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集体经济》2012,(1):32-34
在比较经济学研究中,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生产力作为评价经济体制绩效的最终标准。根据唯物史观,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但生产的最后目的还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有时会表述得非常清晰:“物质生活一般表现为目的,而这种物质生活的生产即劳动(它现在是自主活动的唯一可能的形式,然而正如我们所看见的,也就是自主活动的否定形式)则表现为手段。”  相似文献   

2.
生活指相对于生产而言的活动,即物质资料及精神产品的消费活动。生活方式是回答人们怎样生活的概念,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消费活动的基本形式。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和谐生活方式,和谐生活方式的形成离不开文化的力量。文化决定着生活方式的价值取向,文化对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制导作用,文化促进和谐生活方式的形成,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成为和谐生活方式形成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虚拟经济从字面上讲是对立于实物经济的,但人们对实物经济的理解是不同的,目前许多人把信息(网络)经济和经济中的货币化部分理解为虚拟经济,虽然这种理解可以突出虚拟经济的特征,但并不能把握虚拟经济的本质,问题就在于是否真的存在一种“实物经济”。在这一问题上,传统的经济学给人们造成很大的误解,使人们误以为人们所追求的只是一种物质生活,其中生产物质产品的“技术”是最重要的,但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人们所追求的快乐并不只是来自于物质生活,而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曾经谈到,他的第一步研究性著作,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基于对法的关系深入研究的需要,使他转到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正是由于对经济学的研究,使他悟出了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道路,即《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处所说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他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相似文献   

5.
张慧敏 《魅力中国》2013,(10):376-376
社区文化活动是社会文化的一定表现形态,其任何发展都不可能表现为自己的独立发展,它总要与周围的各种因素发生作用,因此,任何—个地方的社区文化的发展总要与该地区的社会发展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不论社会地位、文化素质、社会经历,不同的民族都有着不同的欣赏能力和兴趣,都有着不同程度对文化生活产生共同的要求。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人们在自娱、自乐,在业余文化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不断追求新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马学海 《发展》2010,(9):143-143
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进步,使人们体力活动减少。生理压力的增大,对人的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因此,加强体育教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成为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郑海芳 《魅力中国》2013,(32):124-124
建构主义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幼儿不是从外部获得知识的,知识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而在幼儿的自主探索活动中,这种相互作用更明显地表现为对物质材料的操作活动。  相似文献   

8.
李青 《魅力中国》2010,(25):36-36
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的实践观是将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区别开来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强调实践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中所做革命变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艺术内容是一个较活跃和富有变化的因素,它要及时地随着时代生活和人们审美情感的发展而发展。艺术生产是在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从物质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随着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艺术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依靠感性形象来表现生活、反映生活。因此需要艺术家观察、体验生活,对生活原料进行能动的改造,使之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由此得出艺术创作同样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艺术创作中同样也需要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作为指导。本文就艺术创作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早就把生产力划分为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在谈到货币作用时指出:“货币不但不会使任何社会形式瓦解,反而是社会形式发展的条件和发展一切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主动轮。”从这个观点引申开去,将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出发点,直接体现生产目的消费力分为物质消费力和精神消费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相应的生产必然要产生相应的消费。所谓物质消费力,当指消费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而消费物质消费品的能力;所谓精神消费力,当指消费者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需要而消费精神文化消费品的能力。在消费领域中,物质…  相似文献   

10.
马刚 《理论观察》2010,(1):162-163
现今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普遍提高的前提下.精神文化生活必将受到广大民众的重视。在多种多样的文化生活当中,电视作为一种最为普及的传播手段早已走进了千家万户。由于他们的表现方式广为集中了其它的艺术形式.所以更能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同时人们必然对它的内容要求也会越来越多。所以说电视工作者承载着重大的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11.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动力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精神动力是人自身发展和实践活动的基本需要,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并推动人的行为的自觉能动性的集中表现。思想政治教育一个很重要的个体价值,就是能为人们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帮助人们坚定理想信念和实施有效激励来激发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人们开始寻求精神生活的富足和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广场舞作为广场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活动形式,不仅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而且在基层组织的群众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使人们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享受到精神世界的愉悦;更丰富了城乡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3.
王志明  余国辉 《西部大开发》2010,(3):185-185,196
消费是人类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表现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消费作为一种文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异化的一面。异化消费文化现象极端表现为:过度消费、炫耀性消费和畸形消费等。消费的目的是满足人自身发展的物质、精神需求,而异化消费却表现为消费主体的一种虚假满足,这种消费文化现象是对消费主体的一种否定,而不是肯定,是主体自我异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王玉琴 《理论观察》2008,(1):172-173
文化馆是国家设立的文化事业单位,自从建馆那天起,就肩负着宏扬先进文化、活跃群众业余文化生括的重大使命。用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紧跟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搞好宣传教育的同时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也在不断地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正文明是指一种社会发展进步状态,既表现为社会物质生产、生活的进步和改善,也表现为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文明也是一种价值取向和人们的行为态度,对文明的崇尚追求使人们过上愈益高尚的生活。城市是文明发展的产物,文明是城市应有的品格追求。在今天,被誉为"文明城市"意味着这个城市安定有序、文化繁荣、科技发达、政治昌明、道德进步、生活方式健康、人的素质与精神状态良好。持续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不仅有利于推进我国各城市物质  相似文献   

16.
王常娥 《魅力中国》2010,(36):81-81
语文教学就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因此语文课堂就应渗透学生的生活,强化学生在活动和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7.
黄文娟 《魅力中国》2011,(9):202-202
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在阅读活动中,阅读主体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唤回直觉经验,从而重构读物的具体化形态。相信学生明白自主选择的意义,真正达到自主阅读、自主积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单纯的混合物虽然不会改变其中某组分的性质,但对于研究其中某物质的性质或将其应用于生产和生活时,就会受到影响。所以,从化学学科本身以及社会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考虑,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一、非营利组织概念 非营利组织。也称为非政府组织(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简称NGO),是独立于政府体系和市场体系之外,不具有物质产品生产和国家事务管理职能,主要以精神产品或各种服务形式向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资产供应者不图回报,其剩余资产不存在明确的所有者权益的单位。  相似文献   

20.
消费品是指用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消费品进口是指面向最终消费者,包括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的进口产品,不包括消费服务进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