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颖 《北方经济》2008,(2):73-74
本文从收入流动性角度研究收入差距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提出缓解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实途径,即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通过提升和加快居民收入流动性.有效缓解收入差距所带来的社会冲突和压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 2013 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运用条件代际收入弹性法,探讨了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父代结构性社会资本和认知性社会资本均可以提升农村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子代社会经济地位在父代结构性社会资本和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父代结构性社会资本对不同性别子代和不同年代出生子代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父代认知性社会资本仅能够提升男性子代、以及 70 后和 90 后子代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此外,从代际收入流动模式来看,不管子代是从最低收入阶层流向中低收入阶层,还是由最低收入阶层流向中等以上收入阶层,父代结构性社会资本和认知性社会资本均可以提升农村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  相似文献   

3.
代际收入流动是研究收入不平等代际转移的一个重要视角,其深层次理念是实现一个社会的机会平等。早期学者以微观家庭为研究对象,运用"效用最大化"理论,构建了研究不平等代际转移的基本理论模型。迄今为止,这一研究范式仍是代际收入流动研究领域中的主流视角。此后,很多学者展开了大量的实证和政策研究,主要包括代际收入弹性研究、代际收入流动趋势及国际比较以及代际收入流动政策含义的研究。集中梳理和总结有关代际收入流动理论模型、经验研究等相关文献,对代际收入流动领域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做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基尼系数和收入代际流动性的高低成为社会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1995年和2002年两次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的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路征 《珠江经济》2008,(1):56-63
本文通过对地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发现珠三角收入分配地区差距与城乡差距十分明显,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短期内不存在统计上的相关关系,但不平等对经济增长仍有消极影响。并提出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政府可以从该机制中找寻可供调控的变量,从宏观层面制定出对珠三角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徐亚东  张应良  侍述强 《改革》2023,(3):133-147
基于CFPS 2014—2018年数据,从收入不平等和流动性约束相互作用的视角研究农户消费问题。研究发现:第一,基尼系数每下降0.1,农户消费水平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0.31%;基尼系数下降至0.350,则会增加32.155%的农户消费。第二,借钱被拒绝过的农户家庭面临较强的流动性约束,其消费水平小于借钱没有被拒绝过的农户家庭。第三,收入不平等会强化流动性约束的挤出效应,间接降低农户家庭人均消费。以上结果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但是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第四,收入不平等会显著抑制农户的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福利型消费、房贷型消费和其他类消费,而流动性约束只对前三者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间接效应只在生存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中显著。  相似文献   

7.
收入流动性测度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对收入流动性的测度为中心展开综述,介绍了收入流动性与收入流动性测度的基本概念,对收入流动性测度的重要的工具--转换矩阵做了详细说明.重点介绍了两种代表性的测度路线--收入流动性测度的公理方法和福利方法,并进一步评介了公理方法中的相对收入流动性与绝对收入流动性的测度方式,以及福利方法中的King指标和chakravarty-Dutta-weymark指标.此外还简介了收入流动性排序的不同做法,并简要介绍了其他非主流的测度方式.最后做了简单的评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趋势与内在传递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琳  袁志刚 《世界经济》2012,(6):115-131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1988~2005年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趋势和内在传递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代际收入弹性呈现出从大幅下降到逐步稳定的基本特征,且前期的大幅改善主要来源于低收入子代相对收入的提升。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财富资本对中国代际收入传递的解释力达到60%以上,其中以财富资本为主。促进教育资源均等分布,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以及进一步深化市场体制改革,将有助于提高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提出一个理论模型。该模型考虑到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进步,结果表明:在短期,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减少东道国收入不平等;但是在长期,外商直接投资所引起的技术进步会抵消短期的收入不平等减少效应,其减少的幅度取决于技术进步的程度。该理论结果调和了以往文献中理论与实证的矛盾结论。然后本文利用中国自1985年到2003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来验证该理论模型。结果发现FDI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的收入不平等;但在不同区域,影响的程度不同,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在加剧。其实证分析的结果很好地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财政教育支出与代际收入流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波  苏佳 《世界经济》2012,(12):41-61
代际收入流动性理论认为,政府的财政支出,特别是关于教育的财政支出可能改善子代的人力资本投资,缩小来自不同收入水平家庭子代的人力资本差异,从而对代际收入流动性产生影响。本文采用半参数可变系数部分线性模型来估计该影响,避免了线性模型所导致的模型误设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县级教育事业费支出的增加能降低代际收入弹性,有助于机会均等的实现,而文教科卫支出和全口径财政支出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1997~2015年间7次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构建了家庭层面的代际收入流动指标,从代际间收入流动视角考察地区贸易开放对代际不平等问题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会促进代际间收入流动,推动子辈向高于父辈的收入等级攀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碍子辈向低于父辈的收入等级流动,缩小了代际间收入差距。贸易开放对代际间收入流动在城乡存在异质性,整体上贸易开放对城镇子辈代际间收入向上流动有更强的促进作用。代际间收入流动的提升归功于贸易开放带来的职业变动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这一结论对中国贯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推动城镇化进程、促进代际机会平等以及应对逆全球化思潮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验证村级迁移率提高是否会缩小村内农户间收入差距,结果发现村级迁移率提高不仅没有缩小村内农户间收入差距,反而显著地扩大了村内农户间的收入差距.本文依据村级迁移率的大小对样本进行选择,差分模型的结果表明,在低流动样本地区迁移网络扩大了农户间收入差距,而在高流动地区迁移网络却缩小了农户间收入差距,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笔者认为村级迁移率提高反而扩大村内农户间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是迁移网络规模效益没有形成和目前的户籍制度造成外出务工的农民不能在城市定居.其政策含义是:加强农村迁移网络的建设,提供均等的迁移机会;明晰农村产权制度,促进农村土地流转;适当放松户籍制度,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合.  相似文献   

