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问题日益突出."两难"问题的出现既造成企业"缺血"而难以正常运转,又造成银行大量资金闲置,不利于区域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本文以经济欠发达的商丘市为例,对银企贷款"两难"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当前.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已经成为经济金融运行中倍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而抵押担保难则是上述两难问题中亟待解决的难中之难。如何有效化解这一“难中之难”,使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金支持,让银行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经济发展。对此,我们组织了专题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苏庆岑 《海南金融》2003,(9):43-44,16
文章结合定安县实际情况,分别从银行、企业、社会信用与执法环境等方面论述“银行难贷款、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两难”矛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贷款难成为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尽管国家政策和监管部门一再为扶持小企业发出绿色信号,但“小企业贷款难,商业银行难贷款”的现象仍然存在。政府也在积极协调,而银行面对巨额的存款也要寻找出路,并且对化解不良贷款的风险也有“难言之隐”。可以说,当前的融资问题始终是困扰中小企业与银行的“两难”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力 《云南金融》2010,(9):46-46
“中小企业难融资,银行对中小企业难贷款”这“两难”可以说存在已久,至今也还没有比较有效的破解之法。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因是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由此导致银行与企业(银企)之间存在严重的信用信息不对称的隔阂。这可以从云南的情况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贷款两难是经济社会深层次发展中银行与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是同一问题在不同增长领域的不同表现,尤其在生产力欠发达的民族地区,贷款两难问题不仅影响着金融与经济的有效衔接,更是关乎着区域金融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金融纵横》2000,(11):37-41
近段时间来,不少企业反映银行贷款难度加大,抱怨因银行信贷资金供应不及时而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各家银行却反映现在有效益的项目实在太少,贷款越来越难以发放出去。针对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这“二难”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凯 《西南金融》2009,(3):27-28
向银行借贷是我国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方式,但银行“难贷款”和企业“贷款难”一直是困扰银行和企业的难题,本文从自贡市信贷融资现状出发,分析了银企之间信贷供需错位的原因,对银行、政府、企业三方提出了齐心化解“贷款难”和“难贷款”困局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漳州市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自1997年起试行“信用村”制度 ,较好地解决了农户贷款难和金融机构贷款回收难、信贷质量不高的“两难”问题。本文就如何开展“信用村”作一研究探讨。一、信用问题是贷款难的“瓶颈”问题信用不好使信贷关系恶化 ,导致“贷款难”的呼声愈来愈高。过去由于信贷管理的粗放型经营 ,以及农民的信用意识淡簿 ,导致一部分老农贷逾期、呆滞甚至沉淀。近年来 ,受社会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影响 ,农业及乡镇企业效益普遍下降 ,相当多的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发生亏损 ,甚至倒闭 ,从而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金安全造成强烈冲击 ,…  相似文献   

10.
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构建良好的银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对于建立内部信息的披露机制,加强集群内企业的行为约束,抑制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考虑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征发展产业集群,并通过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加强金融机构业务创新等途径,促进互信合作的良好银企关系的构建,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困扰经济金融界的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增长,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成为吸纳就业和再就业的"蓄水池"。资金匮乏是制约中小企业经济发展长期而普遍的"瓶颈"。由于历史和现实仍致体制等诸多原因,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滞后,融资渠道单一,发展后劲不足,致使以此为支撑的金融业发展乏力,出现贷款难与难贷款。本文通过对寻甸县的个案调查,从经济、政府、企业和银行等方面对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两难"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但融资难一直是摆在中小微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从银行层面和企业层面入手,对银行"难贷款"和中小微企业"贷款难"的"两难"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实践中金融机构开展的突破传统抵押担保风险控制模式的创新做法,从信用增进的角度对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进行了探讨与总结。  相似文献   

13.
政银企互相协作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唯一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及“中小企业贷款难”这个话题,便出现“政府埋怨银行不贷款,银行指责企业不守信,企业抱怨政府不支持”这样一个怪圈,其实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正是由于上述三方只顾自身利益导致行为的脱节,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使三方形成合力,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4.
周忠明 《银行家》2006,(10):72-74
“小企业贷款难的原由到底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政策措施加以解决?”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现实问题。小企业贷款难是多年来银行业及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政府与企业将此问题归结于银行过度关注风险,要求银行放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许多企业看不准新的生产方向、找不到好的项目和产品;银行发现不了好的客户、找不到合格的融资项目,出现了企业融资难、银行难贷款的两难困惑。难道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高级阶段、经济总量已经到了饱和时期吗?显然不是。从经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发展离不信贷资金的支持。目前,资源型地区金融机构贷款大量投放,另一方面存款增加缓慢,存贷款比例高,企业外埠融资量较大,伴随而来的是企业融资难和金融机构信贷管理难的“两难”局面。本文以克什克腾旗为例,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信贷资金来源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优化信贷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前,欠发达地区银行反映放款难,企业反映贷款难的呼声较高。笔在认真调查分析后认为,形成贷款“两难”的主要原因:一是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与信贷政策取向的矛盾;三是银行内部信贷运行责权利不对称的矛盾;四是银行贷款标准较高与企业素质较低的矛盾;五是银行增加信贷投放与防范风险的矛盾;六是企业逃废债和银行维权难的矛盾;七是政、银、企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为此,笔主要从解决上述七对矛盾入手,就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正确处理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提高银行主动营销贷款的积极性和加强政银企协作、配合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贷款难”和“贷款贵”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难点问题。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各地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解决办法和政策,但多数过于行政化,政府的扶持力度与市场需求相距甚远。赣州市政银企合作推出“小微信贷通”,让小微企业“简单、方便、低成本”获得银行融资,实现了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一 )改进银行工作作风 ,增加有效信贷投入 ,解决“贷款难”与“难贷款”的矛盾“贷款难”与“难贷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 ,“难贷款”说明金融服务对象———企业、居民客观上存在对金融产品的巨大需求潜力 ;另一方面 ,“贷款难”说明银行业也存在着迫切需要寻找富余资金出路、增加自身收益的问题。显然 ,解决“贷款难”与“难贷款”这一对矛盾 ,银行业与其服务对象具有共同的利益结合点。因此 ,只要我们银行业的广大工作者切实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银行业与服务对象之间多沟通、多交流 ,…  相似文献   

20.
吴焱 《新疆金融》2006,(8):33-34
随着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实施,银行业将迎来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县域经济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目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这样一对深刻的矛盾,即银行“贷款难”与企业“难贷款”的矛盾,一方面金融机构的资金很难在辖区内产生良好效益,另一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