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1993—201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交易的所有非金融企业为样本,对公司的信用行为及其市场反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公司信用行为深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商业信用的供给和需求与短期银行信用、长期银行信用显著负相关;商业信用需求与商业信用供给显著正相关;公司价值与商业信用供给显著正相关,与商业信用需求显著负相关,与短期银行信用需求和长期银行信用需求显著负相关;此外,宏观经济周期、企业的经济性质、公司规模、资本结构、成长性等因素对公司的信用行为和公司价值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市场竞争力、国有股权与商业信用融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融资作为银行信贷的一种有效替代机制,可以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但不同特征的企业获取商业信用融资的难度却存在显著差别。利用1998~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有股权对企业获取商业信用融资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且两种影响力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市场竞争力对企业获得商业信用的作用相对较小,而国有股权的作用相对较大。结论说明,国有股权对获取商业信用融资有隐性担保功能。要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和所有制歧视问题,不能简单依赖于商业信用融资的替代作用,而必须进一步弱化政府对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干预。  相似文献   

3.
消费信用的立法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和法制是市场经济赖以存续和发展的两大支柱,信用是一个包括国家信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的体系。只有建立起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银行信用为媒介,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结构合理、彼此促进的信用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对经济的正面作用。但我国目前的信用关系基本上呈现出银行信用异军突起,国家信用逐步发展,商业信用畸形发展,消费信用受到抑制的局面,因此,有必要加快消费信用立法以塑造、引导、扩充消费信用,完善我国信用体系,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经济释放的发展红利日益凸显。现有文献研究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然而较少从资金来源角度深入探究数字金融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更缺乏相关经验证据。本文认为,在数字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的路径中,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同时发挥作用,进而选择用商业信用和政府补贴分别作为反映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的代理变量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数字金融的发展会降低企业之间和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这将有利于企业获得更高的商业信用和政府补贴,进而更好地满足企业创新的资金需求,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相比之下,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比商业信用更为直接和有效,其在数字金融促进企业创新中的正向中介效应通常也比商业信用更强;商业信用的中介效应会因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表现为当宏观经济上行、市场处于扩张状态时更强;政府补贴的中介效应受到政府发展战略的影响,表现为政府越重视和鼓励创新则越强;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比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因而商业信用的中介效应在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中可能相对更强;而政府补贴中介效应的企业异质性与政府补贴偏好相关,政府更倾向于支持哪类企业的创新活动,则在该类企业中政府补贴的中介效应较强。利用2012—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经验分析结果支持上述观点。相比现有文献,本文基于资金配置的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对数字金融促进企业创新的机制进行探讨,并对商业信用和政府补贴的中介效应进行比较和异质性分析,从资金配置方式角度拓展了数字金融领域的研究视角,也从数字金融角度深化了资源配置机制(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的研究。本文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企业资金配置的改善存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两种方式,进而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的促进具有市场力量和政府作用两条路径。因此,在积极推动数字金融健康发展的同时,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挖掘和发挥数字金融的共享和普惠优势,使所有经济主体在统一的大市场上平等地享受资金配置优化带来的红利;另一方面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增强政府补贴、政策优惠等的针对性、导向性和信号性。  相似文献   

5.
有效金融市场的经验数据表明,一家上市公司能否获得银行的信用授信,暗含银行对公司财务状况的评价,信用授信信号会给公司股价带来正向效应.而从国内的实践来看,受制于外部市场环境和自身评级技术的制约,国内银行评价公司财务状况的标准和水平相对于国际先进银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授信评级体系还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授信决策的科学性需进一步提高.文章运用国内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结合理论和实践选取衡量公司偿债能力的关键财务指标,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分析关键财务指标和银行授信决策之间的相关度,进而对国内上市公司的银行信用授信信号的有效性进行论证,并尝试在此基础上探讨银行信用授信信号失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对企业商业信用的影响来考察金融中介与商业信用在我国企业融资中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中介与商业信用在我国企业的融资中呈现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而且金融中介与商业信用在我国小公司融资中的互补程度要大于大公司。  相似文献   

7.
罗礼萍 《新智慧》2004,(10B):36-37
1.信用形式单一。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形式主要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租赁信用和国际信用等。我国信用制度的建设滞后,信用形式单一,信用缺位现象严重;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上,没有统一的信用管理领导和组织机构,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制度和条例不统一,诚信标准不一致,信息开放程度低,没有统一的信用评级、评价标准。因而,金融业普遍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其中,既有政府  相似文献   

8.
对企业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尚未完全到位,部分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企业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缺失现象还比较严重,对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引入信用理念,加快信用法规及评信机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规范信用关系,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及企业征信制度等.  相似文献   