13.
杨茜  石大千 《南方经济》2019,38(9):35-50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以铁路提速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升级,是否会影响收入分配?通过将始于1997年的铁路提速事件视为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提升的准自然实验,文章基于要素流动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铁路提速对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铁路提速通过促进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证分析表明,铁路提速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了大约5%-7%。铁路提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主要来自于促进了人的流动、物的流动和技术流动,从而证实了要素流动机制。从城乡收入分配的角度而言,铁路提速显著有利于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从而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动态效应表明,铁路提速初期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缩小作用递减;在2003年之后,铁路提速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在这一过程中,2003年之前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主要在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市居民,从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2003年之后,城市居民收入增幅大于农村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开始扩大。这一动态效应的背后主要是由要素流动机制所致。基于多种稳健性检验,文章结论依然十分稳健。文章结论为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打破地区分割促进要素流动、提升农村地区要素集聚能力等政策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uses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d decomposition analyses to assess household income mobility determinant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income mobility in rural China from 1989 to 2006.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households with lower initial income level, higher share of wage income, higher educational level of household members, larger number of non-agricultural employed household members and younger heads are more mobile. Moreover, besides initial income, change in the share of wage income, change in the share of non-agricultural employed household members, and change in average year of education of household member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ccount for income mobility. These findings necessitate more emphasis on policies that promote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and education to enhance household income mobility in rural China.  相似文献   

15.
16.
江金启 《南方经济》2010,28(2):3-14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的农户收入数据对中国农村家庭从1989年到2006年间的收入流动性进行了测算和分解。测算结果表明,收入流动对收入分配的短期不均等有缓解作用,但这种作用在短期中因流动性的下降而正在弱化。分解结果则说明,相对收入位序的改变虽然仍是农村内部收入流动的主导因素,但收入增长的作用正在增加。这是因为农村内部的收入分层化现象的长期化趋势正导致位移效应的作用下降,且在低收入家庭中已开始出现“阶层锁定”现象。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effect of ability inheritance on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social mobility is analyzed with an emphsis on the role of progressive income tax. Epstein–Zin style utility function is used to highlight the role of risk avers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higher genetic inheritability leads to lower per capita income, higher income variance and lower aggregate welfare at the steady state. This tendency is intensified when the elasticity of a child's income to parent's educational investment is higher. In this setup, it is shown that progressive income tax can be a welfare-enhancing tool by increasing social mobility. The optimal progressive income tax rate is obtained in the benchmark model and its positive effect is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Veil of ignorance”, a concept proposed by Rawls (A Theory of Justic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相似文献   

18.
李超 《科学决策》2012,(1):27-41
收入代际流动程度较弱是我国转型期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根源之一,为了系统梳理国内收入代际流动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了解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从科学计量学的角度应用可视化技术分析近年来国内对收入代际流动的研究状况。通过检索CSSCI(1998—2011)获得有关收入代际流动研究的49篇文献与670篇引文,运用文献计量学与统计分析方法对这些文献数据从时间分布、期刊分布、作者与机构分布、基金项目与研究热点等多个维度进行计量分析:运用文献共被引分析方法与动态网络分析的信息可视化技术绘制我国收入代际流动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从而展示收入代际流动研究的关键节点、以及节点所代表的专家及其著作对该领域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展现我国居民收入代际流动的知识基础与研究前沿,进而为我国收入代际流动研究提供思路与借鉴,推动相关研究领域理论与经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江求川 《南方经济》2017,36(5):66-82
文章利用 1989-2011 年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对中国的代际收入流动进行了分析。在充分控制生命周期偏误的前提下,文章通过构建随机系数模型进一步修正了模型设定偏误对估计结果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全国总体的代际收入弹性为 0.6 左右,农村内部为 0.7 左右,城市内部为 0.5 左右。我们发现,生命周期偏误倾向于导致低估代际收入弹性,但模型设定偏误对估计结果的影响方向并不确定。由于解决生命周期偏误的措施无法解决模型设定偏误,以住的研究有可能低估农村的代际流动,高估城市的代际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