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全球化背景下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目的地文化变迁日益显著,并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大研古城自旅游开发至今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古城原生文化也经历着某种程度的变迁.文章在两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访谈法和观察法,以古城酒吧发展的视角,探求反映古城文化变迁过程,并应用乔治·里茨尔“虚无”与“实在”理论分析古城酒吧发展过程中“虚无”与“实在”的表征及动因.  相似文献   

2.
国内旅游业不但是为了满足我国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且还能够在旅游设施建设、职工队伍训练等方面为发展国际旅游业创造条件,积累经验。但一个时期以来,国内旅游业基本上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忽视国内旅游业的管理工作反过来也妨碍了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为此,1984年国务院批转国际旅游局关于旅游业体制改革问题的报告中,明确地肯定了把“要从只抓国际旅游业转变为国际、国内旅游一齐抓”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和“黄金产业”。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旅游业非常重视,大力扶持。长治市委、市政府近年来也一直十分重视长治市旅游业的发展。全市上下真抓实干,旅游收入上升和产业规模扩大,使长治市旅游业呈现出了“朝阳产业”的强大活力,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长治市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势头。  相似文献   

4.
中国(2002)会展旅游发展研讨会发言摘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涉足于旅游业的相关行业 ,预示着会展旅游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理论上缺乏对会展旅游的内涵和外延及其特征的准确界定 ,在推动会展旅游的实际过程中 ,有关经验方面的交流又不够到位 ,致使我国会展旅游业的发展还停留在初期的“自发状态”。有鉴于此 ,本刊发起召开了“中国 (2 0 0 2 )会展旅游发展研讨会” ,会议于 2 0 0 2年 5月 14日~ 16日在京举行。来自国家旅游局、北京市旅游局、全国各大院校、企业界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共计 5 0余人 ,围绕会展旅游的概念界定和理论框架构建…  相似文献   

5.
“七五”时期(1986—1990)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时期。1985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把旅游业纳入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立了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1986年春,国务院原则通过了国家旅游局编制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作出了扶持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决策,使我国旅游业在“七五”前三年出现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1989年,由于春夏之交风波的影响,我国旅游业出现了十年大发展后的第一次滑坡。在严峻的困难面前,旅游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在各方面的支持配合下,奋力拼搏,重振旅游,使我国旅游业逐步走出  相似文献   

6.
"非典"后的旅游经济重建与风险管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非典”给中国旅游业留下两个重要而紧迫的研究课题 :一个是“非典”后旅游经济如何尽快恢复重建 ;另一个是如何加强旅游业的“风险管理”。这其中既有实际操作问题 ,也涉及到深层次的理论问题。一、“非典”疫情凸现旅游经济的“敏感”特征“非典”突然降临 ,给中国旅游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但也有助于建立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概念 ,从而为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政策体系创造条件。1 “非典”凸现旅游业的第四特征旅游业“朝阳产业”的特征已经深入人心 ,中央和许多地方都将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未来的支柱产业 ,掀起了加快发展旅游的…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决定,把旅游业正式纳入“七五”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并原则上批准了国家旅游局制定的到本世纪末发展旅游业的战略规划。这就使我国的旅游事业面临新的形势。这一新形势的标志主要是:——旅游业已从前期的“试生产”阶段进入“正式投产”阶段。——国家、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专区、县直至乡,凡有条件的地方,都在计划发展旅游业,并使之成为国家和各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不少省市和地区甚至把经营旅游业视为振兴经济主要手段之一,办旅游业的热情很高,但缺乏经验。  相似文献   

8.
细心品味审视现阶段新型旅游城市的发展道路以及成功的经验,现在已经不是传统的坐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单一的旅游模式,而是要更好的用心讲、用心做的旅游经营的“故事”以及“特色”。在目前旅游业的发展来看显得更加的重要。以此为背景,发展当地特色,作为有着”敢为天下鲜“的河豚,应该在旅游业有如何表现?以及应该在旅游产业当中起到怎样的模式?有着怎样的定位?如何蜕变旅游开发呢?是我们目前共同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河豚文化旅游与发展中的思考以及日后的对策做出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旅游业若干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俊杰 《旅游学刊》2000,15(5):76-76
1 珠三角旅游业主要问题透视多层次资源结构、独到的区位特点及合理产业政策导向使珠三角旅游业呈方兴未艾之势 ,但在产业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亦出现了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 ,必须从宏观角度 ,大区域范围 ,用动态比较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探讨相应对策。1 政府调控及行业综合规划相对滞后珠三角旅游业在第三产业内的产业地位尚未完全确立 ,旅游业因其“非生产性”而受到种种限制 ;在管理导向上 ,旅游业长期处于次要地位 ,某些地方领导视旅游业为“事业”而非“产业” ,束缚了旅游业的发展活动力。体现在产品开发规划理念上 ,则出现以追逐短、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正式迈入严峻的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时期,国内旅游业“却像冬天的腊梅,逆势增长、鲜艳夺目”,对消费、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强劲,成为中国应对“新常态”的有力杠杆.然而,在既有经济形势之下,面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化、智慧化浪潮,以及“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宏观战略,如何应对挑战、把握机遇,进而推动中国旅游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现其杠杆作用最大化,是一大难题.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智库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构成和表现之一,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思想之手”,是独立于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权力”,影响着国家公共政策和公共决策趋向.因此,有效解决上述难题,建设中国新型旅游智库,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创新,形成科学的公共政策和公共决策,以促进旅游业和国民经济更好发展,尤为关键和重要.  相似文献   

