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产业集群是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基本形式之一,其发展需要建立集群成员间的和谐共生关系.笔者在分析金融产业集群网络关系类型基础上,借助生态共生理论,分析了金融产业集群的三种关系结构:竞争关系、合作互利关系(横向合作互利、纵向合作互利关系)和产业捕食关系,并建立了微分方程,提出了实现集群成员和谐共生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例,在创意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简单介绍的基础上,探讨了创意产业与循环经济、创意产业与产业集群的关系,得出了创意产业与循环经济、创意产业与产业集群两两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集群化是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途径之一,细致研究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有利于指导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在厘清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并在深入解析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企业的竞争范式由单个企业间的竞争演进为供应链的竞争以及竞争战略向竞合战略转变,物流产业集群呈现出明显的共生特征,进而形成了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的存在有利于资源集聚、整合与共享,从而有效地创新物流服务和提升竞争优势。因此,物流产业集群共生发展既是集群内外企业间互动所形成的结果,也是物流产业集群内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研究日、韩、美等物流强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当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物流产业集群的共生发展。没有“共生”,这些国家物流产业的发展就不会像今天这样繁荣。因此,研究影响物流产业集群共生发展的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对于制定和完善促进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支柱性产业。但与福建省政府提出到2015年文化产业要占福建省GDP的8%目标相比,福建省文化产业还需要加快发展。集群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有效途径,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高端形态,通过分析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性及其模块化适用性,认为模块化治理方式能有效解决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探讨文化创意产业模块化集群的运行机制,并提出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模块化集群发展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促进长沙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也是提升长沙城市功能、进一步推动长沙向国际大都市迈进的重要路径。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价值链与生产网络的角度解析了创意产业集群的概念。并分析了长沙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现状及其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针对问题,本文提出了长沙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7.
创意产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正以集群化的趋势在全球蓬勃兴起,发展创意产业成为我国城市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的重要选择。发达国家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呈现出植根于3T城市、政府法规保障、中介配套服务、产业链完整等特征,为我国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导向,如特色品牌塑造、人才体系建设、创意氛围培植、政府政策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创意产业链整合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复杂系统理论和模块理论,从过程、特征两个方面研究了创意产业集群模块化网络组织的生产运行模式,进而探究了创意产业集群模块化网络组织的创新机制,提出模块化网络组织是提高和增强创意产业集群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创意企业应充分利用全球模块化生产网络以最大化分享创新收益。  相似文献   

9.
当今时代经济飞速发展,第三产业也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由此带来的从属于第三产业的生产性创意产业也处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由于产业分工,出现了产业集群,而产业集群的出现也与生产性创意产业之间存在相互的紧密联系,产业集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生产性创意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生产性创意产业也能够促进产业分工集群的发展.本文以大湘南示范区为例,对产业分工和生产性创意产业供需之间的供需关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空间效应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区域经济学角度来看,区域经济空间是以地理共同性、资源或经济结构的相似性为基础而组成的经济关系,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正是这种经济关系的组织形式。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空间产业组织模式和最佳资源配置组织模式,具有规模经济效应、成本节约效应、创新连锁效应、区位品牌效应、竞合效应和互补效应等六个方面的空间经济效应,对区域经济产出和增长具有着重大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吴艳  陈秋玲 《经济论坛》2006,(10):9-10,49
近年来,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新的风向标,他们的政府都将创意产业作为进一步提升国家或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的战略产业来规划发展,并通过各种优惠性扶持性政策体系和体制性功能性策略体系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纵观国内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个企业自主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一般出现在创意产业形成的雏形阶段;另一种为创意产业集群模式,一般出现在创意产业形成的成长和成熟阶段。其中集群模式又细分为嵌入政府行为的创意产业集群模式(如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和嵌入市场自发行为的创意产业集群模式(如欧美国家和地区等)。在不同的模式中。由于行为主体价值取向的偏差,往往会导引出相异的发展绩效。  相似文献   

12.
生产性创意产业和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依存关系,以大湘南示范区为例探讨生产性创意产业对于产业集群所产生的各种影响程度,进而指出,生产性创意产品通过强化个别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能够改善产业集群的整体结构,并不断促进产业集群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3.
创意产业集群:城市的另类增长空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纵观世界范围内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概况,梳理出一条清晰的集群发展演化脉络。在此基础上,诠释了城市创意产业集群三种不同类型的增长空间:艺术空间、经济空间和社会空间。结合苏荷、鲁尔、硅谷和张江等案例,深入剖析国内外城市创意产业集群的增长轨迹,并就四种不同模式的增长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有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这些国家都非常重视文化创意集群的发展,以集群方式推动产业不断升级换代。对其文化创意集群发展的共性进行总结,试图为中国的文化创意集群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创意产业的外延内涵、集群网络组织以及产业组织链等角度入手,对现有文献进行了述评。研究表明,创意产业定义及分类的差异源自于各国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差异;创意集群的网络化特征主要体现在生产网络、创意网络以及社会网络三个方面;而创意产业价值链形成包括"价值扩散"与"分工协作"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创意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除了依赖于系统组织内部各经济主体的互动作用和协同创新效应外,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促进其发展的外部动力要素,这些动力要素构成了促进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生态环境。政府应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体系,构建促进创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融资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措施,为创意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创意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是衡量创意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重要一极。从模块化理论出发,构建了创意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系统概念模型,研究了创意产业集群模块网络的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知识创新系统子模块的协调机制,进而构建了创意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系统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TOPSIS理论构建了相应的协同发展评价模型,提出创意产业集群规划建设要充分利用模块网络组织形式,以提高创意产业集群创新效率和知识创新能力,实现创意产业集群创新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创意产业集群化:基于知识分工协调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意产业集群化形成和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劳动分工引致的知识分工的深化和创新合作网络的扩展。为了有效解决外部知识资源的嫁接问题,获取知识分工所形成的递增报酬,创意产业集群化网络应运而生。集群化网络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优势,又促进了网络内部知识分工的深化,有效地推动了隐含经验类知识的流动与共享,减低了知识的学习成本,为成员自身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积累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进而形成彼此相互演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泉州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实地问卷调研,考察了产业集群内不同优势因素对民营企业总部迁移的影响情况。对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之后,建立Logit回归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实证结果显示:1产业集群内"成本优势"越弱,民营企业总部越可能往外迁移;2产业集群内"营销与管理优势"越弱,民营企业总部越可能往外迁移;3产业集群内"创新优势"和"产品优势"因素没有对民营企业总部迁移产生显著影响。表明民企总部是否迁移与产业集群内的成本、营销和管理等优势因素有显著关系,而与集群内的创新、产品等优势因素没有显著关系,民企总部迁移更为注重企业综合经营成本、市场信息和商务服务优势,以及对管理要素资源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分工和全球产业链的发展,产业发展对物流的依赖性也愈来愈明显,物流与产业集群协同共生发展可以极大提高区域和产业的竞争力。文章将产业集群与物流结合起来,阐述了二者之间共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演进轨迹,并结合现状提出了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