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涛 《黑河学刊》2002,(3):62-63
当今社会,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的媒体中,“新闻立台”已成为一个普遍的共识。作为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在这篇论文中很自然的把目光投向了新闻播音领域。近几年兴起的新闻节目主持人“说”新闻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同时给我们带来一个叹号———原来新闻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传播!也给我们带来一个问号———新闻节目还能怎么做?这其中成功与失败的例子都有。从而有不少电台、电视台照搬而做,认为“播音员的时代已经过去”,“说新闻是最好的样式”,甚至把新闻节目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对立起来。在话筒前、镜头前进行有声语言创作,是党、政…  相似文献   

2.
从自己的体会来看,首先,要积极自觉地参与采访、编辑过程,使情感早早进入“新闻”。其次,播音时要“真实”又“真诚”。第三,播音时,要把握好情感流露的“度”。达到了一方面自己把握的情感与新闻内容恰到好处,另一方面自己的播音情感流露,调动帮助了观众看新闻所希望了解和感受的东西,乃至没有想到会从这一新闻中所能感受到的东西,这样的“度”就是恰到好处的,这样的播音也是成功的播音。电视新闻播音员要在播音时,把握好自己的情感,我觉得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从自己的体会来看,首先,要积极自觉地参与采访、编辑过程,使情感早早进入“新闻”。其次,播音时要“真实”又“真诚”。第三,播音时,要把握好情感流露的“度”。达到了一方面自己把握的情感与新闻内容恰到好处,另一方面自己的播音情感流露,调动帮助了观众看新闻所希望了解和感受的东西,乃至没有想到会从这一新闻中所能感受到的东西,这样的“度”就是恰到好处的,这样的播音也是成功的播音。电视新闻播音员要在播音时,把握好自己的情感,我觉得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郜峰 《理论观察》2001,(5):98-100
在播音实践中,感受,是极为重要的具有核心意义的环节。从艺术感觉理论透视播音感受.能够进一步认识播音创作规律。特别涉及“独特感受的价值选择”问题.对当前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播音员、主持人指明了一条严肃的、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昭示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发有情之声”,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使自己的播音给广大受众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5.
谈如何提高新闻播音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音员要提高新闻播音质量,应从“播清楚”和”新鲜感”两方面下功夫。“播清楚”是对播音员的基本要求,播出“新鲜感”是进一步的要求.也就是说新闻播音的新鲜感建立在条理清晰的基础上,说清楚正是为了体现新鲜感创造条件。二者互为条件,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人们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它的生命活力往往蕴含着态度感情。播音员的有声语言如果仅仅起着简单的念字出声的作用.既没有对作者态度感情的再现,也没有自己对作品态度感情的流露融入,那么,这种播音必然是乏味的、苍白的,由此可见,“情”是播音员再创作的精华;“情”是有声语言的生命;“情”是播之魂.  相似文献   

7.
徐莉 《理论观察》2023,(1):128-131
“境界说”是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融汇中西美学的一个创造性美学范畴,为后世成事业、做学问者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与启示。2019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来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立德修身创作精品力作,并化用古贤哲的“境界”为自我的“无我”大境界,寄托其心系民族未来、情牵百姓民生以及关怀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大情怀大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的“境界说”也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非常好的示范与启示。我认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也应该具备此三种境界进行创作:“望尽天涯路”——超越“小我”追求讲好人民故事;“为伊消得人憔悴”——具备“大我”精神树好中国形象;“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抵达“无我”境界彰显东方智慧,贡献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空前畅通快捷以及新闻市场化竞争的日趋激烈,过去各媒体孜孜以求的所谓“独家新闻”已经越来越难以实现,取而代之的独家的新闻评论越来越成为众多新闻媒体争夺市场和受众的“紧俏产品”。尤其是独家新闻评论更以其鲜明的个性、独特的视角成为媒体竞争的新亮点。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颇具知名度的品牌节目,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其所属媒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岳亚杰 《魅力中国》2011,(7):258-258
随着电视栏目化的发展,新闻已经逐步渗透于各类电视节目中。电视新闻也由此从“播”新闻向“说”新闻演变,进入“平民时代”。老百姓成了新闻的主角,电视新闻也越来越有人情味,电视新闻的服务性逐渐回归并被重视被凸显。演化出多样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准备稿件是播音员进行播音创作的重要环节。播音员要把各类节目中的文字稿件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 ,成为广大听、观众喜闻乐“听”的播音作品。一般认为依据文字稿件的播音是“二度创作”活动 ,稿件是作者对于生活的认识和提炼 ,是作者的“一度创作”。播音作品 ,是播音员基于对生活的理解 ,把稿件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直接可感的声音符号的“二度创作”。从播音员文稿播音的创作活动中可以看出 ,播音员对稿件的依赖是很大的 ,倘若播音员与稿件之间处于一种生疏或隔膜的状态 ,是很难产生好的播音作品的。所以 ,播音员在准备稿件过程中要注重…  相似文献   

