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我国区域经济良性运行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共同富裕问题。之所以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就是国家为了谋求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共同富裕而进行的总体策划。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资本积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区域间经济不平衡发展模式,取得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一个国家区域内,各地区经济不平衡发展同样是必然的阶段。根据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我国区域经济良性运行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共同富裕问题。  相似文献   

3.
贺雪峰 《开放时代》2023,(2):148-162+9
从区域角度认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含义。从经济视角来看,当前中国可以划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目前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用占不到5%的国土面积,承载了接近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接近一半的国内生产总值。东部沿海地区实际上已经成为不分城乡的城市经济带,城市经济带内的农村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内在组成部分。然而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正在流失,农村变得萧条。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带内,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各种挑战,更有诸多机遇,也就形成东部沿海地区诸多创新。这些创新是在回应东部沿海地区挑战,无法也不应该成为中西部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学习榜样。  相似文献   

4.
一、三代领导人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 1、毛泽东:利用沿海促进内地发展的平衡战略构想 建国初期,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业布局极不平衡,轻工业和重工业约70%分布在远离原材料基地的东部沿海地区,只有30%在内地。这种状况客观上要求我国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在生产力布局上作出努力,以缩小地区经济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与中西部经济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必然对中国经济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既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使中国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尤为值得关注的总理2是,加入WTO之后,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对入世的分享是不均衡的,入世可能加大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之间已存在的经济差距,所以如何加快中西部经济开发进程,保持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中西部经济的开发,一方面中央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另一方  相似文献   

6.
杨欣 《新经济》1995,(11):40-44
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改革开放面临更上一层.楼的世纪之交,中西部地区的开发脱贫被提上了国家的首要议程。前者关乎中国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后者涉及各经济区域之间的均衡、协同发展,乃至中国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大西南的滇、黔、川、桂4省区,被称为“世界三大处女  相似文献   

7.
携手合作缩小差距扩大开放共同发展──陕西省省长程安东访谈录本刊记者季闻为了贯彻中央关于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加强经济联合与技术合作的要求,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中西部地区,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国务院特区办公室、江苏省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和陕西省...  相似文献   

8.
比较优势、劳动力流动与产业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流动的新趋势反映了劳动力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在我国区域之间的动态转化,东部地区逐步丧失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要素禀赋的显性优势开始呈现。产业转移直接产生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顺应劳动力流动的新趋势,做好产业在区域间的转移和承接,才能转变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促使东部沿海地区进行产业升级,同时带动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在保持我国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开始出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而与此同时,在东部地区又出现了严重的“民工荒”现象,表明我国区域间的生产要素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劳动力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在区域间发生动态转化.本文从劳动力流动和产业区际转移的角度着重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在新一轮产业转移和我国区域格局发生变化的趋势下,解决“民工荒”问题就要协调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是东部地区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二是中西部地区应发挥资源优势,改善投资环境;三是合理引导产业区际转移,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徐新灶 《经济地理》1999,19(5):18-20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和宏观条件的影响下,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呈扩大趋势。本文从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阐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原因,并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区域城镇居民收入、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把我国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大区域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东部、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实际收入、消费水平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并结合区域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提出了启动国内消费市场,东部、中西部地区应采取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1990年~2005年中国人均GDP省际差距及其变化进行产业分解,认为1990年以来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决定性因素是第二产业的地区差距,而第二产业向东部地区的集中又是推动我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主导性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以制造业为主的非农产业向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中西部地区逐渐成为"边缘化"区域,中国的地区经济差距也由此持续扩大。基于此,文章认为缩小地区差距的关键是推进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缓解非农产业地区分布的不平衡状况。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增长与外国直接投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区域经济二元化,是指西部地区经济大大落后于东部经济,从而形成地区之间巨大的经济发展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东部地区的改革措施及优惠政策,特别是取消和放松对外资进入的管制,出台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相关条例等,形成了我国区域经济开放程度的二元化态势,即东部沿海地区开放程度高,中西部内陆地区开放程度低。东、西部地区开放程度的二元化,直接影响到外国直接投资(FDI)在东、西部投入的数量的差异,进而影响到东、西部资本形成能力、资本运营方式、资本使用效率的差异,而这正是决定改革开放20年来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区域经济呈现二元化格局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比较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对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促进产业区域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贺曲夫  刘友金 《经济地理》2012,32(12):85-90
运用2000—2010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工业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论表明:虽然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产业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大规模产业转移现象尚未发生;现有产业转移基本遵循了梯度转移规律,即先由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转移然后再向西部地区转移。同时研究发现,我国八大区域经济格局和产业特点差异明显,在研究区域产业转移时不能"东、中、西部"一概而论。最后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考察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其对地区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不仅有利于东部自身,也有利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从东部经济增长中得到的益处大于从自身经济增长中得到的益处,这为完善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乃至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比较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对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促进产业区域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一、连云港外部发展环境的系统分析 对地处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带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汇点和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之称的连云港来说,连云港的发展目标必须在亚欧大陆经济一体化、东亚和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一体化、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区一体化、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互动发展的多维坐标系下来进行考量,挖掘和创造发展机遇,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选择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规划自己的发展路线图。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东部、中西部及周边国家FDI区位优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沿海地区与中部、西部、周边国家越南、印度的投资环境比较,分析我国不同地区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与周边国家之间的FDI区位优势,提出我国中西部地区应抓住机遇,更好地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FDI转移,以加快工业化进程,化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20.
周娜 《经济研究导刊》2012,(34):122-123
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面临日益严峻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压力,经济发展进入瓶颈期;同时随着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各省市也深受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煎熬。其实,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可以密切配合,协调共赢地摆脱彼此的困境,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东部地区产业顺利转移与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的顺利解决对全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都面临着各种阻碍,从宏微观层面,结合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的现状,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产业转移问题的协调解决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