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啤酒企业众多,产品趋同成了啤酒业的致命硬伤。如何寻求差异化产品,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成为每个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观念在啤酒业成为共识。2003年一些啤酒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新品,经过一年的发展,这些新品市场表现不一。2004年年初啤酒企业出新品的力度更大,产品差异化的趋势更为明显,或许从这些新品中我们能看出今年啤酒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2.
“概念包装”作为国际上流行的营销概念。所指的是企业用一种新的概念或一种特定的理念去定义自身产品的行为。其目的在于以这种概念去谋求消费自身对产品理念的认同,提高产品知名度,推广产品品牌。提升产品档次,增加销售额,并获得消费长期关注。“概念包装”是国际上许多有实力的品牌通用的一种品牌营销方法。  相似文献   

3.
《商界》2006,(5):59-62
每一个企业都必须拥有自己的产品(广义的产品包含了服务)。但是,在信息时代,要想准确无误地说出企业的“产品是什么”,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肖智 《工商之友》2003,(2):23-23
事件营销是近年来国内外十分流行的一种公关传播与市场推广手段。事件营销通过“借势”和“造势”,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目的。  相似文献   

5.
《成功营销》2011,(4):I0004-I0004
人们永远都在追求”酷”、“炫”、“热门”的产品,有些时候产品会流行很长一段时间.有些时候却只是短暂的热潮。究其原因.产品的流行现象主要是由”从众因素”这种心理因素而来。  相似文献   

6.
王海鹰 《糖烟酒周刊》2007,(11):114-114
一些企业总是将市场推广的希望寄托在招商上。在自身还没弄明白产品是如何卖出去的情况下,就急吼吼的寄希望于经销商。希望能够一“招”就灵。特别是在糖酒会上,一些企业的销售人员总是向经销商阐述自己的产品如何如何好。其实经销商真正关心的问题并不是你的产品如何好。而是你的产品是否能让他赚到钱。  相似文献   

7.
刘忠 《大经贸》2005,(8):39-39
中国的企业很少拥有核心技术,但又特别迷信技术,在“技术”面前企业找不着北了。其实,企业可以开辟一条新路,从产品功能设计入手,为自己闯出一片天地。  相似文献   

8.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产品能成功进入市场都是令人兴奋的。但不少企业的产品进入市场并非一帆风顺,这就需要企业把握一些产品进入市场的“奥秘”。  相似文献   

9.
倒着做渠道     
郭鸿琦 《华糖商情》2001,(19):10-10
“倒着做渠道”,听着挺新鲜,其实在食品饮料界已有不少企业在这么做。撇开一二级经销商不开发,先去做终端,一部分企业是怕糟踏了自己的好产品,不信任经销商开拓市场的能力,担心他们是否能够把自己的产品做火;也有的企业是产品不错,但没名气,企业实力也不够雄厚,经销商不愿花大力气做这种前途未卜的产品,只能厂家自己做。  相似文献   

10.
要实现一个企业的营销目标,使企业在市场中占有利的竞争地位,最重要的是要有受消费者喜欢的产品.因为从商品交换的实质来看,消费者就是为了获得能满足自己某种需求的产品才同企业发生关系的.作为运输生产企业的铁路,其主要的产品就是货物、旅客的位移.这种住移作为运输产品如何能在最大程度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是铁路运输产品策略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在竞争激烈、利润普遍降低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守护住自己的“地盘”尤为重要,既有的对手、新进入行业者都须时时防备。而对方攻击方法除了产品差异化、价格杀伤、渠道争夺等外,还经常会在传播方面施以重拳,其一是因为产品、价格、渠道方面的措施都需要传播来配合,其二是因为,产品同质化、微利下的价格刚性、渠道争夺的严酷性,使传播成为最富变化、成本易于控制的优选手段。  相似文献   

12.
产品配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是否能充分体现“三公”性——公开、公平、公正性,在企业“内抓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能充分体现“三公”性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在产品配套管理工作中体现“三公”性,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方式已愈显不适应。只有顺应大协作的发展趋势,企业才能步入良性循环。嘉陵集团在开发民品之初,就摈弃了完全军工生产时期的大而全、小而全生产方式,明确提出走专业化协作、社会化大生产的道路,创建了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嘉陵牌摩托车经济联合体”将数  相似文献   

13.
任义  马晓明 《市场研究》2003,(10):32-32
<正> 对于在市场营销中什么做法可行,什么做法不可行,美国营销问题专家在研究了30年之久后发现:成功的营销计划几乎总是与市场中的一些基本规律相符。这些基本规律如今被称为市场营销中的经典法则,它们被归纳为22条。记住:违背这些法则便意味着拿自己企业的命运去冒险。 一、市场领先法则市场营销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创造一类能使你成为市场“第一”的产品,这比努力使人们相信你能比产品首创者提供更好的质量或服务,要容易得多。总之,“第一”要胜过“更好”。  相似文献   

14.
在尾随白酒“逛”了一圈酒店终端之后,黄酒企业开始发现那些“终端”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一方“乐土”。如何找到一种适合黄酒产品自身特点的特色推广方式成为黄酒企业苦苦思考的问题。黄酒产品进行单独推广显然有些势单力孤,那么如何让黄酒产品的饮用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如何让黄酒的文化个性深入人心呢?通过与饮食文化的嫁接和整合来给黄酒的文化诉求“加分”成为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史永翔 《商界名家》2005,(12):90-91
在很多国家,“Made in China”成了低端产品甚至烂产品的代名词。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还得靠企业自己在树品牌方面下功夫。[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马克强 《浙商》2006,(2):92-93
在企业发展中.郁彩萍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经营理念。她这样解释这种理念:企业要有竞争力.首先要拥有别人没有的产品.如果别人跟风而上自己就要改变思路.而当别人的产品也很优秀时.自己就要研发出新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糖烟酒周刊》2004,(33):A012-A013
功能性饮料是今年饮料企业的卖点,但是市场上流行的功能性饮料产品,无论从产品定位、产品的诉求点、产品宣传还是消费人群上,都陷入了雷同的陷阱。  相似文献   

18.
《致富天地》2001,(6):11-12
在农业生产中,上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这是一个基本的规律。哪种产品今年价低烂市,明年就改种其它产品,这点道理农民朋友也早就知道。可为什么眼见某种粮食多了,大家还是种呢?问题就在于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使农民被迫“套牢”在几种自己“能产”的产品上.而无力转向市场“能卖”的产品。  相似文献   

19.
何源章 《商业研究》2000,(12):86-87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总是千方百计地进行广告宣传和推销自己的产品,而“派发”就是营销中的促销手段之一.如果对其再进行细分,则派发中的“市派”又显见长。  相似文献   

20.
《电脑采购》2006,(24):11-11
近日。汉王推出了令教学领域及电教产品行业咋舌的新产品——e粉笔。该产品一经出现,立刻引起了相关人士的广泛关注。一支小小的电子“粉笔”,究竟能给电子化教学带来怎样的推动作用?一直以自主创新技术著称的中国IT产品领军企业,为什么耗费几年的时间来研究这支电子“粉笔”?[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