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犯罪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令人堪忧.当代大学生犯罪不同于-般的青少年犯罪,有自己的特点,如犯罪手段的残忍性、高智能性和犯罪时间的规律牲等.导致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很广,有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在-起就会导致大学生心理的不健康成长,当大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就会采取过激手段来解决,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大学生犯罪是一个"综合病症",控制、减少当代大学生犯罪必须构建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社会教育为辅导的全方位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些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纷纷触犯法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高校学子违法犯罪现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当代大学生犯罪率不断上升有经济发展、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防范和减少大学生犯罪必须形成社会综合治理的格局.本文分析了诱发大学生犯罪的几个因素,并就如何做好预防、减少大学生犯罪,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基本特征与对其自身发展的影响,进而研究大学生网络犯罪的经济分析,同时对防范大学生网络犯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展开研究,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上的心理方面分析其,犯罪原因,进一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心理特征。为了达到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探讨了学校教育的基本对策,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和预防措施,帮劝学生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素质,预防大学生犯罪。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给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危害。如何减少大学生犯罪,已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和特点着手,系统地分析了大学生犯罪的成因,探寻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方媛  崔雅琼 《致富时代》2011,(11):212-212
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网络犯罪的高发人群。该文在总结大学生网络犯罪典型类型的基础上,试图探求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成因,提出解决的对策,构建家庭、学校、司法机关三位一体的大学生网络犯罪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7.
《商》2015,(34)
在现在这个社会,大学生犯罪是越来越多了,不仅多而且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发展。对于这一现象,很多专家作出分析与研究。按理说,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思想,素质以,文化水平以及法律认知程度都是比普通人高的。为什么大学生犯罪会越来越多呢?其实,大学生犯罪也是多方多面的,五花八门的。其中,大学生盗窃犯罪占了一个很大的比例。盗窃犯罪,在我国是很严重的一项犯罪。既然,这是一项严重的犯罪,为什么这些人还要去犯呢?所以,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大学生盗窃犯罪这些年越来越多,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一下,大学生盗窃犯罪的成因以及如何预防。  相似文献   

8.
蔡亚峰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7):240-241
以往的大学生犯罪研究,多是以大学生个体因素为出发点,来研究大学生犯罪的成因及其预防,忽视了对犯罪社会根源的把握。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学生犯罪这一社会失范现象的根源在于社会文化目标和社会认可的合法手段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失衡,因此,作为与学生密切接触的辅导员应积极主动地向学生提供经济、文化、情感、交往、心理等方面的支持,为预防大学生犯罪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然而,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现象时有发生,违法犯罪的报道频频见诸媒体,如清华大学刘海洋伤熊事件,云南大学马加爵残害同学事件等等,日趋严重的大学生犯罪现象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0.
《商》2016,(13)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的发展,大学生犯罪问题越加严重。社会中出现一些大学生犯罪案件,引起了许多专家的注意。我国目前的犯罪主要表现为犯罪的人数不断上升,犯罪的动机和类型也不断多样化。从上述的情况看,大学生犯罪已经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篇文章主要是从中国具体的情况出发,把大学生的犯罪问题曝光于我国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进一步的探究大学生的犯罪原因。  相似文献   

11.
张树启 《商业时代》2007,(13):76-7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犯罪成为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问题之一。网络犯罪在大学生中的出现,为所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笔者认为,深入剖析大学生网络犯罪发生和发展的动因,对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有重要作用,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亟待加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我们在为这些天之骄子叹息的同时,也陷入深深的思索中。大学生犯罪不仅成为突出的治安问题,而且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高度重视。只有制定相对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我们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发生,降低大学生的犯罪率,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相似文献   

13.
邹军  周小青 《消费导刊》2010,(4):117-117
中华传统医学博大精深,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人类疾病预防、养生保健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犯罪这一“疾病”现象已经成为当前一个不可忽略的社会治安问题,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及时治疗,很有可能会发展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将中医“治未病”思想与预防大学生犯罪工作进行有效的结合,对加强大学生犯罪的防控工作同样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一些大学生的潜意识里,法律仅仅是约束别人的条条框框,并没有把它看作是维护每一个公民合法权益的“护身符”,遇到问题和纠纷不会解决,容易冲动甚至会出现暴力犯罪。他们接受高等教育,为何会走上犯罪之路?这些现象并非偶然,原因也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改善并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有效预防犯罪迫在眉睫。本文试分析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研究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对策,以求从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角度提出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犯罪案件数量和犯罪人数逐年上升,特别是对大学生日常校园生活影响显著的盗窃行为等侵犯财产型犯罪案件的频繁发生,针对大学生财产犯罪的现状和类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素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日益缺乏、价值观取向不确定、人际交流出现障碍、道德观念错位、思维方式改变以及网络犯罪频频出现等都与网络有关。对此,社会和高校应该共同努力,紧密协作,并通过加强立法和监管,帮助大学生建立起道德观念,提高其网络道德素质,教育其积极自律,为构建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校大学生犯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制度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生理及思想阅历等特点,采取有别于社会上其他犯罪案件的处理方式,实现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一些不法分子偏好将大学生作为主要作案对象,传统针对高校学生的犯罪主要为偷窃、两抢、性侵等形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演变出系列新型的犯罪方式,其中以网络通信诈骗最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我国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而大学生则是青少年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的高知识群体。虽然大学生这个高知识群体在我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因其所居地位的特殊性,使得他们的遵纪守法情况备受社会关注。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长  相似文献   

20.
谢丽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2):218-219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事件屡有发生,对社会,对他人造成严重危害,主要原因是大学生责任感缺失。从近年来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象入手,探讨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原因,阐述了大学生责任感缺失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而寻求大学生责任感形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