9.
在调研浙江民营企业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家政治身份对民营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家政治身份有利于民营企业获得商业信用融资,并能降低商业信用融资成本。同时还显示,企业经营年限的延长和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对民营企业商业信用融资产生正向影响,而市场竞争不利于民营企业扩大商业信用融资规模及降低商业信用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内生于产业链中的信用形式,商业信用在工业企业中的情况已被大量研究,但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却较少被关注。以粮食规模经营户的化肥施用行为为例,基于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内生于产业链的商业信用和农业规模经营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以厘清农业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结果表明:在农资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商业信用使得粮食规模经营户有能力以较低的成本投入农业要素。相比于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在商品价格和相对交易成本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一方面,它的资金价格更低,因此农户实际为要素投入支付的总成本更低;另一方面,它的还款机制更灵活,农户需要承担的相对交易成本也更加有限,进而优化受到流动性约束的粮食规模经营户的农业要素投入。对此,政府应从制度上为商业信用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构建农业产业内生的信用闭环,同时鼓励其他信用形式发展,以提高农业产业韧性。  相似文献   

11.
以财税[2018]70号为契机,基于双重差分模型,采用2016—2020年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增值税留抵退税改革对企业商业信用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留抵退税政策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对商业信用的需求;机制检验表明,留抵退税可通过增加企业现金持有水平显著降低其对于商业信用的需求;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经营活动现金流较低、融资能力较差、供应链企业议价能力较强、内部风险较高以及行业竞争程度较高的企业中,留抵退税政策对上市公司商业信用需求的降低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利用tobit模型与interval模型,对1990~2009年间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的非平行面板数据验证后发现,省域经济景气、借贷额外成本、竞争劣势、公司年龄、公司规模、盈利公司的价格歧视是影响上市公司商业信用供给的稳健显著因素,持续景气的省域经济、逐渐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逐年递增的公司实力则是上市公司赊销战略逐年萎缩的主要原因。此外,20年来上市公司赊销战略萎缩的同时赊购战略却呈扩张趋势,这可能源于上市公司较低的合同执行技术和充沛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3.
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3—2013年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相关模型,采用分阶段回归、单差分和双差分方法,实证检验新破产法实施对商业信用发挥破产威胁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破产法实施之前,商业信用难以发挥破产威胁效应,而新破产法实施以后,商业信用能够发挥破产威胁效应,即新破产法实施能够改善商业信用难以发挥破产威胁效应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商业信用信息是商业活动开展的基础,开发利用好商业信用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关系到经济正常运转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课题。在界定商业信用信息范围的基础上,分析商业信用信息的市场规模与需求,总结出国内商业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六种主要模式。基于现阶段存在的主要困难,指出应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依托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全社会统一的商业信用信息开发利用机制,并给出未来实施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沪深证券交易所2003-2010年1582个民营上市公司的观测数据为样本,结合我国经济转型期特殊的制度背景,实证检验政治关系、银行贷款与民营企业商业信用筹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的商业信用筹资与其获得的银行贷款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且这一效应在以预收账款作为主要商业信用筹资方式时表现得更强烈。研究结果证实,在制度缺失条件下,政治关系能够给民营企业带来一系列的融资便利,减少企业对其他成本较高的替代性资金来源的需求,但政治关系在金融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常常伴有高昂的寻租成本,造成新的资源配置的扭曲。鉴于此,特提出改革我国现行不合理的国有垄断的金融体系,加大私有产权的法律保护力度,降低和弱化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努力为每个企业营造一个更加市场化的外部融资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供给视角,选取2008—2012年我国 A 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企业规模、借款比例和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之间存在 U 型二次曲线函数关系,而商业信用需求与供给之间是倒U 型二次曲线关系。货币政策越宽松,企业商业信用需求越低,商业信用供给越多;地区信任度越高,商业信用需求越大,商业信用供给也越多。此外,将样本按照地区不同划分子样本再次检验并加以对比,因地区发展情况的不同,结论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沪深两地A股上市公司2003~2013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相关模型,采用分阶段回归、单差分和双差分方法,实证检验新破产法实施对商业信用发挥破产威胁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破产法实施之前,商业信用难以发挥破产威胁效应,而新破产法实施以后,商业信用能够发挥破产威胁效应,即新破产法实施能够改善商业信用难以发挥破产威胁效应的局面。总之,新破产法的实施对商业信用发挥破产威胁效应起到了正向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信用是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是国家组织管理国民经济主要杠杆之一.其形式包括政府信用、企业信用、银行信用和个人信用.在改革过程中,由于转轨机制不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尚未形成,社会信用遭到严重败坏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应采取四项基本措施,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切实把诚实守信当作推动经济发展、保持政治稳定的大事抓好抓实.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中小企业通过向买方客户提供商业信用以促销的做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商业信用包括消费者信用与贸易信用等不同形式,对商业信用进行管理,应注意对申请人的资信评估、获取申请人信用信息的渠道、审查应收账款的账龄,及时揭示买方所欠信用额及收账程序、完善相关法规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耿良 《西部金融》2007,(4):26-27
银行信用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贯穿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是一个国家信用体系发展和完善的标志,而银行信任半径是衡量银行信用发展的重要指标.研究银行信任半径的影响因素,对于加速银行体制改革和完善国家信用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