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老百姓通常把理财与投资等同起来,他们到理财中心时,首先问理财师的是:"给你一些资金,你可以给我多少收益率?"可见,人们总是将理财与投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投资"和"理财"不能等同。理财关注的是人生规划,是教你怎样用好手头每一分钱的学问,它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还要考虑财富的保障,而投资关注的是如何钱生钱的问题。因此,理财的内容比投资要宽得多,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炒股等投资行为等同于理财,而应将理财看作是一个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和过程,使人的一生达到"财务自由"的境界,从而使自己生活无忧。在国外,理财…  相似文献   

2.
误区一:急功近利型。眼下不少商业银行都开设了理财工作室,由资深专家为客户,订制理财计划。可几乎每位客户上门来的第一句话都是“我的钱能增值多少”或者“你们可以给我多高的收益”。这显然有些太急功近利了。其实,理财并不等于投资。理财的核心是合理分配资产和收入,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更要考虑财富的保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理财的观念应关注“钱生钱”的投资,把握性可能更大一些。一般来说,理财包括生活理财和投资理财两种。在国外,专业的理财师会根据客户的收入、资产、负债等情况,在充分考虑其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设计理财方案…  相似文献   

3.
一、盲目追求收益,忽视理财本质理财的核心是合理分配资产和收入,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更要考虑财富的保障。它的内涵比仅仅关注“钱生钱”的个人投资更为宽泛。资金比例的分配、风险的控制才是制定理财计划的关键。二、看重短线,忽视长线“理财”好比是马拉松赛跑,中途跑得快并不代表最后能获胜。评价理财的成果要从长期来看,一味地看重短期成果会影响到理财计划的实施。股市投资中有句俗话“短线是银、长线是金”。如果你看得准大趋势,就应该长线持有。三、投资只看收益率,不关心风险一般而言,收益越高,风险越大。不过很多投资者在做出一…  相似文献   

4.
高端客户理财:保值重于增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敬一 《金融博览》2010,(10):44-45
曾有一位香港专门教授理财规划的专家在北京讲完三天的课程后,感慨了一句:“人生钱,不如钱生钱。”其意是说:人在积累资本的初始阶段是艰难的,人众比较熟悉的投资理财更多的只是针对大众设计的,而一旦投资者拥有的财富达到某一数量级,其财富的增速会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百姓越来越富裕,家庭有了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了理财意识。然而,"理财"对国内居民而言毕竟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大多数中国百姓对其仍存有一些误区。误区一:认为"理财=投资"人们总是将理财与投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投资"和"理财"并不是一回事,二者不能等同。理财关注的是人生规划,是一门教你怎样用好手头每一分钱的学问,它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还要考虑  相似文献   

6.
一、安全性(风险性):让钱流向安全、低风险的地方,在投资或储蓄生利时,安全性是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盲目地把钱拿去集资,或借给不可靠、无信用的人,就可能让你辛辛苦苦挣的钱有去无回。二、收益性(增值性):让钱流向可增值、能获利的地方,在进行营利行为时,考虑最关键的问题应是最大获利的可能。储蓄虽然稳定但收益太少,炒股风险大,收益也大,其它投资则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长来定,最好的方法是进行多元化投资。三、变现性(流通性):现金是理财上的“万能工具”,一切财富在积累时,必须注意在需要时是否能还原为现金。黄金、热门股票、…  相似文献   

7.
我们生活在商品社会里,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爱财,更应治之有道。这里说的"取",就是赚钱,这里说的"治",就是理财。用一种形象的说法就是,收入是河流,财富是水库,花出去的钱就是流出去的水。理财就要开源节流,管好你家的水库。人的一生,从出生、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到老年,各个时期都需要用钱。具体说来,理财要应对人们一生6个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王祥胜  魏冬  崔彬彬  刘玉  张生军  潘悦 《理财》2012,(11):12-13
钱越来越不值钱了,以至于平时不怎么关注理财的普通人都开始探寻财富的保值、增值之道。近期,在传统投资渠道都不怎么给力的情况下,象征爱情和财富的钻石不仅成了投资新宠,还在不少人眼里成了理财新方向。仔细想来,近几年,从黄金、酒、艺术品到农产品,都曾出现过一波疯狂的投资潮。让人担忧的是,对于投资这门奥妙的学问,很多人不去管也不去问,只是什么火就跟着凑个热  相似文献   

9.
资讯读者     
《科学投资》2006,(7):8-12
人的一生,从呱呱附地到两鬓斑白,都离不开金钱。人生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在赚钱与花钱的轮回中度过,并不断接受着理财的挑战。人的一生究竟需要多少钱?《科学投资》2006年第6期封面文章M《一生需要多少钱》,通过大量的采访和调查,  相似文献   

