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促进香港、澳门与内地物业管理行业之间的相互了解,搭建三方合作沟通的桥梁,由《中国物业管理》杂志社主办,广东华银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和广州市金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协办的“香港——澳门——内地”物业管理论坛,于2005年12月16日在广州举行。广州市国士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物业管理处、广州市物业管理协会、香港房屋经理学会、澳门物业管理商会的有关领导,以及广州、武汉、南京、汕头等地物业管理企业代表40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探讨了当前香港、澳门、内地物业管理的热点、难点话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领导人定下“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暂时不急于收回香港、澳门,但声明港澳都是中国领土。1972年3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致信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主席,指出“香港和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的所谓‘殖民地’范畴。同年底,第37届联大通过决议,从殖民地名单中删去香港和澳门。1979年2月8日,中葡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双方在达成的协议中指出:澳门是中国的领土,目前由葡萄牙政府管理,归还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东方企业家》2008,(3):80-81
吴志良 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委员 “澳门本身的历史就是中国近代发展的一个缩影。英国在鸦片战争之后通过土地割让占领香港。它的殖民能力是非常强势的。但澳门不同,我们说澳门从来没有被殖民过,殖民只是—种形式。葡萄牙人的殖民思想并没有深入到民间,澳门记忆没有受到殖民统治,澳门也没有经过反殖民的抗争。”  相似文献   

4.
30余年来,澳门的高等教育一直奉行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校办学机制。小小的澳门现存着10间高等学校,其中有6间为私立高校,2009-2010年度注册学生总数达到了32312名,而这些学生大多来自中国内地。澳门高校目前这种情况是不是高等教育产业化?如何发展澳门的高等教育产业化?抛开博彩业,高等教育可否成为澳门的新兴支柱产业?本文将着重解决以上问题。澳门由于自身之特殊地位和地缘结构,要想发展自己的高等教育产业,就必须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和特点,扬长避短、博取众长、后发制人,才能在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海外之间谋求一个最契合自己发展特色的高等教育产业之路。因此研究澳门高等教育产业发展就有必要对内地、香港以及国外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一了解。  相似文献   

5.
《蜀都房地产》2004,(6):21-21
为了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经贸关系的发展,鼓励香港服务提供者和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建筑业企业,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现就《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建设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第113号)做如下补充规定:  相似文献   

6.
澳门税制深受葡国影响,但随着澳门逐渐独立自主,对其税制进行改革,借鉴了香港经验。本文在分析澳门与香港所得税相似之处,以及澳门借鉴香港所得税原因和效果的基础上,归纳了对大陆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相对来说,澳门的房屋管理起步比香港晚了一点,因为过去40年,当香港的高楼大厦、大型的住宅小区充斥市场时,澳门保留了比较悠闲的小栋楼字,因此没有房屋管理急促发展的条件,但这不代表没有行业存在的空间,因此澳门物业管理业商会早在1985年已经成立。澳门政府与业界也联合澳门大学等学术机构,举办了几个认受性很高的课程,培训业内人士。  相似文献   

8.
25年后的今天,中国海外集团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年营业额近150亿港元、资产超过200亿港元的以建筑、地产为主体的企业集团。旗下拥有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香港)有限公司、中海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中海建筑有限公司、中海实业有线公司、中海物业管理公司、华艺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澳门)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集团共有员工9228人,经营地域遍及香港、澳门以及内地的许多大城市。  相似文献   

9.
宏观     
<正> 专家认为内地与香港CEPA是“大中华经济圈”起点 就在内地与香港的CEPA尘埃落定的时候,内地与澳门的CEPA谈判也于日前在北京正式激活。有经济学家分析认为,内地与香港CEPA的签订是中国经济一体化战略的重要一环,是大中华经济圈开始画圆的起点。所谓大中华经济圈,是指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完全实现自由  相似文献   

10.
《经营者》2004,(1):22-22
CEPA的总体目标:逐步减少或取消双方之间实质上所有货物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实现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减少或取消双方之间实质上所有歧视性措施;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2004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CEPA下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具体承诺;双方将通过不断扩大相互间的开放,增加和充实CEPA的内容。对原产香港进口金额较大的273个税目的产品实行零关税。内地将不迟于2006年1月1日对以上273种以外原产香港的进口货物实行零关税,但须事先由特区政府核定产品确实在港生产,并由双方核定产品清单和确定原产地标准。内地与香港CEPA的签订是中国经济一体化战略的重要一环。是大中华经济同开始画圆的起点。所谓大中华经济圈,是指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完全实现自由贸易区,倘若把CEPA与正在进行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联系起来,可以进一步看到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一斑。在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中,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将构成最紧密的核心层,东盟和东北亚国家是紧密联系层。  相似文献   

