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山西省为研究区域,基于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地理坐标数据,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通过分析两批示范村的空间位移特征,明确影响其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示范村在全省范围内的空间格局特征呈现为集聚型分布;两批示范村的极核区均集中在晋中地区和晋南地区,并于晋中和晋南地区形成集中连片;示范村的分布方向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偏移;资源禀赋、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均对示范村的空间格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园区是重要的休闲农业资源及旅游资源。使用最邻近指数、变异系数和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湖南省休闲农业园区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湖南省休闲农业园区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空间分布较为集中但集中化程度不高;(2)休闲农业园区最大的集聚核心在长株潭地区,在娄底、衡阳和郴州3处均有明显的高密度集聚核心;(3)休闲农业园区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总体上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分布在郴州、衡阳、长沙和娄底;(4)地形地貌、河流水系、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发展水平与休闲农业园区的分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以山西省首批100个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及建立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对其空间结构和分类特征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样本点空间分布为集聚型,分布高密度区域主要在山西省中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北部和西部分布密度较低。山西省休闲旅游资源丰富,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大量资源,五种乡村发展类型中,特色文化型村庄占比最大,休闲农庄和城郊发展型村庄相对较少。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十九大乡村振兴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国家顶层设计中乡村旅游对助推脱贫攻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通过分析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的辩证关系、嘉陵区贫困水平与原因、乡村旅游景点结构、空间分布及扶贫条件,为嘉陵区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提出以下建议:提升乡村品质,形成旅游扶贫运作方式;统筹政府与产业关系,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优化乡村旅游空间发展格局,建立三级管控体系。  相似文献   

5.
以国内31个省份的乡村旅游网络关注度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国内多个网络平台的乡村旅游网络关注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季节性指数、变异系数、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2011—2020年内我国乡村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及影响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网络关注度在时间特征上存在明显的周期性与季节性差异;在空间上呈现“东部较高,中部平稳,西部分化”的特征;乡村旅游网络关注度各影响因素对我国乡村旅游网络关注度的贡献度大小排序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能力>受教育程度>网络发达程度>资源影响力>年龄结构。  相似文献   

6.
田晴雯 《科技和产业》2023,23(19):92-100
为了解山东省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以山东省957家3A级及以上景区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10.8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视角分析山东省高级别景区的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山东省整体空间分布格局具有两端分散、中间集聚的特点;山东省高级别景区的空间密度分布存在不均的情况,总体来看,山东省的东部和中部地区拥有较多的景区,而西部地区相对较少,其中,枣庄、济宁、泰安、济南、淄博、临沂、潍坊和日照等地区密度较高,它们相互连接形成一个“M”形的分布格局,并且向东南沿海地区的青岛市倾斜;山东省高级别景区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有着较为明显的“团块状”集聚特征;影响山东省高级别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的因素主要包括旅游资源、区位交通、旅游业发展水平、客源市场及政府政策。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乡村韧性空间格局分析与障碍因子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乡村韧性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空间自相关以及障碍诊断模型等方法,研究湖南省乡村韧性的空间格局特征,并进行分区与障碍因子诊断。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乡村韧性综合度介于0.179 7~0.667 0,高值集中在省会及其周边县域,低值集中在湘西地区;4个维度韧性分布以高值聚类为主,呈正相关;根据综合度和协调度将全省划分为6个类型区,生态韧性与经济韧性为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8.
罗吉  赵栩  陈睿 《科技和产业》2024,24(5):198-203
通过分析湘南地区红色旅游村落景观空间布局特征,并梳理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因子,为湖南省乡村红色旅游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基于85个红色村落景观研究样本,借助Google Earth与ArcGIS10.7,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等多种地理研究模型,对湘南红色旅游村落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湘南地区红色村落景观空间分布密度呈现明显的不均衡性,湘南地区的东南部主要呈凝聚型,且郴州东南和郴永交界区分布最为密集;影响湘南地区红色旅游村落景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历史背景因素,以名人故居、抗战纪念为依托的红色旅游村落和土地革命时期形成的红色旅游村落在景观以及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差异;农村交通公里数、人均GDP和旅游业发展与红色旅游村落分布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湘南地区基于红色人文景观的乡村旅游发展逐渐转变为红色文化、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湘南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应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强地区间合作,大力培养又红又专的复合型旅游人才,并构建重点特色鲜明、布局完整的红色旅游村落体系,从而推动跨区域“红色+精品传统村落”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贺州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分析区域旅游功能的空间性与市场空间性的现状,就乡村旅游内涵不明显、产品缺乏品牌效应、客源市场的空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结合独特的文化吸引力条件、可进入性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影响等机遇因素,提出产品特色的建立、经营内容、经营模式的整合的策略来提升贺州乡村旅游发展的速度与规模。  相似文献   

10.
采用熵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南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水平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产业发展活力、科技创新活力、财政金融活力与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公共服务活力与生态环境活力与其相关性较弱;人均GDP、政府的财政支出以及政区类型对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影响最为显著,平均海拔、平均坡度影响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