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洲开发银行将在2006年6月推出“亚洲货币单位(As1a Currency Unit)”。亚洲货币单位的计算参照了欧洲货币单位,通过区域内各个国家汇率的加权平均计算得到。亚洲货币单位对内包括了东盟10+3(中日韩)的13种货币,根据各个经济体贸易额和购买力平价下的GDP的相对份额确定其货币的份额;对外则表示为这13合1货币对美元和欧元2合1货币的相对价值,其中美元和欧元根据东亚对美国和欧洲的贸易比重分别确定为65%和35%。亚洲货币单位的推出将给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2.
盛立中 《大经贸》2006,(3):86-87
近日,国际财经媒体频传亚洲开发银行有意将很快推出已经酝酿多年的亚洲货币单位(ACU)的消息。尽管,这种“影子货币”纯属于概念上的虚拟货币,离真正意义上的“哑洲铜板”相去甚远,但人们宁愿相信:梦想中的亚洲货币已经开始图谋热身,并为未来国际贸易结算将变为美元,欧元和Ⅱ元一统天下的局面而欢欣鼓舞。  相似文献   

3.
《商》2016,(8):194-195
本文利用多重结构变动检验和SVAR模型研究了亚洲国家围绕亚洲货币单位(AMU)进行汇率合作的状况。估计结果显示,在货币篮子中引入AMU之后,尽管美元仍然是区域内最主要的锚货币,但在2006年后及金融危机影响期间各国汇率相较于美元拥有了更大的灵活性。结论是:先从各国货币与AMU保持稳定联系着手,加强亚洲区域内汇率合作,循序渐进推动亚洲货币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李稻葵 《新财富》2006,(6):28-30
崛起的中国必须拥有国际化的货币,必须彻底摆脱国际金融市场上发展中国家“原罪”的困扰,即,发展中国家必须以发达国家的货币进行国际贸易和融资。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抓住当前人民币升值的绝好时机,利用中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而且不断上升的有利条件,在不完全开放资本账户的前提下,积极地在海外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推动人民币金融产品逐步成为国际金融机构、各国央行资产增值、保值的金融工具。当人民币成为亚洲区乃至世界市场的一个主要金融计价单位时,我们不仅可以享有国际经济的“铸币税”,人民币也能更好地成为实物贸易的计价单位。到那时,再讨论“亚元”也为时不晚,而且对中国将更加有利。[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蒙代尔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理论,此后各国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发展了此理论,这就为统一货币区的在现实中的建立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基础。欧元区建立后更是掀起了对构建货币一体化区域的讨论热潮。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区域性货币联盟的出现无疑将有助于世界稳定经济。而正在崛起的亚洲,为了保证其货币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促进其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应借鉴欧元区的成功例子,加强各国见经济合作,创立亚元区并最终实现亚洲统一货币——亚元。主要分析了创立亚洲统一货币这一构想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亚洲货币一体化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蒙代尔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理论,此后各国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发展了此理论,这就为统一货币区的在现实中的建立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基础。欧元区建立后更是掀起了对构建货币一体化区域的讨论热潮。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区域性货币联盟的出现无疑将有助于世界稳定经济。而正在崛起的亚洲,为了保证其货币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促进其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应借鉴欧元区的成功例子,加强各国见经济合作,创立亚元区并最终实现亚洲统一货币——亚元。主要分析了创立亚洲统一货币这一构想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亚洲货币一体化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讨论在亚洲货币单位视角下人民币汇率自汇改以来价值波动的情况。介绍了亚洲货币单位的起源和构成,阐明了目前我国实际盯住美元汇率制度的现实情况,从汇率稳定角度对人民币盯住单一美元和盯住亚洲货币单位进行了比较,并采用GARCH(1,1)模型对人民币双边汇率波动弹性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在盯住美元条件下弹性趋于增大,但幅度仍有不足。  相似文献   

8.
<正> 欧洲货币体系(EMS)最终要让渡给更高层次的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EMU),这是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必然趋势。“德洛尔计划”具体列出了实施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0年7月1日-1994年1月1日)的主要任务是欧共体各国金融一体化,所有成员国加入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ERM),排除对“欧洲货币单位”(ECU)私人使用的全部障碍;第二阶段(1994年1月1  相似文献   

