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文 《改革与开放》2014,(16):21-21
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长久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状态成为了制约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障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是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是新形势下土地市场的发展方向。一、宁阳县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实际情况1.对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内涵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已成为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必须破解的瓶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应当参照城镇国有建设用地的改革模式,以提升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为基础,实现农村建设用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尊重土地资源要素的市场价值规律,激发农村集体土地市场经济属性,并尊重土地不可移动的自然属性,是化解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城乡一体化资金,实现城乡结构平衡组团式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义乌建设用地增长的历史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义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建设用地增长与人口和GDP的急剧膨胀是一致的.在城镇建设用地急剧扩张的同时,农村建设用地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建设用地总规模的扩张基本上是理性的。研究发现:今后一段时间,义乌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建设用地的增长面临“政策瓶颈”、“产权困境”和“生态红线”等,只有剥离附着在集体土地上的农村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扬弃“一户一宅”政策、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节地型公共政策体系等,才能在保持建设用地总规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新增建设用地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城乡一体化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1898年霍华德就提出了该思想,随后很多专家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完善。新型城乡形态下的农村建设实际上就是城乡一体化思想下的城乡空间融合的过程。新型城乡关系的建设需要遵循三条基本规律:S曲线规律、大城市超小城市规律以及协调发展规律。城乡一体化目标下的城乡整合需要做到:统一规划空间、互补城乡功能、区域相互协调等。发达国家的农村城镇化进程为我国的新型城乡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创新城镇片区管理模式,促进村镇融入城乡系统,改造传统农业融入城市,村庄归类与分步规划。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三步走"的实施方式是比较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李建秀  韩春梅 《北方经济》2012,(20):76+79-76,79
巴彦淖尔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建设用地需求十分旺盛。开展"巴彦淖尔市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研究"工作,对于巴彦淖尔市土地的合理规划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付娜 《特区经济》2012,(7):91-93
天津滨海新区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为新区土地的重新规划提供了契机。本文从城乡一体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入手,分析了滨海新区原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从做好动态规划、合理布局、搭建城乡建设用地平台、产业协调发展、健全土地储备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滨海新区土体利用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按照有利于耕地保护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利于农民权利保护与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城乡一体化推进等原则,统筹规划安排农村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流通  相似文献   

8.
夏方舟  严金明 《改革》2015,(3):48-55
未来集体建设用地的统一流转将经过农村建设用地市场自我培育、城乡建设用地市场部分对接和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三个可能发展时期。借鉴国外土地储备的经验,提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需构建全新城乡土地储备制度,引导土地储备从城市土地"供给方"向城乡建设用地市场"调控方"转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竹山县抢抓省委省政府建设"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机遇,围绕"三化同步"、"两增同步"发展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为目标,按照"一城两带"(县城,鲍双线生态文化旅游带、襄关线百里城镇带)规划布局,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创新举措,彰显特色,扎实推进以新型社区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带动全县新农村建设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探索了一条符合竹山实际的新农村建设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青海新型城镇化在经济上实现集约发展,在社会上实现和谐发展,在环境上实现友好发展,在制度上实现一体化管理,在空间结构上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与建设,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模式,夯实城乡一体化的运行体系与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保障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整体合力等构想。  相似文献   

11.
青海新型城镇化在经济上实现集约发展,在社会上实现和谐发展,在环境上实现友好发展,在制度上实现一体化管理,在空间结构上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与建设,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模式,夯实城乡一体化的运行体系与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保障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整体合力等构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典型城乡一体化供水项目管理模式运行效果进行评价,可发现问题,找到优势,为正在实施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改革的项目提供参考。文章以玛纳斯县城乡一体化供水项目管理模式为例,对其运行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得出玛纳斯县城乡一体化供水项目管理模式达到了建设标准,并总结其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3.
成都是一个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型的内陆城市,城乡二元分割一直是困扰成都发展的瓶颈.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使成都摆脱了长期以来制约成都发展的城乡二元体制瓶颈,解决了一直难以解决的"三农问题".成都城乡一体化的实践证明:六个"一体化"共同构成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体制体系,缺一不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互为前提、互为保障.其中,科学规划是龙头,产业发展是支撑,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是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是基础,管理体制是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东北三省城乡一体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晓红 《改革与战略》2011,27(11):112-114
近年来,东北三省城乡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然而,城镇化进程缓慢、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仍然是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破解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结构,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的一体化。文章在分析东北三省城乡一体化建设面,临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城乡全面覆盖的规划体系、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等加快推进东北三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乡统筹发展对于解决"三农"发展难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改善工农、城乡关系、转变区域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就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科学构建全域规划,增强城镇"核聚效应",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城乡工业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用地分类与空间管制关系到城乡空间的有序增长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论文从城乡统筹的视角,通过剖析新旧"两规"土地分类体系在城乡建设用地的分类体系、分类方法和空间范围上的侧重点与差异性,提出"两规"中城乡建设用地衔接的可行性,并尝试构建"两规合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分类体系。在新旧"两规"空间管制内容的对比分析基础上,试图从"两规"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主要用地空间布局、开发时序以及构建"一图双规划"的管理信息平台等方面探讨衔接"两规"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的协调机制,达成"两规"在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上的一致,也为促进"城乡一体"及"跨行衔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七大提出两个重要的战略部署: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与小城镇建设是密切相关的两个重要战略部署,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高度重视小城镇的地位,充分发挥小城镇的作用,是实现城乡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海西一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我州推进城乡一体化中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策引导、有序推进的原则,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为全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发挥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土地城镇化"模式下城乡土地利益结构失衡问题日趋严重,强制性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目标在短期内较难实现,而在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推动下,由农民自发组成、得到政府支持、有限度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是可能的。文章从制度变迁的博弈均衡视角出发,结合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开发商、农村基层政权和农民四组博弈,探讨推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形成的动力机制,为其破除制度障碍和减少改革阻力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针对城乡一体化含义的主要内容,指明了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具体意义,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城乡一体化的规划机制,以更快更好地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卞晓雯  汪霄 《乡镇经济》2008,24(8):33-36
现阶段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建设用地的非规范化流转也已经成为阻碍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在研究我国农村建设用地利用和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农村土地制度限制城乡统筹规划的因素,并提出规范化流转管理的建议是促进农村规划,推动城乡统筹规划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