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锡泉 《新金融》2017,(10):20-24
国有企业的过度扩张和金融机构信贷资源的严重扭曲配置以及央行对金融机构表外业务监管的不到位,导致我国企业部门杠杆率高企而呈现出"结构性"高杠杆特征,引发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脱节愈发明显。要化解我国结构性"高杠杆"现状的最优"去杠杆"政策取向应该是立足以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为基础,依托金融机构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债转股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多种市场化手段推进国有企业去杠杆,将去杠杆的重中之重落到银行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的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等部门之上,依托监管政策的完善以及货币政策的优化等手段实现金融部门去杠杆。  相似文献   

2.
吴晗  张克菲 《金融论坛》2019,24(5):21-31
本文基于同业业务货币供给创造的视角,分析银行同业业务对货币供给量和实体经济融资规模的不同影响及其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影响、金融去杠杆的政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同业业务可以创造信用货币,但这些资金并非全部流向实体经济。虽然短期内同业业务的发展有利于实体经济融资,但长期内不再显著,反而会提升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此,应持续推进金融去杠杆政策,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优化实体经济融资结构。  相似文献   

3.
徐高 《中国金融家》2018,(7):134-135
在过去,一些商业银行利用同业的加杠杆、期限错配、银行主动创造负债、信用等级下沉等套利手段,扩大资产负债表及利润,实现了快速扩张。近几年,在金融去杠杆政策的逐步实施及严查资金脱实向虚等金融体系空转行为的过程中,银行同业业务成为重点整治对象,同业业务也在逐步规范,推动实现金融体系持续稳妥地去杠杆。  相似文献   

4.
2016年监管部门提出抑制资产泡沫,表明宏观政策的关注重点转向防范金融风险。2017年上半年,金融去杠杆政策频出,在有效压缩金融泡沫的同时,市场产生了恐慌情绪,或将衍生出"二次风险",因此,亟须梳理国内商业银行的高杠杆现状与产生逻辑,分析当前金融去杠杆的症结所在,从而针对性地提出高效且稳健的治理路径,确保在推进供给侧改革、化解资产泡沫问题的同时,实现监管调控与市场发展的适度平衡。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企业的高杠杆、高负债限制了企业进一步融资的能力,提高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带来的系统风险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促使经济不断下行,进而可能引发全社会的信用危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去杠杆",引导社会资本"脱虚入实"。本文首先从中国经济持续下行和企业重复产能建设、金融体系的不完善、追求GDP为导向的经济增长等入手,剖析企业"高杠杆"的成因;其次,从直接减债、债务重组、企业资产证券化、债转股等探讨企业"去杠杆"的方式;最后,从政府加杠杆、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双轮驱动、优化企业融资结构、创新融资方式以及实行差别化信贷享有权,营造健康的金融环境等方面,提出企业"去杠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银行业经历了快速加杠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结构性高杠杆特点较为突出,表外资产相较于表内资产杠杆率更高,中小型商业银行较之大型商业银行杠杆率更高,这也决定了其将成为去杠杆的重点。始于2016年的去杠杆降低了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增速,中小型商业银行因去杠杆更明显而在银行业总资产中的占比降低,银行业资产结构也呈现金融同业资产占比减少等变化。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银行业总资产增速会降低至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速变化会呈现不同的特点,银行业资产结构中金融同业资产占比将较为适中。  相似文献   

7.
黄鑫冬 《银行家》2014,(1):32-35
正近来同业业务监管再次成为市场的焦点。有部分观点担忧资金紧张局面雪上加霜,也有部分观点期待银行转变资产配置方向。同业业务的扩张导致实体和银行间流动性存在跷跷板效应,同业监管面临两难局面。一方面,银行间资金杠杆的提升是当前流动性易紧难松的主要原因,同业监管加强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间资金杠杆,从而缓解银行间流动性紧张。另一方面,同业业务已经成为实体资金供给的重要渠道,同业监管很可能导致实  相似文献   

8.
<正>积极稳妥去杠杆是2017年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年初以来,金融去杠杆持续加码。货币政策坚持稳健中性基调,在公开市场操作上"锁短放长"消除期限套利空间,在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中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考核,控制银行资产扩张速度。4月份银监会密集出台监管政策,强化对银行高杠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金融脱煤、利率市场化等方面的多重压力下,银行间低成本、低资本占用的同业业务快速扩张,其高杠杆、期限错配的特点在提高银行收益的同时也埋下了风险隐患。本文在详细梳理银行业同业业务主要模式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银行业同业业务提高杠杆率的机制;通过进一步阐述同业业务高杠杆率对银行的主要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论证了同业业务去杠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最后借鉴欧美等国的去杠杆经验,对规范我国同业业务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观点摘编     
<正>李扬:国企"去杠杆"需3至5年10月13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表示,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风险管理的任务主要集中在"去杠杆"上。同时,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推进供给侧改革是关键。李扬称,金融风险的源头在高杠杆。现阶段,高杠杆主要集中在企业和地方政府两大部门。他指出,"去杠杆"的核心是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稳"中纠正杠杆错配,逐步达成由局部到总体的"去杠杆"目标。破解国有企业高杠杆困境,要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