10.
正有钱,但钱不多,放在银行里虽然安全但实际收益缩水,放到股市里风险太大。针对这一目前很多人面临的理财难题,一款智能在线自动理财平台应运而生。北京钱景财富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赵荣春近期向投资者推荐一款专为普通百姓投资理财定制的太空餐——钱景私人理财。钱景私人理财是一款智能在线自动理财平台,投资者通过电脑登录网站或去苹果应用商店下载手机  相似文献   

11.
人的一生.从呱呱坠地到两鬓斑白,都离不开金钱。从出生.成长、上大学到结婚、买房,看病、养老.人生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要在赚钱与花钱的轮回中度过.并不断接受着理财的挑战。那么人的一生到底要花掉多少钱,或者说人的一生到底需要多少钱?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会财会》2013,(10):47-47
在通货膨胀大环境下,如何确保财富保值、增值,是老百姓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之一。然而,理财和投资其实是两个概念,很多人之所以理财路上频频亏本,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误把投资当理财”。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投资》2007,(5):3-3
每看到别人能钱生钱,很多人就幻想自己的财富也能像滚雪球一样疯涨,最好能遭遇“非典型暴富”的机会。但事实上,“聚沙成塔”才是练就“财技”的常态。聪明人下笨工夫,30年的坚持不懈最终成就了巴菲特。“财技”就是从最细微处发现机会,学会享受投资,享受理财。  相似文献   

14.
60年代,在全国人民掀起的那场学哲学的运动中,人们将"在众多矛盾中首先抓住主要矛盾"这一观点用一句通俗的话来概括:牵牛要牵牛鼻子--稍有点作田常识的人都知道,牛,只要牵住了鼻子它就会乖乖地跟着你走.今天我们说的"钱鼻子"指的是人们投资理财的心理抉择.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大脑(也就是人们习惯称之的心理)决定的.投资理财也不例外.当你有了钱想投资理财时,投在何处,如何打理,非常重要.投得隹确,理在刃上,就会钱上生钱,反之则会丢财赔本.有许多人在投资理财上屡屡失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主见,缺乏分析,缺乏选择,"钱鼻子"不是由自己牵着,而是牵在别人手中,别人开店我开店,别人炒股我炒股,人随大流草随风,结果丢了财赔了本,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相似文献   

15.
成功选股可以复制,投资致富可以学习。这是《彼得·林奇教你理财》一书表述的核心观点。巴菲特也有同样的格言:一生能积累多少钱,不取决于你赚了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一生,从经济独立开始,就要进行有计划的理财。根据人生各个阶段的不同生活状况,我们如何在有效规避理财活动风险的同时,做好人生各个时期的理财计划呢?一般情况下,人生理财的过程要经历以下六个时期:  相似文献   

17.
理财与人生     
正理财是一件长期并伴随一生的事情,理的是心情、是生活。理财是通过各种投资工具的配置让生活和财富更加有计划、有条理。理财,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打理自己的财产,使之最大化。但按照笔者个人的看法,这明显是一种误解。笔者一直在推广这样一种理念:就是要思考什么是理财,理财的对象是什么,理财最终是为了什么。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理财行为就是盲目的,即使获得了财富,也有可能偏离最初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理财的逻辑     
没有做任何基金、股票等资产投资,紧紧握着现金的人,就一定不是理财吗?你的物质生活质量好于别人,别人就一定不如你会理财吗? 首先要搞清楚,理财的目的是什么.其实,理财是与幸福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拿经济学的术语讲就是要达到效用最大化.幸福感的模型可以描述为:幸福感=财富/欲望.如果一个人"怎么样都快乐",欲望值较低,或者说能根据现实调整自己的生活预期,那么尽管他拥有的财富不多,也会有很强的幸福感.如果欲壑难填,那么就会总是觉着不幸福.因此,从理财哲学的角度看,理财的目的是平衡欲望和财富,理财就是为了让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始终处于幸福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两个口袋     
一段时间以来,房地产市场可谓理财投资热点中的热点.是否该出手呢?答案不是那么简单.因为理财决策一定要同时关注两个口袋:一个是现金流量口袋;一个是现金存量口袋.第一个口袋以储蓄额为目标,考虑如何扩大收入和预算支出;第二个口袋以资产收益率为目标,考虑如何配置合适的资产.关于是否需要投资房产,你首先要考虑的是把房产作为理财目标还是理财工具.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人有一个很大的烦恼,就是老觉得钱不够用。当我们觉得钱不够用时,就会对理财有迫切的需求感。但怎样学习理财呢?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但我觉得,他们想要学的,其实是投资,而非理财。理财和投资在本质上并不一样,一个是管理金钱,一个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