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论违约责任     
<正>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约定或法定义务所应承担的损害赔偿、支付违约金、解除合同等民事责任。其主要特征是:1、违约者人的性质是一种民事责任,不是行政责任、刑事责任;2、违约责任是在合同依法成立之后,履行合同过程中的民事责任,而不是签订合同之前和签订合同过程中所产生的缔约过失责任,其为先契约责任,而不是契约的违约责任;3、违约责任的产生基于合同一方或双方不履行合同义务的事实,第三人的行为不构成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违约责任;4、违约责任是  相似文献   

2.
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经济领域中合同的履约率仅为30%,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合同存在违约.  相似文献   

3.
王仁慧 《民营科技》2013,(4):191-191
违约责任是我国《合同法》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制度,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通过约定在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时应当承担具体的法律责任,从而使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更加明确。违约责任的主要内容是指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时应当承担的财产责任。违约责任的承担以法律保护为后盾,在发生了违约情况后,由当事人根据合同的约定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责任,如果就确定违约责任或者承担违约责任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可请求仲裁机构(有书面约定的情况下)或者法院予以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4.
合同签订后,当事人应依法按照双方合同中的约定,全面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如果一方不履行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规定的,就应当依法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只要不具备法律规定的免责条款,违约行为人都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违约金和赔偿金在特征上,均具有补偿性.但是违约金作为一种违约的补救方式,具有损害赔偿金所不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朱军华 《公司》2000,(6):31-31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些进退两难的情形:一是如若履行合同,将给本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二是如若不履行合同,又担心要承担违约责任。那么,在哪些情况下,企业可以单方解除合同呢? 1999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但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法定的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一方当事人就可以依法解除合同,终止合同的权利和义务,这就是合同的单方解除。《合同法…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 《活力》2009,(9):120-120
合同签订后,当事人应依法按照双方合同中的约定,全面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如果一方不履行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规定的,就应当依法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只要不具备法律规定的免责条款,违约行为人都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违约金和赔偿金在特征上,均具有补偿性。但是违约金作为一种违约的补救方式,具有损害赔偿金所不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审理] 法院认为,原、被告之间买卖食用精制非碘盐,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内容合法,原、被告之间形成的买卖合同关系合法有效,而被告出售的食盐不符合双方的约定,又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和第一百一十一条"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8.
《经营者》2002,(9)
<正> 律师先生: 我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遇到这样一些进退两难的情形:一是如若履行合同,将给本厂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二是如若不履行合同,又担心要承担违约责任。请问:在哪些情况下,我厂可以单方解除合同? 某化纤厂厂长张可张可同志: 1999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但是,在合同履行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前,因商品房预售引起的纠纷主要集中于迟延交付商品房的违约纠纷和商品房买卖中面积误差引起的纠纷。如何解决和预防,笔者有以下思考。 一、应对商品房迟延交付的措施 (一)严格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条件 不安抗辩权又称为先履行抗辩权,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它是指双务合同成立后,根据合同约定应当先履行合同义务的当事人在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不能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有不能履行合同义务之虞时,在对方没有对待履行或者提供担保之前,暂时中止履行合同义务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加强施工合同管理规范工程价款结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和审查工作,有利于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保护合同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为解决双方产生的经济纠纷提供了判断依据。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通过增强合同的管理,规范工程价款的结算,促进发承包双方更好地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与义务,从而更好地对工程造价实施全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代建)合同的实施控制进行了探讨,包括:确立务实的合同管理体制、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与义务、公平客观地进行变更处理、注重对项目基础资料信息的收集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中小企业》2006,(7):64-64
合同解除权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依据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解除合同的权利。《合同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第九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相似文献   

13.
<正>为正确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第一条物业服务企业未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履行维修、养护、管理和维护等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业主委员会或者业主请求物业服务企业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的,应予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正> 保证一词有多种含义,在法律上具有特定意义的保证是债务的一种担保方式。 按民法理论理解,作为民法上的保证是指由第三人作为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一种担保方式。对债务人履行合同提供担保的人称为保证人;受担保的合同为主合同,保证人是主合同以外的第三人。保证合同是从合同,与受担保的主合同是一种从属关系。被担保履行合同义务的当事人为被保证人,被保证人是主合同的债务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合同时,有权向保证人请求履行义务和要求其承担责任的人为保证人的相对人,其是主合同的债权人。一般认为,保证关系的当事人只由保证人和债权人组成,不包括债务人。经济合同的保证属于民法上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违约责任是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但现行的违约责任无论是在归责原则还是免责事由上都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到受害者自身利益,应当依法承担责任,认真履行并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16.
工程索赔是合同执行过程中,如果一方认为另一方没能履行合同义务或妨碍了自己履行合同义务,或是当发生合同中规定的风险事件后造成经济损失,则受损方向合同另一方提出索赔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浅谈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对施工企业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文亮 《民营科技》2011,(4):200-200
建筑施工中的合同在建筑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缔约双方明确法律关系和一切权利与责任关系的基础,是业主和承包商在实施合同中的一切活动的主要依据。有效的合同管理是促进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确保建设目标(质量、投资、工期)的重要手段,更是承包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合同当事人双方享有合同规定的权利、依法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赋予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合同当事人乃至第三人产生的法律约束力。  相似文献   

19.
劳务合同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以提供劳务为内容而签订的协议。劳动合同则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两者的法律性质不同。劳务合同是确立民事、经济关系的依据,属于民法、经济法的范畴。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依据,属于劳动法的范畴。②合同主体不同。劳务合同签订后,合同主体仍旧是平等的、独立的,是以自己的名义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劳动合同签订后,劳动者便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员,具有从属性、行政管理性。因履行劳务合同发生的争议可以申请仲裁或直接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20.
一般情况下,一个合同应具备主体、标的、品质、价款、履行地点、履行期限、违约责任等条款。但在企业的经营实践中,条款不完备、约定不明确(两种情况在本中统称为“内容不完善”)的合同十分常见,致使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对于内容不完善的合同,当事人可以通过补充条款进行修正。但如果当事人未对合同条款进行修正,则应按照法律规定,分清情况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