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年来,一些靠近大中城市的城郊农场,凭借其地理优势和其它有利条件,经济发展很快。城市郊区是上接中心城市,下连广大农村、农场的中间地带,已逐步形成一种新型的区域性经济,即城郊型经济。地处中心城市郊区的国营农场也是城郊经济的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优势:  相似文献   

2.
内陆城郊农场的经济优势及发展战略刘建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内陆城郊农场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既成为城市居民的重要副食品供应基地,又发挥“国家队”对农村的辐射、示范作用,构造“内陆城郊型农场经济模式”,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拟就对地处中...  相似文献   

3.
一、城郊农场的特点、地位和作用 天津、沈阳、大连的郊区农场,虽然在地区分布、自然条件、经济规模等方面不尽相同,但与所在城市的整个郊区或其他地区的国营农场相比,却有其发展的共同特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其特点就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4.
城郊型经济是在城市和农村结合部形成的一种结合型的独特的经济格局,它壮大、影响和带动了整个农村经济,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优势聚汇点最有潜力的结合点,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排头兵"和突破口。一、城郊型经济的特性在于城多融合、优势互补城郊一头连着具有强大集聚力和辐射力的城市,一头连着广阔的乡村。我们认为,城郊型经济的形成及其运行特点,在于城乡相互融合、优势相互补充。(一)"城市膨胀"与农村发展融合。"城市膨胀"的核心和支撑点是经济的发展与扩张,城乡结合部的城郊是"城市膨胀"的主要载体。同时,广阔的农村既是城市工业品最大的消费市场,又是城市工业的原料基地和"米袋子"、"菜篮子"基地。实现"城乡一体化",城郊正是城市和农村共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城郊是由多部门、多行业、多层次和多种形式的经济成份有机结合的经济区域。搞好城郊农业综合开发,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关系极大。一、城郊型农业综合开发的特点城郊型的农业经济,不同于粮棉主要产区和荒山、湖荡、滩涂新开发区,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1984年全国农垦工作会议以后,国营农场全面兴办家庭农场,农场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营农场在流动资金管理上面临许多新问题。一是流动资金由财政划为银行统管后,国家运用银行利息这个经济杠杆调整经济,使流动资金由原来的无偿供给变为有偿使用。二是兴办家庭农场以后,国营农场资金供应渠道发生了变化,有些农场的家庭农场在银行单独开户,家庭农场的借贷资金全由农场独家供应变为银行和国营农场两家供应。绿色草原牧场今春兴办家  相似文献   

7.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为缩小东西部差距的伟大举措。随着西部开发战略实施,将给新疆及兵团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充分发挥三坪农场的地缘优势,构筑城郊型经济框架是我们必须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一、发展城郊经济的资源优势1.区位优势。农十二师三坪农场地处乌鲁木齐市西郊乌伊公路19-33公里南侧,东邻乌鲁木齐县地窝堡乡与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相望,南以连贯欧亚大陆的北疆铁路为界,隔头屯河农场与八一钢铁城相望,西以头屯河中心线为界同昌吉市接壤,北以乌伊公路为界与五一农场毗邻,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可谓毗邻…  相似文献   

8.
皖河农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西郊 ,是安徽农垦典型的城郊型国有农场。近几年来 ,随着省道安九公路和同马大堤防汛公路两条高等级交通干道的贯通 ,农场区位优势更加突出。近年来 ,皖河农场领导班子以小城镇建设为抓手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以区位优势为纽带 ,以优化环境为平台 ,致力于发展区域经济 ,将农场经济融入地方经济 ,力求形成区域经济中心 ,在这方面作出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尝试。以下谈谈我们的体会。   一、发展区域经济的必要性  发展区域经济即把农场经济与地方经济有机融为一体 ,利用区位优势 ,逐步把农场建成所在地的区域经济中…  相似文献   

9.
1984年全国国营农场经济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于11月26日至12月3日在广州市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134人。现就会上讨论的三个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关于兴办职工家庭农场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 (一)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创出了中国式国营农场的特色。会上一致认为,国营农场兴办职工家庭农场是一个历史性的创造。它在彻底破除“官办”农场的旧模式、创出中国式国营农场  相似文献   

