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它的提出及付诸实施标志着我国的"三农"政策由长期实行"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协调发展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正处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为了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现时的具体情况,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我们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次新农村建设不同于以往,其阶段特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阶段,其最终目标是改变目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鉴于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新农村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基层央行身处城乡结合部,处于新农村建设的前沿,必须适时调整工作重心,研究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生态的影响,努力推动重构农村金融体系,促进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的全新定位下,农发行的业务范围逐步向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扩展,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城市农发行在促进产销区衔接、落实中央“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推动农发行系统效益增长等方面作用的分析,提出大城市农发行应在新农村建设中成为农发行金融支农的战略支点的定位。并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城市农发行在经营机制、客户战略和产品策略选择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共财政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明 《财政监督》2007,(7):10-13
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提出的课题,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它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根据中央有关政策精神,并结合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应该是:用未来15年左右的时间,使农村的整体面貌大为改观,城乡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6.
在“两个趋向”重要论断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提出以后,“以工哺农”成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很多地方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实践。认识是实践的前提,正确认识和理解“以工哺农”对搞好城乡统筹和建设新农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城乡统筹、科学规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城乡统筹、科学规划。一是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目前,新乡市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元,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条件日渐具备,总体上看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要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市场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一、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金融现状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文件特别强调,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这实际上提出了中央政府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全新的经济发展思路,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各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正在逐步建立。通过“以城带乡、以工促农”,“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农村”已成为新时期财政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但是,如何建立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是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认真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结合黑龙江省巴彦县的新农村建设实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一、整合资金的条件已经成熟 1.中央1号文件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我们财政支农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作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200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报告中就提出:“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战略高度,其目标概括为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全面体现了…  相似文献   

12.
《农村金融研究》2009,(11):24-2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估算,新农村建设需要投入20万亿元左右。解决这个资金缺口.需要加大政府投入,需要”三农”增加积累,更需要通过金融渠道来动员和筹集社会资金。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对农村发展的支撑作用,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的问题,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农村金融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3.
实施农业银行业务经营战略转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清玉 《中国金融》2006,(11):14-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银行将积极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战略,认真研究新农村建设中的商业金融需求,大力实施业务经营战略转型,努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深刻分的当前国内外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也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以工程农,以城带乡,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为了认真落实中央的部署,加快推进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特征,本着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刊在“热点聚焦”栏目中以“新农村建设大家谈”为主题开展研讨。诚望各部门领导,专家,学,以及广大农财工作积极投稿,发表宝贵意见和建议。[编按]  相似文献   

15.
赵建生 《山西财税》2006,(11):16-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对我们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来说,既是一个有利的机遇,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机遇主要表现在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要加快建立以工促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提出,一方面表明实现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关键和重点在于农业和农村发展,另一方面也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进入了历史性的新阶段,必须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要求,加大各方面特别是农村金融对农民、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农发行作为国家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一直致力于“三农”政策的贯彻与实施,在实现国家宏观调控、促进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6年中央1号文件的公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和战略规划的实施,为农发行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农发行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重要历史机遇,农发行应如何正确对待,如何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本文就此略谈浅见。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赣县韩坊乡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以“五新一好”为中心,坚持“六个注重”,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当前,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正在逐步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局面正在加快形成,国家与农民之间传统的利益分配格局正在发生变化,“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农村”已成为新时期财政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如何建立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是各级各部门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近几年巴彦新农村建设实际,就如何加大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力度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经济已发展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如何充分认识并加强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采取有利于“新农村”发展的财税政策及合理的制度安排,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对此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钟敏 《金融博览》2006,(5):37-3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远战略,需要金融部门长期.持续的信贷资金支持和金融配套服务。要做到这点.央行履职到位是关键。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找准定位,建立支农的长效机制.将金融服务深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各个领域.最终实现农民增收、金融增效、政府满意的“三赢”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