9.
蒙代尔预言,在未来十年内将出现三大货币区:欧元区、美元区和亚洲货币区,即“稳定性三岛”。如今,欧元的实现和美洲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成果已经使得区域货币一体化成了货币制度的发展方向。在这样的情况下,东亚的货币一体化究竟该不该进行,究竟有没有可行性,这些正是本文讨论的内容,并且对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实现阐述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0.
东亚区域货币联盟得到大多数理论研究的支持,各国政府也表现出较大的兴趣,东盟10+3货币互换安排和亚洲债券基金是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两个标志性事件。在可预见的将来,东亚有可能出现某种松散的货币联盟,以流动性提供机制为核心、建立相对灵活的汇率稳定机制、以其他经济领域一体化为基础、保持“亚洲传统”的特色,是东亚货币联盟的四大特点。中国应该采取积极、灵活的政策,在全面经济金融合作的基础上支持区域货币联盟,并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亚洲许多国家或地区纷纷加强跨国间的货币合作,以期早日实现亚洲经济一体化和货币一体化.但是区域货币一体化是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从经济角度来看,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东亚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与欧盟各国相比还存在差距,但差距不大.本文通过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几个主要标准分析了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与建立货币区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前,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亚洲许多国家或地区纷纷加强跨国间的货币合作,以期早日实现亚洲经济一体化和货币一体化。但是区域货币一体化是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从经济角度来看,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东亚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与欧盟各国相比还存在差距,但差距不大。本文通过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几个主要标准分析了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与建立货币区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相似文献   

13.
我们注意到从1998年开始启动的亚洲金融合作模式,虽然从清迈协议的双边货币互换合作框架已经拓展到了多边合作的亚洲货币基金(AMF)模式,但足,它的规模、作用和合作模式上所需要的共识,依然十分有限.不过,从周小川行长提出的超主权储备货币构想,到王岐山对IMF体制改革问题所提出的权力和义务的对等要求:从外交部发言人提出的对美元启动印钞机的忧虑,到国务院批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从温总理呼吁建立能帮助各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亚洲投资基金,到这次上海论坛上日本专家、韩国专家所带来他们国家对亚洲金融合作的建设性意见;都在表明中国和亚洲正在开始重视货币主导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宏观     
《国际商务财会》2008,(10):14-14
<正>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中国2008年GDP增长率为10%亚洲开发银行(ADB)日前发布了《2008亚洲发展展望报告》修订版。相比4月份的报告,此次报告对除日本等发达  相似文献   

15.
一、亚洲金融危机对各国贸易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首先影响到该地区国家的贸易状况,而这种影响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东南亚货币的大幅度贬值导致这些国家进口商品价格急剧上升,因而使进口商品的需求下降(特别是在经济危机萧条、收入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有利于东南亚国...  相似文献   

16.
世界     
亚洲开发银行(ADB)最近警告说,亚洲各国和地区外汇储备于过去两年来锐增,有可能引发另一次金融危机。 亚洲开发银行指出,在1997年年底,也就是亚洲金融风暴掀起的一年,亚洲发展中国家所持有的外汇储备仅是4970亿美元,可到了2003年年底,外汇储备  相似文献   

17.
《市场周刊》2013,(9):60-61
2013年,比特币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度走进普通人的视野,成为当下最值钱、也是涨速最快的“货币”。国内外投资者对其追逐也几近“疯狂”,各国监管部门也开始对此给予关注。那么,比特币到底是不是货币?投资“盛宴”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它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8.
点击关键词     
《光彩》2004,(6)
金人庆:中国经济会实现软着陆不会严重下滑中国财政部长金人庆在出席韩国济州亚洲开发银行会议时对记者说:“我们有信心能实现本国经济的软着陆,并维持以平稳及快速的速度增长。照这种情况来看,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对中国以至整个亚洲经济未来稳定增长都十分重要。”另一方  相似文献   

19.
龚方雄 《新财富》2007,(12):16-18
亚洲地区适度的货币紧缩和货币升值虽然可令资产再通胀加快,并有利于资金的流入及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但也带来风险,因为通胀大幅上升会导致未来货币政策进一步紧缩。对于投资亚洲区的投资者而言,应密切注意各国货币及汇率政策的变化,选择货币走强及实施促进增长货币政策的国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中国对亚洲主要国家的经贸关系和货币合作不断强化的背景下,通过1999-2012年的周度时间序列数据,并以人民币汇改及区域货币合作安排推进为时点,运用动态滞后分布模型分1999.1-2005.7、2005.7-2009.12和2010.1-2012.3三个区间实证分析人民币及其他世界货币对亚洲主要国家货币波动产生的长期影响效应及其变化。通过比较,发现美元对亚洲主要货币的影响下降,澳元影响则显著增强,日元对亚洲货币的影响逐渐衰退,而人民币对亚洲货币的影响较为有限,而这种影响关系主要来源于双边经贸关系的紧密程度,并在此基础上为人民币进一步区域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