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刘东明  刘世光 《民营科技》2009,(12):212-212
国内现行规范对桥梁设计提出的要求是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这些要求基本上包含了人们关心的所有重要问题。具体的设计过程按承栽能力和正常使用两种极限状态来进行。前者是控制结构在丧失服务能力临界状态时的承载能力、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要求荷栽效应不利组合的设计值。必须小于或等于结构抗力的设计值。利用荷载安全系数、材料安全系数及工作条件系数来考虑不确定因素作用下的结构总体的安全储备,是一个半概率的极限状态设计法。可以认为是对安全性要求的保证。后者控制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时应力、裂缝和变形小于一定的限值.对应于适用性的要求。主要针对我桥梁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5,(26):227-230
针对分别采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023-85)设计的顶推施工连续梁桥进行确定性和可靠性对比分析,通过有限元程序对成桥阶段选取的典型截面可靠指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确定性分析和可靠性分析结果有不同的规律,不能单从确定性分析结果的大小来判断结构安全储备,需对确定性分析与可靠性分析同时考量,方能实现对桥梁结构准确、合理的评价与判断。  相似文献   

3.
独柱墩匝道桥抗倾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晓明 《价值工程》2010,29(15):78-78
汲取独柱式桥梁倾覆事故的教训,结合现行的公路桥涵规范在抗倾覆性能方面的规定与要求,考虑超载车、重车对独柱墩桥梁的影响,本文拟定三种工况汽车荷载的组合作用,通过施加最大偏心荷载,计算独柱墩匝道桥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抗倾覆能力,对该桥梁在三种荷载工况下的抗倾覆性能进行验证,并对三种荷载工况下的结果进行横向比较,得出了一定的分析结果,为以后的桥梁加固与设计提供可靠、详实的资料,对桥梁的安全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随着建筑工程的增高,建筑物的基础也在不断加深,因此,深基础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深基础结构是指高层建筑物地下的部分,包括地下连续墙、桩或者墩基础、锚拉基础等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然而在对深基础支护结构进行设计时,极限状态设计的表达式通常都是采用分项系数表示,包括承栽能力的极限状态以及正常使用情况下的极限状态。文章通过研究深基础支护结构的施工工艺,我们对施工方法也有了直观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梁静力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某大跨度连续刚构桥为例,采用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完整的有限单元模型,对该大跨度连续刚构大桥进行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分析,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计算分析和施工阶段应力计算分析,得出了满意的结果。对同类桥梁计算分析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科学合理的进行桥涵水文计算是确保公路桥梁安全性与适用性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从桥梁形态断面、设计流量以及洪水位、大中桥孔径和河床冲刷深度四个方面,探讨了水文计算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极限强度是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文中考虑材料和几何的非线性因素,运用有限元的基本理论,采用了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了桥梁防撞设施侧部模型并且进行非线性屈曲分析,对桥梁防撞设施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韩旭艳 《民营科技》2012,(12):55-55
动载试验主要是确定桥梁的动力特征、桥梁的频率、振型和阻尼比,这些是评定桥梁承载力的主要参数.应用测试手段,对桥梁结构的整体或主要部件进行检测,了解桥梁结构及其部件的工作状态和承载能力,以验证桥梁结构的设计计算理论,检验施工质量和发现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等.因此,车辆荷载或其它动力荷载对桥梁结构的冲击和振动影响,已成为桥梁设计、计算、施工、运营、维修养护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7,(27):198-200
本文对《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规定的不同种类桥梁的E1和E2抗震重要性系数或调整系数(Ci)对应的地震重现期(年),依据极值Ⅲ型烈度概率分布进行了计算,得到公路A类、B类、C类、D类桥梁E1、E2地震作用地震重现期,得到城市乙类、丙类、丁类桥梁E1、E2地震作用地震重现期,为桥梁的抗震设防水准提供依据。分析了《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基于不同基本烈度或峰值加速度确定的调整系数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边坡稳定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边坡稳定性分析,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正逐渐成为求解边坡稳定分析研究的新趋势,其基本原理是将岩土材料参数、值除以一折减系数,得到一组新的、值,然后,代入有限元进行试算,通过不断的调整折减系数,当计算结果“正好”收敛时,此时的折减系数即为边坡稳定的安全系数。此时,坡体内具有一定宽度塑性区即为边坡失稳时的滑移带。将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有限元Adina中进行实现,将计算结果在软件中进行显示,然后根据极限状态判据确定相应的稳定系数。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将不同的极限状态对应的折减系数进行对比.发现稳定系数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林兴一 《价值工程》2011,30(9):269-269
