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庆与世界》2017,(29):21-2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明确要求我们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工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要深刻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贯要求,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丰富内涵,深刻把握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的辩证关系,切实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
民生科技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技术,发展民生科技.有利于实现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民生科技已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天津科技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对天津民生科技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的总结分析,为新形势下走出一条具有天津特点的民生科技创新发展道路提供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民生经济将民生改善的要求植入经济发展中,文章阐述了我国民生经济发展,承载着促进“中等收入陷阱”跨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功能.通过形成和完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互动耦合机制,使民生投入同时服务于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在经济增长中自发实现民生改善.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当前官僚主义的表现:文牍主义、繁文缛节、人情本位;分析了官僚主义产生的历史和现实因素以及官僚主义对我国经济和民生的危害性,妨碍经济的转型升级,也妨碍民生的提高和改善。认为当前要克服官僚主义必须优化制度安排,扩大公民参与,贯彻密切联系群众的路线,强化宗旨教育。  相似文献   

5.
劳动经济学实质是民生经济学,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改善民生,改善民生必须加强劳动经济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上海集体经济》2010,(1):40-4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这对发展公共经济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在推动公共经济发展中,担负着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保证社会公平等责任.因而对于改善民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公共经济对改善民生的基本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刘猛进 《宁波通讯》2007,(12):19-20
翻开党的十七大报告,民生话题几乎贯穿始终。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大力推进商贸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应该是我们商贸系统学习贯彻  相似文献   

8.
田华 《中国经贸》2014,(19):116-116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公共经济管理与改善民生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的重视。公共经济管理在改善民生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为了更好的完善相应民生改善的工作,政府必须要加强公共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加强管理职能转变和公共政策公平性建设,加大各级政府对公共经济事务的管理责权划分力度,充分重视公共经济管理过程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的结构大转型时期,"民"、"本"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其政治和经济意义也日益凸现出来,从而影响和导致了民生方式和利益结构的变革。在此条件下,先秦诸子百家对民生概念和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对"富"有了个量和总量、量和质的认知,他们当中大多人注重从富民的角度来探索民生问题,并从民生在农、民生在勤、民生在民、民生在于节用爱人和保护土地私有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关于民生的经济主张。他们的思想和主张奠定了中国农业社会的民生框架。但在自然经济形态和封建专制主义下,民生内涵也受制于此而不包含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权利,因而真正的富民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吴静  黄淑梅 《理论观察》2008,(2):166-167
经济报道的民生视角着力点在民生。民生的本义指“平民的生计”,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后来演化的“民生”二字常与“国计”相对,泛指与国家大事、大政方针相区别的广大老百姓的生活、生计。民生视角就是从民生角度来报道老百姓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等。  相似文献   

11.
雨佳 《东北之窗》2010,(7):24-25
重大政策陆续出台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把民生工程为主的社会事业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十七大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200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改善民生作为“扩内需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改善民生来促进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12.
欠发达地区加强民生建设,要解放思想,充分认识改善民生、为民谋利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也是推动经济增长最有力、最持久的动力。要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到民生上,通过改善民生扩大消费、拉动内需,形成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局面。本文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就欠发达地区如何破解民生建设的难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人民生活的实际情况入手,展现GDP增长与民生和谐的矛盾之处,通过剖析民生问题在经济学、社会学中的意义和地位,进一步论证了经济增长只能作为人民生活幸福的手段;通过对民生内涵的分析,构建民生统计指标体系,并指出中国民生指数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指示器,是检查"以人为本",监测民安、民生、民富状况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4.
唐任伍谈到,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之后的又一次重大会议,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出发,从“三农”的角度推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又一项重大决策,进一步为我国民生的保障和改善支起了安全阀。  相似文献   

15.
郭宇 《中国经贸》2011,(14):157-157
对于经济报道记者而言,一项值得深思的问题就是怎样使经济报道更加贴近民众生活。扭转并改善经济报道现状的有效途径就是以民生为视角来组织经济新闻。本文将主要从三方面对强化经济报道的亲民性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民生要素对中国区域间经济发展的空间影响作用。选取2007-2011年30个省份的数据,根据模型和实证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各省人均GDP呈现较强的区域性,东中西部区域实际人均GDP逐级下降的趋势较明显;基于OLS和空间面板两种方法对民生要素对经济的发展进行分析比较,OLS并不是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正确的方法;民生要素呈现空间聚集性,对本地经济起促进作用,对外地经济(相邻区域)具有负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公共经济管理对于改善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于加强公共管理和改善民生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就政策取向而言,住中国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问里,重视民生并改善基本民生状况,是公正和效率之间的最佳结合点。重视并努力改善民生状况,既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公正,提升社会的和谐程度,也能够有效地推动经济健康而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冉隆国 《今日重庆》2014,(17):47-47
《今日重庆》:垫江县怎么看待办好民生实事这一重大举措?梅时雨: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惠民生方能顺民心,顺民心方能聚民力、李克强总理讲过,从根本和长远来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绝不亚于保持经济增长本身因此,垫江县视民生为第一目标,把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让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垫江人民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全力办好市、县的22件民生实事,真正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关注民生,是全党共识。做好民生工作是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这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搞好发展是最大的民生建设。因为没有经济的发展,保民生就失去了基础。但如何把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妥善地处理好,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