格法官的第一步。在我国,法官选任被纳入公务员招考的渠道,相对条件比较宽松,法官选任制度的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很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中国,法官的独立地位还没有相对完善的制度保障,这不仅影响了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还影响了国家公权力相互制衡.就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法官独立及其在中国的现况、实现法官地位独立的现实意义,进而探讨实现法官地位独立的具体措施,分析如何在制度上对法官的独立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1.
郭人菡 《魅力中国》2014,(17):307-308
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正逐渐切入司法体制机削领域,中央提出并部署主审法官责任制相关改革,表明我国改革已从经济层面步入司法等上层建筑层面。主审法官责任制的实现,有赖于厘清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中备主体的界定及其关系重构、主审法官责任制权责内涵与外延的重构、主审法官责任制的外围体制机制重构。主审法官责任削的试点与全面铺开,必将对法治中国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代司法理念是法律从业者的职业灵魂,对于法官而言是最基本的素质,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培育现代司法理念是必不可少的。而司法公正是现代司法理念的核心,已经成为当前整个社会的强烈期待,必须以司法公正理念为支撑,指导法院的一系列改革。  相似文献   

13.
借鉴法国司法体制的经验,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路径是在司法权力的监督制衡、审判体制改革、法官独立制度建设、法官培养和司法行政体制等诸多方面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4.
韩涛 《中国经贸》2010,(16):105-105
基层法院是解决一般纠纷和社会危害性较小犯罪的主要审判机关,其纠纷的社会根源十分敏感,作为基层法院的法官审理邻里纠纷、熟人矛盾,江苏靖江的女法官采取了近距离调解说服的方式,笔者认为这种司法方式应根植民众,贴近群众,还要充分考虑司法资源、运用范围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法官职业化是在西方的司法逻辑之下展开的,因而在本土法律文化背景中凸现了一系列包括法官的现代化与乡土逻辑、法官的同质化与地方性知识、法官的专精化与司法民主化、法官的保守性与社会的开放性等悖论。揭示这些悖论及其消解的根源,可以使中国的法官能认清自己的角色,并更好地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以及公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官的司法能力和司法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就当前法院的司法能力而言,还比较薄弱,尚不能完全适应公众对司法公正与效率的需要。故人民法院加强司法能力建设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而加强党的领导、接受人大的监督、提升法官素质、推进法院改革、加强改善物质装备,则是基层法院全面加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法官是我国司法审判工作的执行者,是正义的化身。然而,目前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法官却面临许多难题,在以纠问制为主的审判模式下,如何界定法官的性质、功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法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已成为我国司法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目前法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管理行政化、职能地方化、监督形式化等问题,解决的对策应是:推进法院体制改革;建立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保障制度及教育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19.
“直接言辞审理原则”是全世界司法审判的基本制度.是人类的司法制度文明的一部分。然而在不少的情况下,开庭的法官没有决定案件的权利,只有向审判委员会汇报地权利,审判委员会不审理案件,但他们有通过间接的听汇报来决定案件的权利。这就是常说的“审者不判.判者不审”。这项制度直接违反了“直接言辞原则”。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办法只有一个——制度改革才能保证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20.
法官制度改革是当前司法改革的重中之重,有其重要的时代价值。但法官制度改革不仅仅是一项司法制度的改革,它牵涉到一个法治国家上层建筑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与司法体制密切相关。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法院的司法体制改革已是迫在眉睫,因此,必须在紧密结合我国现有国情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逐步分阶段地稳定进行。对我国法官制度进行改革,应着重分析我国法官制度的现实情况及适应国际潮流而慎重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