11.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我国境内同时流通人民币,港币和澳门元三种货币,出现了三种货币制度并存的局面.香港、澳门的回归,意味着国家主权的收回和完整,除继续保留香港和澳门政治体制的相对独立性之外,经济体制已无太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单斌 《企业家信息》2012,(3):123-124
2011年澳门赌业蓬勃,澳门“赌王”何鸿的“二房”长女、信德集团董事总经理何超琼受惠于美高梅成功上市,身家暴涨至256亿港元,首次打入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12香港40富豪榜”的四十强,位列榜上第12位。若单以中国女性个人计,何超琼成为中国第二位女富豪,身家仅次于中国女首富、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的二女杨惠妍。20...  相似文献   

13.
澳门的采访行程安排得很满,最后一天下午,我们来到此行最后一站——仲量联行澳门分公司。谭俊威,该分公司的物业管理部总监,微笑地坐在对面,专注地听着我们的提问。虽然同是物业管理人,但相比澳门人的热情周到和悠闲随意,谭先生给我们的感觉完全不同,他身上带有香港职场人的特点——回答专业而谨慎,待人礼貌而略显客气。我们的谈话亦从澳门珠海和香港深圳的不同开始。  相似文献   

14.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并立即重兵进攻香港和新加坡,但却未伤近在尺的澳门半根毫毛。究竟是为什么呢?弹丸之地的澳门,既无深水良港,又无航空机场,毫无任何战略意义,日本人要来何用?为了这竟无用处的地方和葡萄牙撕破脸皮,对日本太不合算。香港本来是东方最大的国际情报市场。日本人估计,香港沦陷后,众多的情报间谍人员,就会集中到澳门半岛,形成新的情报中心,这也是日本不慢占澳门的一个原因。但后来因为澳门的海陆交通均告断绝,间谍人员无法活动,q本人的愿至终未实现。欧洲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名副其实是个国际情报…  相似文献   

15.
林馥盛 《潮商》2015,(3):14-14
日前,汕头市委副书记孙光辉率汕头党政考察团走访了香港中国商会、澳门潮州同乡会等处,与香港、澳门潮籍乡亲、潮商代表畅叙乡情乡谊,共谋发展大计。所到之处,乡音袅袅,乡情殷殷。大家千言万语汇成了一个共识,将继续发扬勇于拼搏、敢为人先的精神,积极参与华侨试验区建设,为家乡发展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6.
经济传真     
《审计与理财》2005,(7):61-62
中国11部委高官今年8月将联手解析中国经济政策。香港与澳门将在短期内协商全面避免双重征税。G8会议考验中国汇率,最高决策层密商人民币升值。北京欲借鉴新加坡式浮动汇率。中国披露中欧纺织品谈判成果,出口数量基数提高。  相似文献   

17.
蒋燕 《民营科技》2008,(5):119-119
改革开放以来,继承制度是香港、澳门、台湾与内地的关系密切后涉及较多的方面。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继承法都规定有比较完备的继承制度。但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差异,两岸四地关于继承制度的规定也有诸多不同。了解两岸四地的继承制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树燕 《中外企业家》2013,(2S):266-267
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形成和完善,推进了港澳回归的步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它是党为解决历史遗留的台湾、香港、澳门问题而制定的基本方针,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杰出运用。邓小平曾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1"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发展及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经历了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6月的《东方企业家》特别策划《巨龙 3CHATs》为我们展现了令人振奋的概念,CHATs所代表的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迎来的经济整合大趋势势不可档,大中华经济圈潜力无限。  相似文献   

20.
数据     
《中国新时代》2010,(1):22-22
3200宗 根据普华永道提供数据,2009年下半年中国境内并购交易数量(含香港及澳门)已重回2008年较高水平,表明全球经济衰退对中国并购活动的影响维持时间很短。2009年下半年并购交易数量将可能超过1800宗,全年交易数量则将达3200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