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丹鹏 《魅力中国》2013,(19):143-143
豫剧传统曲牌音乐,作为豫剧艺术的重要组成元素,或看做是豫剧艺术的一个分支,一个子系统,它理应和豫剧艺术的生成发展相同步。  相似文献   

2.
许宏 《魅力中国》2014,(20):137-137
被誉为“现代豫剧之父”的樊粹庭先生对我国现代豫剧具有开拓性的成就。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樊粹庭先生就把自己的命运紧紧地与现代豫剧结合在一起,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从事着现代豫剧教育和豫剧改革,这对发展豫剧事业,豫剧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郑兆雨 《魅力中国》2013,(29):100-100
常香玉不仅是住杰出的豫剧表演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豫剧唱腔旋律作家。她在豫剧唱腔发展史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豫剧唱腔的创制和拓展;二是把豫剧唱腔的演唱方法引上专业化和科学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李红晓 《魅力中国》2013,(17):95-95
河南豫剧是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居全国地方戏之首,在中华民族戏曲艺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为我国民族艺术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说河南豫剧,不能不说豫剧音乐,更不能缺少在豫剧音乐伴奏中占有半壁江山的豫剧锣鼓,也就是打击乐。因为打击乐是戏曲乐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5.
豫剧古典戏<大破天门阵>是许多豫剧院团和豫剧表演艺术工作者常演的剧目,其中原河南省豫剧院二团中国豫剧一代宗师唐喜成和老一辈豫剧表演艺术大家吴碧波联袂演出的版本最为精彩,以至于影响了整个豫剧界,并成为了他们两个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6.
李青存 《魅力中国》2014,(25):104-104
在现代戏的发展过程中,河南省豫剧院三团无疑是豫剧现代戏的标杆和红旗,她的发展历程和剧目建设为全省所瞩目。几十年来,三团紧紧抓住剧目不放,不断地总结经验,一次次取得丰硕成果,一批批具有河南特色的舞台艺术作品频频叫响全国,对三团豫剧现代戏创作发展的进行回顾和总结,深入探讨豫剧现代戏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前景和途径,对于发展现代戏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范春丽 《魅力中国》2014,(17):91-91
作为济源市戏剧艺术发展中心主工青衣行当的演员,我还特别喜欢丑角戏。在中国戏曲的四大行当中,丑行被排在最后一位。虽然说无丑不成戏,但是在一部大戏中丑角往往都是配角,很少有领衔主演的大戏。根据豫剧传统旧剧改编而来的豫剧古典戏《唐知县审诰命》则是一部以官丑领衔主演的具有喜剧色彩的剧目。这部戏推动了豫剧丑行的发展,奠定了丑行在豫剧行当中的重要位置,为豫剧行当的平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也丰富了豫剧丑行的声腔艺术和表演艺术,为中国豫剧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光彩照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8.
张梨娟 《魅力中国》2013,(17):118-118
豫剧是我国分布地区最广、欣赏群体最多的地方剧种,更是最具河南特色的传统艺术瑰宝。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艺术的多元化,豫剧也面临着强烈的冲击。面对新的时代背景,我们豫剧工作者和文化主管部门应该考虑如何继承与发展豫剧艺术,重新焕发她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9.
陈建国 《魅力中国》2013,(16):371-372
豫剧板胡是豫剧乐队的主要乐器之一,是整个乐队的核心,具有较强的领奏作用,俗称“头把弦”。它区别于其他剧种所用的板胡,其音色高亢、明亮、亦不失细腻、柔美之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豫剧板胡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不断改良、革新,以适应豫剧唱腔音乐的快速发展。在岁月的长河中,传统的豫剧唱腔音乐逐渐形成以演员为中心的不同唱腔的流派,这些流派具有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这些唱腔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其琴师的很大影响。老一辈豫剧板胡演奏家在实践中,也形成不同的流派伴奏风格特点,由王基笑先生等一批作曲家打破了豫剧唱腔的传统模式,其中〈红旗渠》这段唱就是优秀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0.
孙志成 《魅力中国》2014,(17):96-96
豫剧六大名旦是中国大师级戏曲艺术家,其唱腔有不同的艺术特色:高亢激昂的常派、悠长天籁的陈派、委婉含蓄的阎派、大气响亮的马派、缠绵委婉的桑派、韵味淳厚的崔派,对豫剧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豫剧六大名旦的唱腔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晁勇军 《魅力中国》2014,(15):63-63
本文笔者就豫剧男声唱腔现存的问题及其原因、豫剧男声的训练两方面浅谈个人的看法,以引起大家对此问题的重视,促进豫剧艺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姚献敏 《魅力中国》2014,(5):100-100
豫剧唐派名剧《三哭殿》经过河南豫剧院二团一代豫剧大师唐喜成和一代豫剧大家吴碧波、张桂花、杨素贞、杨发互以及一代著名豫剧演员谢巧官、轩玉亭等的精彩演绎,把一出来自于河南越调的传统剧目演成了豫剧的一个经典名剧和唐派艺术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这部戏久演不衰,几乎所有的唱段都广为传唱,几乎所有的豫剧院团都能演出该剧。我们洛阳豫剧院演艺有限公司也排演了此剧,我本人曾担当领衔主演,饰演一号角色唐太宗李世民,每到一处演出均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3.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基础上发展而来,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深受各界人士特别是人民群众的欢迎。豫剧具有优越的音乐资源,将其与学生的音乐素养结合,实现豫剧教育的传承及创新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翟艺兵 《魅力中国》2014,(10):85-85
在中国豫剧艺术的发展长河中,豫剧一代宗师唐喜成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唐派艺术,确立了在整个豫剧史上的位置。他曾经创造了一个生行流派与六大旦行流派相抗衡的神话,成为那一时代叱咤豫剧舞台的领军人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派艺术在传承上令人堪忧。我认为,一个流派能不能被较好地传承下去,是以它的演出剧目的多少与社会影响为标准的。其次,就是它的声腔感染力与表演征服力能不能被当今的豫剧观众所接受、所熟悉、所传播。  相似文献   

