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武敏 《国际融资》2003,(9):42-44
目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处理不良资产的过程中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形成竞争态势,而且两者纷纷引进外资参与不良资产的处置。那么,外资在参与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是选择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还是与银行合作?如果外资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又该选择哪种方式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2.
叶檀 《理财》2013,(10):12-12
四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成为金融巨无霸.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与当初的设想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3.
四大银行不良资产全力瘦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智  闫波 《银行家》2003,(3):48-51
编者按 去年中国处理不良资产速度的加快回应了各方的怀疑.但是,这丝毫没有削弱这一问题的严峻性.中国目前的不良资产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资产管理公司从银行承接的不良资产,一类是四大国有银行没有剥离以及剥离后新产生的不良资产.关于前者,本刊去年第十期给予了特别关注,本期前一篇就是对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的采访.而接下来则是一组关于四大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方面的文章:本刊特约记者介绍了四大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基本成绩与问题;中国建设银行资产保全部总经理在介绍建行情况的同时,显示着专业人士的深层思考;中国人民大学的专家则从学理和技术角度谈了不良资产处理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推进,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业务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资产评估行业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总结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为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1999年和2004年,国家组织四大国有银行,向华融、东方、长城、信达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剥离不良资产25769亿元,为国有银行消除了绝大部分不良资产。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在国家已经明确表态不再为国有银行不良资产买单的形势下,新不良资产只能依靠商业银行自行消化。为适应新形势下不良资产转化工作的需要,商业银行除了继续采取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还应另辟蹊径,创新处理不良资产工作方式,提高不良资产工作实际效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1999年,中国政府决定组建长城、东方、华融和信达四家资产管理公司(AMC),收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近1.4万亿元人民币(如包括表外利息,总额超过1.7万亿元)的不良资产。规模庞大的中国不良资产市场引起国际投资及中介机构的极大关注。2001年11月,四大AMC在北京共同举办了“2001不良资产处置国际论坛”,吸引了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位代表参加。虽然中国的不良资产市场是全新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第二次剥离的前提和方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梁猛 《金融论坛》2003,8(10):19-26
本文从各行年报入手,分析了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现状及其基本发展趋势,并就银行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再次剥离不良资产的可能性问题进行了描述。作者认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增加不良资产处置手段,将变相的折扣处置变为直接的折扣处置;直接通过大量新增贷款来稀释不良贷款是一把双刃剑,稀释不良贷款的同时可能提高每年的新增不良贷款比率;银行与AMC合作是一条可行的道路,二次剥离的类型将采用商业性和准商业性剥离的方式,各种方式的结果将在实施前被谨慎评估,以保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能够从不良资产中脱身和不会给财政造成太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水平是令人胆怯的。”这是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安永国际在2003年出具的《2003年度报告:中国的不良资产》正文中的第一句。  相似文献   

9.
试析打包出售在不良资产处置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的特性及国家对其处置进度的要求,打包出售将在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在不良资产处置中运用打包出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投资商的选择以及打包出售价的确定等技术性问题,还就进一步拓展打包出售业务提出几点建议,主要包括积极培育不良资产的买方市场,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不良资产处置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不良资产的处置呈现一线生机.但不良资产并不是一剥就灵,操作中显露的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不良资产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四大银行正紧锣密鼓准备改制上市的过程中。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主要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双下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江虹 《金融纵横》2003,(11):49-50
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三年以来f信达公司成立四年),处置不良资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率在降低,利润在增加,负担在减轻,有的取得明显成效已上报上市的方案,本文通过对资产管理公司三年来的处置不良资产运作,就四个方面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各行年报入手,分析了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现状及其基本发展趋势,并就银行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再次剥离不良资产的可能性问题进行了描述。作者认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增加不良资产处置手段,将变相的折扣处置变为直接的折扣处置;直接通过大量新增贷款来稀释不良贷款是一把双刃剑,稀释不良贷款的同时可能提高每年的新增不良贷款比率;银行与触AMC合作是一条可行的道路,二次剥离的类型将采用商业性和准商业性剥离的方式,各种方式的结果将在实施前被谨慎评估,以保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能够从不良资产中脱身和不会给财政造成太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金季 《金融会计》2008,(2):44-46
为了剥离和处置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上世纪末,与四大银行相对应的信达、华融、东方、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目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已基本完成了国家统一剥离不良资产的政策性处置工作,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问题。目前来看,开办独立账户业务的条件比较成熟。  相似文献   

15.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99年国务院设立华融、长城、信达、东方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收购、管理和处置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以下简称国有银行)不良资产以来,基于不良资产剥离合同产生的不良资产剥离纠纷案件不断发生。因此,对不良资产剥离合同的相关法律问题作一深入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金融业面临的四大问题 1.不良资产占比大,资产收益率低.全国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占比较高,虽经各种政策化解,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不良贷款占比高则意味着收息率低,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1998年四大国有银行虽然盈利,但资产回报率仍很低.  相似文献   

17.
截至目前,我国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共收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近1.4万亿元不良资产,并顺利完成了涉及金额4000多亿元、近600户国有重点企业债转股方案的评审工作.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李晓鹏称,四大公司历时一年的大规模资产收购已经结束,不良资产处置工作正在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18.
葛鸿 《黑龙江金融》2013,(10):78-78
<正>1999年,为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资产,信达、华融、东方、长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成立,对口接收建行、工行、中行、农行1.4万亿元不良资产。截至2005年四家AMC共承接了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近2.5万亿的不良资产。到2006年底,四家AMC的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任务已经全面完成。四家AMC累计处置政策性不良资产12102.82亿元,累计回收现金2110亿元。比国家核定目标超收286亿元。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推进商业银行改革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约2万亿元人民币的巨额不良资产问题已经构成金融改革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甚至直接威胁到国家的金融安全,对当前存在上市规划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而言.要想在短时间内有效银行环境条件的分析,一个有效完整的不良资产处置总体政策体系的构成如图1所示.其中金字塔图的上层统领下层  相似文献   

20.
法律视角解读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剥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99年国务院设立华融、长城、信达、东方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收购、管理和处置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不良资产以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或从资产管理公司受让不良资产的第三人)和原不良资产剥离银行之间基于不良资产剥离合同产生的不良资产剥离纠纷不断出现。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涉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