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桥梁和公路桥梁的负荷越来越重,造成混凝土结构桥梁的不同程度的损坏;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不注重细部结构的设计也是造成桥梁耐久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桥梁的使用寿命,因而从多方面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的分析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程辉 《价值工程》2014,(16):140-141
目前国内外中小跨径的公路桥梁或城市桥梁,大部分是预应力混凝土桥,它兼有降低桥高和跨越能力大的优点。随着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快速发展,更为现代装配式结构提供了有效的接头和拼装手段,使建桥技术和运营质量均产生了较大的飞跃。本文结合后张法施工,针对混凝土预制箱梁的张拉工艺做以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学校、医院等场所的院区逐渐扩大,在连接院区内各个地块的桥梁形式中,廊桥被原来越多的设计师青睐。而钢筋混凝土廊桥其连廊自重大,受力复杂,故其设计和计算时需明确其受力特点,知晓其计算方法。本文以某简支钢筋混泥土箱梁廊桥为例,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模型求解受力状态,并以现行规范的相关条文作为设计标准进行计算和受力分析。结果表明该桥均满足设计需求,并有一定安全保障。本文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相关参考和计算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高速公路大规模建设的同时,大量的旧桥、危桥已经成为影响整条路线运营的瓶颈,急待改造。由于技术和造价的原因,我国公路桥梁中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占有很大比重,因而混凝土桥梁结构的加固技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韩忠磊  郑立飞 《价值工程》2010,29(24):99-99
随着公路交通量不断增加,桥梁负荷日趋严重,造成混凝土结构桥梁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严重影响到桥梁结构的使用寿命,因而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交通运输业的要求越来越大,过去在农村中建设的公路桥梁由于资金和技术手段的欠缺导致公路桥梁出现的损害日益加重,众多安全隐患的存在,已经不能满足交通运输安全通畅的要求,这就使得对于农村公路桥梁建设技术的提高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就将通过对我国农村公路桥梁现状的分析,结合现代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标准和公路桥梁建设检测手段,对乡村公路的公路桥梁建设技术做出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桥梁结构病害的分析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玉斌 《价值工程》2011,30(26):73-73
有些已经开始运营的桥梁过早地出现了损坏的情况,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降低了桥梁的使用性能和寿命。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混凝土桥梁病害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为今后的桥梁结构设计以及施工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马健  陈永亮  汪磊 《价值工程》2013,(32):90-92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以其结构简洁、造价经济、施工方便等优势,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正在大规模建造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大多采用了HPB235和HRB335热轧钢筋。然而近期我国将逐步淘汰这两种钢筋。本文以云南省在建的一座连续刚构桥为例,分别按钢筋等面积替换和等强度替换方法进行了结构计算和经济分析,为钢筋牌号过渡期间该类桥梁建设的钢筋替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何俊 《价值工程》2014,(27):114-115
对于钢筋混凝土桥梁来说,钢筋锈蚀直接影响到桥梁的耐久性,进而威胁到桥梁的安全。为此,本文通过分析钢筋混凝土桥梁中钢筋的锈蚀机理和影响钢筋锈蚀的因素,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为提高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承载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武田 《价值工程》2011,30(30):82-8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桥梁建设发展过快,造成了施工质量不高,公路桥梁裂缝时有出现,为我国公共交通事业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混凝土的缺点是抗拉能力差,易开裂。本文针对路桥裂缝的种类分析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