15.
豫剧《三哭殿》是原河南省豫剧二团的看家戏、代表戏,几十年来深为全国各界豫剧观众所耳熟能详。尤其是当年的原班人马——中国豫剧一代宗师、唐派艺术创始人唐喜成饰演的唐太宗李世民,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大家吴碧波饰演的詹贵妃,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张桂华饰演的银屏公主,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杨素贞饰演的长孙皇后,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杨发互饰演的詹太师,豫剧名家谢巧官饰演的小秦英,豫剧表演艺术家轩玉亭饰演的老家院,等等,都永远地镌刻在当代中国豫剧的人物画廊之中,都永久地烙印在了广大豫剧戏迷的心目中。这些大师、艺术家、名家们的强强联合、珠联璧合,形成了一个最佳演出阵容,从而呈现出了最高最好的舞台演出效果。戏已成经典,演员已经换了好几批,虽说现在难以超越,但是观众还是那么喜欢看。  相似文献   

16.
流派是艺术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是艺术发展的标志.艺术流派的发展与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时代在变化,人们对艺术的要求随之而变化,以豫剧为例,她是在积累汉剧、二簧、梆子等许多剧种经验的基础上而逐渐形成的,之后随着时代的前进,豫剧流派也不断的发展壮大. 经历了多年的豫剧演出生涯,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学流派不能学死,而要努力学活.当年我戏校毕业,初登舞台,常香玉老师是我很崇拜的老师,她使豫剧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常派艺术.  相似文献   

17.
姚荣 《魅力中国》2014,(6):88-88
开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戏曲之乡,尤其是豫剧祥符调的发祥地。开封市豫剧院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剧祥符调的代表和传承享誉华夏大地。开封市豫剧院以其独有的艺术风格—豫剧祥符调,主城中原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开封市豫剧院位居与河南豫剧一流院团之列,豫剧皇后、豫剧祥符调创始人、著名表演艺术家陈素真、马金凤、桑振君、王素君、关灵凤、朱巧云等表演艺术家名噪一时,红遍省内外。  相似文献   

18.
豫剧板胡俗称“瓢”,它是豫剧“文场”之首,过去叫它当家弦子,头把弦,现在称主奏乐器或主弦,解放前很长一个时期,豫剧伴奏没有定腔定谱,整个文场音乐的起伏都全靠板胡来带领,托腔、保调的重任也靠板胡来完成,甚至一些场面效果也由板胡承担,在业余的豫剧演唱活动中,往往一把板胡就代表文场的全部乐器了。随着豫剧音乐的向前发展,乐器逐渐增多了,但板胡仍然是乐队的首席、主弦。  相似文献   

19.
豫剧板胡俗称“瓢”,它是豫剧“文场”之首,过去叫它当家弦子,头把弦,现在称主奏乐器或主弦,解放前很长一个时期,豫剧伴奏没有定腔定谱,整个文场音乐的起伏都全靠板胡来带领,托腔、保调的重任也靠板胡来完成,甚至一些场面效果也由板胡承担,在业余的豫剧演唱活动中,往往一把板胡就代表文场的全部乐器了。随着豫剧音乐的向前发展,乐器逐渐增多了,但板胡仍然是乐队的首席、主弦。  相似文献   

20.
李文殿 《魅力中国》2010,(22):44-44
豫剧和其他剧种的最主要区别在哪里?应该是音乐。中国豫剧的主弦是什么呢?应该是板胡。在一出豫剧演出剧目和一段豫剧唱腔中最为鲜明的特色是板胡声和梆子声。可见,板胡在豫剧伴奏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