11.
贾蓓 《魅力中国》2011,(20):1-1
这几年,“说新闻”节目在各电视台风起云涌。当观众厌倦了正襟危坐、千篇一律的新闻播报方式,“说新闻”因其生动活泼、富有亲和力的特性一下子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在华语媒体中,一向以“新闻立台”的凤凰卫视就是靠“说新闻”起家的,从一开始的《凤凰早班车》、到后来的《有报天天读》、《新闻下午茶》等都是“说新闻”的形式,其中《有报天天读》成为凤凰卫视的王牌栏目,备受追捧,市场反应火热。本文通过对电视“说新闻”节目运营模式的研究,以杨锦麟的《有报天天读》为例,探析其栏目特色、运营模式等方面,总结出电视“说新闻”栏目多样化、市场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等在江边     
韩西芹 《今日重庆》2013,(11):78-81
晋毅说,什么是一张好照片,它需要思考,它需要深入,它需要时间,哪怕它不是新闻。他曾经做了18年媒体摄影记者,见证过很多重大性、突发性、决定性的瞬间。在他看来,新闻摄影,预示着记者随时准备出发,出现在第一现场。机会,有时是“等”,有时是“抢”。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视业中的播音主持专业是党和国家的喉舌,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公众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公众对“模式化的播音主持”的排斥和对“艺术化的播音主持”的期待已经目益强烈。因此,播音主持工作者需要以政治思想为前提,职业素质为基础,独特的人格魅力为提升来促进播音主持工作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谈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再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晓光  王丹 《理论观察》2006,(1):168-168
电视新闻编辑在日常的工作中,不仅需要有认真的态度和对新闻全局的掌控,更需要加强“再创作”的能力。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再创作”,指的是编辑在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创造,把每篇新闻稿件的“潜力”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使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得到最好的表现,从而更  相似文献   

15.
关静 《发展》2014,(5):109-109
情感是语言的灵魂,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新闻播音创作也不例外,情感是播音的基础,对情感把握的好坏,是播音成败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浅议播音语言的韵律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全盛  党晔 《黑河学刊》2004,(2):107-108
语言作为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要讲究一种“美”,而播音语言的韵律美,对完成好播音创作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要达到播音语言创作标准、胜任播音或节目主持工作,只有掌握了解播音语言的韵律美、增强语言的适应能力、掌握多种形态的语言样式,才能圆满完成不同节目、不同风格、不同传播方式的播音创作任务。  相似文献   

17.
邵丹 《黑河学刊》2012,(4):47-47
《唐诗》是我国诗歌的一座高峰,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照耀着历代文人墨客。在“播音系”的研究生课程中,播音届泰斗张颂老师非常愿选一篇《琵琶行》来为学生讲课。在这篇穿越时空的文学作品中我们能够感悟和收获的既有对文学艺术的欣赏,更有对这部韵律体诗有声语言创作的感悟,也是播音二度升华创作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8.
袁敏杰 《当代陕西》2006,(12):44-44
“山东省齐河县33人持伪造县委书记签名混进机关”的新闻一经披露,迅即成为一些媒体时评的焦点话题和社会公众的热门谈资。有人提出了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如果这些签名是真的……”我想说的是,如果这些签名是真的,那就是很正常的,也便失去了新闻价值,更别说轰动效应了。  相似文献   

19.
中宁 《东北之窗》2013,(20):34-35
2013年,媒体新闻改革深度推进,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开启一场传媒大考。新闻广播按照新闻中心的总体部署,以龙头节目《新广早新闻》为牵动,对全频新闻节目进行深度改革:“有趣、有用”的新闻取向更加突出对移动听众的资讯服务;以清新流畅的“说新闻”统领四大轮盘,使运行几十年的早新闻,从内容、结构到形式、形态全面刷新,进而转向更加开放的媒体平台。新闻+公益,梦想“秀”出来——这是新闻广播品牌重塑的创新追求。  相似文献   

20.
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是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升宣传功效的方法论,是马列主义新闻观在当前形势下的生动实践.本文深入分析党报必须深入开展“走转改”提升新闻“温度”的原因,对提升党报新闻“温度”以及持续“恒温”的方法及手段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