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陈佳  马莉 《新智慧》2004,(11B):40-41
一、从股东利益至上到利益相关管理。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以宾夕法尼亚州为代表的29个州公司法的变革,要求经理不仅为股东服务,还要为利益相关服务。从90年代初开始,“股东利益至上”理论正式受到了利益相关理论的强烈挑战。  相似文献   

2.
利益相关者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不断创新和发展。我国新《公司法》引进该理论,平衡公司、股东、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确立了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制衡机制。本文从约束大股东、保护小股东、保护公司债权人等方面论述了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3.
公司是否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虽然在学界已基本达成一致,但何为公司社会责任仍存在不同声音.依公司合同理论,公司的社会责任就是公司在为股东谋取最大利益的前提下,遵守外部的法律法规和商业伦理,尊重并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对公司社会责任由公司法来进行规制似乎已成为理论界的共识,不过,考虑到公司利益相关者众多,关系复杂,由其他外部法律法规进行规制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4.
运用产权理论,分析了公司治理从股东主权至上转向关注利益相关者利益这一制度变迁的合理性。从所有制变迁来看,人力资本的稀缺性及其贡献的上升,引发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趋势。从产权分析可知,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拥有部分事实上的所有权并承担了一定风险。公司治理从效率和公平意义上均应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公司的社会责任理论已经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公司法改革产生了影响,但是由于社会责任理论颠覆了传统的股东至上的公司理念,它带给公司法的不是法律条款的细枝末节的变化,而是公司法原则的发展统帅下的公司法体系的重大变革.在社会责任语境下,公司法应当对公司的价值和能力重新认识,确立各利益相关者公平分配公司盈余的原则,并在公司治理的改革中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股权至上”的公司治理理论存在着许多缺陷,它既无法保障中小股东的利益,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的局面,也无法保证其他相关利益者的权益,因为公司作为一个法人单位,具有社会性,它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面临的问题可以通过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而得到较好的解决。基于公司治理理论面临的问题,根据相关利益者的权益要求,以长期缔约和风险承担为准则,探索职工、债权人等相关利益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现代公司的发展,突破了建立在股东主权基础上的单边治理,职工,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在与,形成了公司的共同治理模式,而机构投资者所持股份的增加,迫使其关注所投资公司的治理,纠正了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带来的对股东权益的漠视。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与平衡,表现为公司机关中立性的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企业改制资产权益分配过程中,企业债权人、雇员、客户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经常受到侵犯,而具体的保护机制尚付阙如。在现有公司法框架下,有必要引入保护利益相关者理论,要求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以指导立法和司法实践。在涉及企业改制资产权益分配的案件审理中应当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解释法律的原则性规定,结合改制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注意资产权益分配的程序合法性,确定对利益相关者的司法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和谐社会的观念逐步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和理等利益相关者都是企业风险的承担者,企业的所有权理应谐社会对企业最为重要的启示是:企业必须竭尽全力为各利为各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益相关者服务,而不只是为某个特定的利益相关者服务。财基于以上认识,以契约理论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务会计作为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为,企业是一个由股东、债权人、经理、雇员等众多利益相关者一种工具,也不应该只为某个特定的利益相关者服务。所签订的一系列契约的有机结合体,每个利益相关者都向企一、企业是一个利益相关者的集合业投入了一定的专用性的资源,都是企业风险的承担者,各自根据“股东利益至上”理论,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存在的是的利益都与企业的利益休戚相关。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实际上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作为委托人的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因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失去其中的任何一方,其他各方的利益就而作为代理人的管理者对股东负有一种信托责任,其一切行得不到有效保障,企业这个契约组织就会被破坏,整个企业的为都必须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为实现股东利益最经济目标也就难以实现,最终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可能受大化而努力。然而,随着企业理论的不断...  相似文献   

