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全球通胀形势十分严峻,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委内瑞拉等国的通胀率已经超过两位数.美国银行跟踪调查了24个较大型发展中国家后指出,这些国家无一能够实现年初制定的通货膨胀目标.目前,多数国家政府把稳定物价、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主要采取了以下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拔靴面板因果关系检验法,选取16个客源国和11个目的地国家的年度数据来检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出入境旅游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需求的影响是不同的.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表现为价格效应,居民收入的变化表现为收入效应.我们发现人名币汇率变化是中国出境旅游需求的格兰杰原因,而非入境旅游需求的格兰杰原因.中国游客处境旅游受汇率变化影响较显著,而国外游客入华旅游需求受其收入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郑超愚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9(6):11-13
中国政府将在2002年-2003年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并且适当调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组合和结构导向,以期启发国有投资需求与非国有投资需求,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全面拉动。随着积极财政政策扩张效应的累积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2002年GDP预计增长7.5%以上而略高于2001年。 相似文献
4.
银行的特许权价值分析及政策含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前进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2,16(3):1-6,33
本文主要研究银行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银行的特许权价值 ,考察了银行特许权价值的产生、影响因素、特许权的本质及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银行的特许权价值和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 ,最后研究了我国银行特许权价值呈现的特点及防止我国银行特许权价值下降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从影响流动性的众多因素中剥离出政策性因素,分析其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得出政府政策反应适度与否的衡量标准,并就影响流动性的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债管理可以通过流动性效应与利息率效应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影响,其中对宏观调控的影响集中反映在宏观调控手段和调控经济效果两个方面。我国国债管理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主要是:(1)注意国债品种多样化;(2)选择适当的国债种类及应债来源;(3)增加商业银行持有国债的比重;(4)大力发展国债二级市场;(5)积极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7.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压力很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两种政策的有效性对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每股收益是指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所享有的企业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亏损。每股收益指标通常被用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衡量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及投资风险,是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据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预测企业成长潜力,进而作出相关经济决策的一项重要财务指标,在财务分析中该指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个指标。特别是在企业改变其资产配置,拥有股权投资的情况下,或者是交叉持股的情况下对每股收益的分析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从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以及经济运行机制、制度建设等方面,对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使用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货币政策相对宏观审慎政策的作用、约束与协调三个方面,得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的经济机制以及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机制协调的制度模式。通过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解决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的局限性。对如何提高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性提供了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与金融形势指数FCI: 基于VAR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中的信息功能,经济学者们构造了金融形势指数FCI以反映未来产出与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常规的FCI指数包括真实短期利率、真实房地产价格指数、真实有效汇率指数和真实股权价格指数.鉴于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本文拓展了FCI指数的概念,考察了加入真实货币供应量的FCI指数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信息角色.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FCI指数可以成为中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参照系;包含真实货币供应量的FCI指数对CPI通胀率具有更好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12.
We survey recent empirical evidence on monetary policy rules, and find that the emphasis 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literature on institutional design (e.g.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and inflation targeting) is exaggerated. Formal institutional reform seems neither a necessary nor 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the observation of shifts in monetary policy rules. However, there is no doubt that in some cases (e.g. the UK following the start of inflation targeting in 1992, and Bank of England Independence in 1997), a major shift in monetary policy conduct is detectable. We also highlight the problems in explicitly testing the predictions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literature. Semi-structural modelling approaches, such as time-varying VAR models may be more useful in understanding policy rule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licy shifts and changes i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货币财政政策存在区域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23(8):39-46
货币财政政策是现代国家干预经济的两个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关于它们的研究文献数不胜数,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对两政策实施后的区域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结合目前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已经存在明显差距的现实,通过两地区的简约化模型对1978-2004年间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东部和中西部两个样本地区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财政政策确实存在区域不对称效应,特别是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区域影响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非线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983年1月~2007年1月CPI月度数据,应用Hamilton提出的能同时发现数据线性和非线性关系的随机场回归模型,对中国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的结论支持了Friedman-Ball假设和Cukierman-Meltzer假设。前者呈现U型的非线性关系,这意味高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将导致高的不确定性,这一发现补充了Friedman-Ball假设;而对于后者,呈现出更为复杂的N型非线性关系。本文的结论对中央银行控制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验分析——基于目标实现与工具选择角度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HP滤波、LSTVAR方法估算我国产出缺口、通胀缺口及货币政策变量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以此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在目标实现和工具选择等方面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经历了急刹车、软着陆、防通缩和控温降速等阶段,政策调控缺乏预见性和提前量,政策工具的使用和力度把握不准确,政策有效性不容乐观;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混合使用使得政府很难掌握调控力度和节奏,政府以利率作为主要调控手段的做法不明智,应主要借助信贷、货币量调控。随着经验的积累,政策工具选择的侧重点越来越突出,微调特征日益明显,调控效率总体上有显著提升。最后,本文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BGG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工资粘性,使之成为综合考虑价格粘性、金融加速器效应以及工资粘性的DSGE模型,我们模拟并比较了中国不同货币政策的影响。贝叶斯估计结果验证了中国工资粘性的存在,说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配置尚存在改善的余地。货币政策模拟结果显示,价格型货币政策效应较强但持续期较短,而数量型货币政策效应较为温和但影响相对持久,央行需注重价格型货币政策与数量型货币政策的合理搭配与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永琴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24(9):37-47
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影响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本文运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估计了各地区的货币政策敏感系数,并进一步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和结构方差分解法分析了货币冲击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主要原因在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差异。建立充分反映区域经济特点的货币政策体系以及发挥货币政策结构性功能,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作用和缩小区域间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货币政策冲击对实际产出周期波动的非对称影响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运用马尔可夫转移模型和冲击响应分析等方法,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冲击与实际产出之间的动态关系,发现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并且产出对货币冲击的反应存在着“低度反应”和“高度反应”区制;我们通过时变转移概率方法进一步检验描述非对称反应的三种可能形式,即关于货币政策冲击方向、冲击规模和经济周期阶段的非对称形式。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地区效应——基于地区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盛荣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24(3):49-60
本文着重检验了我国区域经济中的基于产出缺口的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存在性,进而分析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对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影响。文章首先对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存在的可能性进行了理论解释,应用卡尔曼滤波方法估算了我国各地区的产出缺口,然后运用ARMA模型说明预期通货膨胀率形成机制,最后以通货膨胀率与其预期之差、外部需求冲击等作为解释变量对产出缺口进行回归,结果发现,我国东部地区的短期总供给曲线较中西部地区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更平坦,因而东部地区货币政策效应要强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财政和货币政策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构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并利用季度数据对此进行了估计和检验。研究表明,这种具有凯恩斯特点的宏观经济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国经济的波动。与此同时,我们对模型的动态稳定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数理分析,从而揭示了两大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稳定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