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使审计人员尽快掌握和运用“CAS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达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目的。2月19日,滁州审计办举办了2008年第一期计算机辅助审计业务讲座,对如何学习“CAS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快速审计的主要功能、向导审计的实例操作分三个部分进行了培训。通过学习,审计人员对“CAS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有了进一步了解,讲座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以下简称“CAS”)是农业银行审计工作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经一年多的审计实践,已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部分审计人员囿于传统工作习惯和思维,对“CAS”推广运用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认识。鉴于此,笔结合近一年来的亲身工作体验,就“CAS”的优势特点、重要性以及加强其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等问题,谈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运用和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已势在必行.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介绍了人民银行目前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情况,接着列举了运用Excel、辅助审计系统、SQL Server这三种主要辅助审计工具开展审计的实例,最后从人员、工具、对象三个方面总结了现阶段辅助审计遇到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安徽农村金融》2004,(10):56-57
计算机审计是随着计算机在财务会计领域的广泛运用而产生的。早期的计算机审计运用比较简单,主要关注的是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的取得、计算、分析等处理。目前农业银行电子化建设迅速发展,繁杂的手工审计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审计工作的需要,已经成为阻碍和限制审计业务发展的瓶颈。同时,由于会计信息处理电算化所具有的特征,使得一些传统的审计方法失效,因此开展计算机审计已迫在眉睫。计算机审计既是农行审计电子化发展的需要,更是有效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本期科技平台应用对中国农业银行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作专题介绍,也欢迎基层行的同事与我们交流。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数据审计,是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和审计知识,对被审计单位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存储和处理的电子数据进行的审计。  相似文献   

6.
张恒 《时代金融》2014,(8Z):170-170
计算机数据审计,是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和审计知识,对被审计单位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存储和处理的电子数据进行的审计。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C om pute,A idedA uditingT echnique)在我国有时又称利用计算机审计,也是“审计电算化”一词的主要含义。计算机是现代金融系统审计人员完成审计任务所不可缺少的工具,使用计算机是金融系统审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手段。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编制审  相似文献   

8.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促进了电子商务系统的不断普及,并使企业管理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企业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推广应用,使传统的手工稽核监督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计算机审计便应运而生了.对于计算机审计的概念,国外学者认为,计算机审计是对电子数据处理(EDP)系统的审计;以计算机为审计工具,辅助审计人员开展的审计工作称为计算机辅助审计.国内的专家学者则普遍认为,审计人员是第一位的和最重要的.目前,国际审计界习惯把对计算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的审计称为计算机审计.  相似文献   

9.
正一、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概念内部审计信息化,即建立在信息化环境基础上,运用信息化技术方法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信息化包括审计信息管理和计算机审计两方面的内容,核心是计算机审计。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架构由应用系统、网络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规范与标准系统、安全系统等组成。它将审计信息的开发、管理和使用、宏观经济动态、法律法规、审计对象、审计计划、审计项目管理等信息全部纳入到平台上,利用网络技术,了解并指导现场审计工作,实现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0.
陆玫 《上海会计》2006,(6):36-39
所谓“计算机审计”,是基于计算机进行的审计活动,包括系统审计和数据审计。它是计算机进入会计和管理领域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审计工作中应用的结果。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审计手段已经由传统的手工查账逐渐向计算机审计过渡。在我国,计算机审计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但直到90年代末才逐渐成熟和发展起来。时至今日,我国在计算机审计技术运用、尤其在审计软件开发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计算机审计在我国政府审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2004年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计算机审计被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但是审计目标的多元化、审计对象的日趋复杂化、审计内容的广泛化,使审计工作面临着不同于手工环境下的新型审计风险。本文就计算机审计面临的新型审计风险及规避方法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央银行的各项业务运行,对人民银行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手段正由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向运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过渡。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金融业务进行审计监督管理,对强化人民银行审计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四良 《理财》2004,(4):25-26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日益深入,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手段正逐步被以计算机技术应用为特点的会计电算化核算所取代。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手段已明显滞后.计算机技术在审计领域的作用则显得愈发重要。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主要包括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审计项目管理、审核财务电子数据、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三方面内容。目前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审计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拟对笔者在审计实践中应用的一些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的方法思路提出来,以与同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为保证审计机构能对经营管理继续进行有效监督,越来越多企业实施了计算机审计。而且,针对企业管理网络化的特点,计算机审计也由原先的审计软件单机操作、现场辅助审计模式逐步发展为以远程审计、联网审计为主要手段、以风险预警、综合绩效评价、现场重点审核为主要特点的计算机审计系统模式。一、计算机审计实施容易出现的问题计算机审计系统实施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完善的过程,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系统实施时容易出现以  相似文献   

14.
柳清  王伟  林文 《时代金融》2012,(33):294
目前计算机审计课程基本上是简单的小案例教学,同时计算机审计课程设置也较为简单和粗糙,简单的认为单纯教授学生操作计算机审计软件,学生会操作计算机审计软件就是学习该门课程的目的。在计算机审计教学上缺乏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师资力量,不能够将理论充分地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因此,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建立适应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计算机审计课程体系。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根据计算机审计课程性质引进PBL教学法,改革计算机审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5.
“财政资金运用到哪,审计就跟踪到哪”,作为财政资金审计的机关,政府审计面临无边界困境,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政府审计无边界困境进一步加剧.为了应对这一困境,计算机审计作为解决政府审计效率的重要手段已在政府审计中全面推广.如何建设计算机审计,使计算机审计真正在促进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变、解决审计无边界困境中发挥积极作用,是各级政府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审计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审计方式,电子证据的适当运用也成为审计人员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其重要性日益凸现,但目前也面临着不少问题.本文分析了计算机审计中电子证据的获取和运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探讨了计算机审计中电子证据有效运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刘林  徐林 《财政监督》2007,(6):44-45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监督检查相关软件逐步被应用于检查工作中。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金审工程“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功能强大、方便实用,为审计工作提供了较大便利。由于它的通用性,在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中运用该系统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审计是在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技术、传统审计学、数理统计、系统论等科学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而产生的一门新的审计学科.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被审计单位越来越多地依靠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等技术进行财务和业务处理,计算机审计也被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金审工程"的实施,我国的计算机审计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基层审计机关还存在一些不足,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尽合理,计算机审计的运用不够深入,对计算机审计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银行业务中的运用和发展,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和审计作业手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为了适应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和配合稽核体制改革的要求,中国民生银行(以下简称我行)于2003年建立了非现场稽核系统,并不断加以完善,在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与实践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让审计工作得以落实,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计算机引入审计系统,为审计工作带来很多的便利。本文分析了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优势,计算机在医院审计中的应用,指出了计算机在医院审计工作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