11.
当前,理论界研究国内旅游的发展一般从以下角度着手: 1.国内旅游对拉动内需的作用.从1998年起,中央连续几年强调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旅游业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一个最为明显的政策倾斜;1999年的法定假日实行方式的改革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对旅游业促进消费作用的良好预期.使国内旅游业的这一作用成为研究的一个重点.2.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尤其是一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国内旅游最大的三个客源产出地北京、上海、珠江三角洲附近,许多地区的经济依托国内旅游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河北野三坡、云南丽江等一些不发达地区更是靠国内旅游的发展改变了贫困的局面.这一问题也得到了相当多的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上海旅游交通的症结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交通是产生旅游需求的“三要素”之一,搞好旅游交通是发展旅游业的必要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市的旅游业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是近年来,上海旅游基础服务设施不足,特别是旅游交通设施不足与旅游业迅猛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变得越来越尖锐,旅游交通问题已成为发展上海旅游业的“瓶颈”。为此,本文力求从上海旅游业的历史和现状找出上海旅游交通的症结所在,提出改善上海旅游交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 张树民 中国旅游业电子商务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张凌云 少炒些“概念” 多做点“实事”□ 李文亮 旅游电子商务前途无量□ 戴学锋 对旅游互联网站的几点想法□ 高天明 中国饭店业发展电子商务之我见中国旅游业电子商务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张树民(国家旅游局)旅游业电子商务逐步发展成为旅游行业的焦点问题之一。国家旅游局已经提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打好“旅游电子商务的攻坚战役”。各省旅游管理部门及众多旅游企业也对发展旅游业电子商务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但是,网络经济中“啤酒”和“泡沫”并存,机遇和风险同在,要想…  相似文献   

14.
1996年,是我国“八五”和“九五”两个五年计划承前启後的关键时期。日前,记者就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受到普遍关注的一些问题,采访了新任的国家旅游局何光(日韦)局长。 记者:何局长,“八五”刚刚结束,请问在此期间,我国旅游业取得了哪些成绩? 何光(日韦)局长:“八五”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在此期间扭转了1989年政治风波造成的影响,推动旅游业走出低谷,重新跨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经过五年奋战,提前完成了第八个五年计划规定的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指标,使我国旅游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是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努力的成果,也是上级领导的指导和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 1995年,我国接待入境游客已达4,638.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87.33亿美元,在世界各国的排位中已分别跃升到第五位和第九位。与此同时,国内旅游业发展迅猛,1995年国内旅游人数6.29亿人次,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旅游业作为国民战略性支柱产业,具有建设美丽产业的天然优势与基础.然而,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UNWTO-UNEP-WMO (2008)的数据显示,2005年旅游业碳排放量占到全球碳排放量的4.95%.钟永德等(2014)采用自上而下法对我国旅游业碳排放估计的数据显示,旅游业碳排放量占到总碳排放量的2.71%.“十三五”时期,绿色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旋律,如何寻求旅游业的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的平衡是当前我国政府、产业界以及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旅游生态效率是表征旅游业经济价值与环境影响的指标,它无疑为“十三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1991年,是“八·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我国旅游业在经历了1989年的滑坡和1990年的基本复苏之后取得更大发展并跃升到新的发展阶段的一年。回顾和总结1991年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对“八·五”期间乃至九十年代我国旅游业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山西旅游》2001,(2):46-46
“加快山西旅游业发展,营造新的支柱产业”,是省委七届十次会议提出的。十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八大战略工程。之一。为了更好地促进全省旅游业跨入发展的快车道,认真贯彻落实钱其琛副总理视察山西旅游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动员社会力量为我省旅游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在全省形成大旅游、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新常态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第一次提出了“适应新常态”.这种国内经济“新常态”是相对之前的“常态”而言的一种阶段性概念,表现出几个主要特点:一是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新常态也将给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9.
选择旅游业为区域主导产业的合理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赵浩兴 《旅游学刊》2003,18(1):18-21
根据对我国区域经济及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选择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主导产业在很多地区存在着盲目性与不合理性。探讨旅游业作为特定区域主导产业的合理性,需要对符合国情的“旅游业”及“主导产业”有合适的概念界定,以及对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潜力、优势及整体效益有相对科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旅游业作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同时还需重视对被确定为区域主导产业的旅游业自身的培育。  相似文献   

20.
刘锋 《旅游学刊》2015,30(3):10-12
“十三五”时期将成为我国经济转型改革的深化年,对于旅游业来说亦是如此.旅游地位的持续提升、旅游产业的质效升级、旅游要素的创新完善、旅游服务的软硬结合、旅游市场的理性发展……旅游业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本文从旅游业的发展地位、时空维度、发展导向、突破领域4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十三五”旅游业发展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