10.
正全面兴办家庭农场,已经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仅就家庭农场资金管理问题谈几点建议。一、加强家庭农场资金管理的必要性1.家庭农场是国营农场内部的一个经营单位,需要加强资金管理。由于家庭农场是实行"家庭经营、定额上交、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资金管理直接影响家庭农场的经济成果。2.家庭农场资金管理也直接影响国营农场的经济成果。办家庭农场以后,国营农场盈亏计算口径已经改变,既不是按家庭农场盈亏汇总计算,也不是按承包指标直接计算,而是按照资金的实际收付(或利费税直接收缴)计算国营农场盈亏。只有管好  相似文献   

11.
试论国营农场的家庭农场规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营农场系统在当前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创造了职工家庭农场的经营形式。这是我国国营农场现行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作为国营农场最基本的经济单位的家庭农场,它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前提下,坚持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随着家庭农场的出现,摆在我们面前有两个问题不能回避:(1)什么是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2)怎样确定适度规模?要回答这两个互相关联的问题,必须对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问题作一深入考察。本文试图从生产力系统论观点出发,对家庭农场的规模问题作一粗浅分析,以就教于专家和国营农场的广大实际工作者。  相似文献   

12.
努力走出一条城郊型农场的新路范为常北京市南郊农场地处城乡结合部,是典型的城郊农场。经过四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如今已成为一个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商运建服综合经营的大型集团性国有企业。到1995年止,已形成总资产26.6亿元,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5.7亿元...  相似文献   

13.
国营农场兴办职工家庭农场,摆脱了传统的办场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场的新路子。家庭经营已成为国营农场的基本经营方式,蓬勃发展的经济形势客观上给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家庭农场要不要实行经济核算,怎样进行经济  相似文献   

14.
国营农场的家庭经济是指以国营农场职工家庭为单位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总称。它并不是什么新事物,早在建场初期就已产生,只是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已。近几年,由于职工家庭副业的发展,联产承包到户的兴起,农场家庭经济才引人注目。一、农场家庭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农场家庭经济最先是以职工家庭副业的形式出现。因为国营农场一般都离城较远交通不便,职工需要的一些鲜活食品,如蔬菜、肉类、蛋类等商品不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为此,农场  相似文献   

15.
国营农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旨在改变国营农场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农场活力。橡胶国营农场改革经营管理,办好橡胶家庭农场,实行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结构,是增强橡胶国营农场活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兴办家庭农场,是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场革命。在机械化程度高的国营农场兴办家庭农场,如何发挥家庭经营的长处和机械化优势,是办好家庭农场的首要问  相似文献   

17.
国营农场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家庭农场承包方式已在各农场普遍建立,并成为国营农场的一个经营层次。从目前江西垦区家庭农场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是独家经营或少量的合户经营。他们与国营农场的财务关系为;“自主经营、单独核算、定额上缴、自负盈亏”。由于各地家庭农场规模大小不一,会计核算水平高低悬殊,因此,相当一部分家庭农场根本就不记帐。对于  相似文献   

18.
去年我曾以“对国营农场领导体制改革的探讨”和“农场系统全面建政势在必行”为题写了两篇文章,对国营农场进行政权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形式谈了个人的一些看法。前一篇刊登在中国农垦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农垦经济研究》1989年第九期,后一篇刊登在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农场经济管理》1989年第五期。两文发表后引起  相似文献   

19.
国营农场以兴办职工家庭农场为突破口的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高度集中、统一的僵化模式,调动了广大职工及其家属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快了商品生产的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对职工家庭农场的性质、地位及其与国营农场关系的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在积极探索。它关系到国营农场的改革方向和继续坚持改革的问题,如果理论上概念不清就会导致实践中出现混乱,甚至会使国营农场的经济体制改革半途而废。世界农业发展史证明:农业适于家庭经营。家庭农场就是家庭经营农业的经济实体。资本主义国家有欧美式的私有制家庭农场,社会主义的中国农村有合作经济的集体所有制家庭农场,两者的共同点是独立经营农业的经济实体;不同点是,由于社会制度和所有  相似文献   

20.
浅析新疆垦区城郊型农场现代化建设问题庄丽娟,张雨平城郊型农场,地处联结城乡的结合部,农业的商品化、社会化程度相对较高。城郊型农场在新疆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曾起过示范作用,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近年经济发展迟缓,已远远落后于当地农村经济。本文旨在探讨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