10.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突破传统股东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目标的局限性,辨析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从而揭示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的内在根源和主要表现形式,寻求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制衡的有效路径。本研究既为补充和完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做出了有益探索,同时也为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于我国企业治理和管理实践提供了一种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1.
论法律的限度——以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规制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在全球引发的危机引起了各国政府以及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不论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是否完善,似乎都存在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危险。人们习惯于将普遍性的对某类正当权利的不断侵害归咎于该时期的法律不健全,寄望于通过完善法律体系杜绝侵害行为的发生。但是,法律的作用只限于在适当的范围内影响违法犯罪行为由最低值向最高值发展,即使是法治社会,法律也不是唯一有效的维护国家、社会、公民合法权益的途径,法律的限度随时存在。事实上,任何增加利益相关者幸福的手段都可以纵容或抑制某种行为的发生概率,只在于我们是否知道如何正确使用他们。  相似文献   

12.
企业控制权安排有两种理论流派:“股东至上”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资本所有者”的范围内,两大理论都承认资本所有者是企业的控制权主体,都是基于“资本所有者至上”理论下的企业控制权安排形式。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控制权中的最优配置份额,取决于各自的谈判力。合理地安排企业控制权,应把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都纳入“企业治理”范畴,不能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以实现资本所有者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对医患纠纷的法律适用问题,理论及司法实践中均存在争议,这既不利于化解日益尖锐的医患矛盾,也有碍于对医患双方利益的维护。在明确医患纠纷法律适用的前提条件、理论基础及关键的基础上,提出医患纠纷应适用《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医患纠纷原则上应属于《消法》调整,但由于医疗服务的高风险性的特征,应予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4.
山寨制造的经济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寨制造作为一种日益壮大的产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的同时,其所存在的法律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山寨制造同时触及了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对山寨制造的系统规制,导致山寨制造市场混乱,严重侵害了其他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利益。为了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对山寨制造从法律上进行预防及规制。  相似文献   

15.
龙脊梯田社区旅游发展中的利益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关系问题对于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龙脊梯田景区作为案例地,运用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及文献等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政府、旅游公司、外来投资商、社区和普通村民等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研究发现:各利益主体参与旅游方式不同,其利益关注点差异较大,导致了他们之间的多萤利益矛盾和冲突,尽管旅游公司、政府和外来投资商处于“强势”地位.但作为“弱者”的村民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一旦拿起“武器”,以“强者”的姿态进行斗争乃至对抗,必将造成恶劣影响和不良后果,最终不利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交往理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是马克思本人根据历史事实进行长期理论思考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汲取了前代哲人相关思想中的积极合理因素.古典政治经济学分工与交换理论启发了马克思应该从总体上关注交往主体个人的切身利益.撇开法国18世纪功利主义交往观的狭隘方面,马克思从中获取了唯物主义的思想底蕴.德国理性主义主体性交往思想的思维方式和提出的实践、劳动等概念对马克思创建交往理论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2003年迄今的10年间,中国房地产业由当初的一个不起[的产业门类]变成为牵扯各方利益的核心产业,其兴旺与低迷,都直接影响到宏观经济和各方利益。概括起来,房地产业业已成为五大利益主体的聚焦点:地方财政的聚焦点、银行的聚焦点、房地产关联行业的聚焦点、房地产上下游产业的聚焦点、居民财富的聚焦点。各个利益主体都要理性地对待房地产的发展,引导整个房地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日益频发、高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已经影响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尽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诱因很多,但都可以归结于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为指针,以完善利益分配均衡机制、政府官员问责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为抓手,着力协调和控制利益冲突,构建一套预防性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利益调控机制是地方政府治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法律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的一种重要形式。新《劳动合同法》通过完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加大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文章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基本规定出发,论述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特征、订立、解除等基本问题。同时,新法颁布后,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的一种重要形式。新《劳动合同法》通过完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加大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文章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基本规定出发,论述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特征、订立、解除等基本问题。同时,新法颁布后,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