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益生产方式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丰田生产方式”。它战胜美国福特公司的“大量生产方式”,推动了汽车工业及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现代管理化的进步,使日本迅速跻身世界经济强国。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败的日本为了发展民族经济,选择了汽车发展的道路。五十年代初期,日本丰田公司领导人到美国对大量生产方式进行了为期三个月“朝圣”般的考察,得出结论:由于日本经济实力、国力的差异,大量生产方式并不适合日本的经济发展。少投入,多产出,高效益,才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道路。经过二十年的努力、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终于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子,开创了以人为本、少投入、小批量、多品种、多产出、低成本、高效益的丰田生产管理模式,创造了世界汽车工业的奇迹,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价廉物美的日本汽车大量涌进美国市场及世界各地,极大地冲击了美国汽车工业及经  相似文献   

2.
认识新经济     
新经济是相对传统经济而言的,它与传统的工业经济不同,是以新一代的高新技术革命为基础,并由此改造和带动传统产业的发展。美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与其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分不开的。美国经济的增长点不是传统的汽车、钢铁、建筑等产业,而是来自“新经济”。1993年,克林顿以“信息高速公路”作为笔兴美国设想,击败布什当选为总统。这些年来,以网络经济、信息经济为核心内容的发展战略,使美国经济持续的增长,并且把以前咄咄逼近的日本、西欧远远抛在后面。人们把克林顿政府一系列发展战略称为“网络新政”。当前,新经济正在极大地改变着世界经济的格局和商业秩序,并引起理论界与实业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步入八十年代,特别是近年来日本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外贸顺差骑虎难下并全面化,以此为契机外汇储备和海外资产急剧增长,日本同美国、西欧乃至亚洲四小之间愈益严重的贸易摩擦引致日元巨幅升值,这使素以出口为主导的日本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日本经济跨入了发展的转型期,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日本政府于1986年初推出了《前川报告》、《思考世界中的日本》、《21世纪产业社会的基本构想》以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纲要》等四个  相似文献   

4.
郑昊 《中国西部》2012,(13):44-49
伴随成都工业经济深化。实体经济在成都再次升温,避免“经济空心化”成为了热议的话题。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加快三次产业倍增发展,筑牢实体经济支撑,夯实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产业基础。尽管高新区、经开区和双流县等工业集中区在产业集群发展上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然存在产业聚集能力、辐射作用不足,未形成产业链条,缺乏整体市场竞争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是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密切关系也备受关注。本文将日本的主要贸易伙伴分为四组,实证分析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发现: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是贸易互补型的,其对日本的进出口贸易具有明显的长期促进作用;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引起其贸易顺差的一个重要因素,日本对美国等对日贸易逆差国的直接投资扩大了其与这组国家的贸易顺差;日本对NIEs、中国等的直接投资并不是导致日本产业空心化的主要原因。实证结论在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带动出口贸易、减少贸易摩擦以及在对外转移产业时避免国内产业空心化等方面为我国的实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一、日本产业结构的特点及“雁行模式”日本在战后实施“赶超型”经济战略,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比重较大,突出汽车制造业、造船业、化工业等重工业的发展,强调应用技术的开发利用,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形成了世界一流的制造业优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日本“赶超型”产业结构,对日本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经济”的迅猛发展,日本产业结构就不能适应世界经济新的发展趋势,导致日本经济的国际比较优势逐步弱化,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领域与美国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要考虑我国产业发展政策的可行性,就应当未雨绸缪,深入研究其与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政策的矛盾 3月30日,美国与欧盟共同向世贸组织投诉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政策。这场争端起源于我国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颁布实施的新《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和《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8.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亚洲“四小”产业竞争力不断提高,对外贸易额迅速扩大,由1980年1644.3亿美元增至1989年4812.9亿美元。它们作为“新兴工业化社会”群体,显示出具有了参与稳定世界经济集团的基本力量。本文拟就以下三个问题作些分析。一、八十年代贸易的主要特征首先,贸易地位不断提高。1980—1989年,亚洲“四小”占世界贸易总额比重由6.96%升至7.65%,其进口贸易由4.5%增至7.33%,出口贸易由3.9%增至7.95%。这些贸易地位变化,主要由以下两种因素促成。一是由于实现了规模经济和供贷商品多元化,促其产品竞争力上升。1970—1984年,亚洲“四小”出口多元化指数提高了,其主要出口商品品种,香港由8种增至128种,南朝鲜由22种增至152种,新加坡由59种增至173种。另据1988年《日本经济新闻》调  相似文献   

9.
日着手制定新的产业技术政策日本通产省正着手制定新的产业技术政策,以加强日本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据了解,日本通产省认为,在日元持续急剧升值、日本国内产业“空心化”现象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唯有开拓新事业与新产业,才能提高日本经济的竞争力。通产省认为,为了...  相似文献   

10.
李宝林 《发展》2011,(1):78-80
近年来,我县确立了“壮大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使县域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在发展“三次产业”中为何要突出工业?为什么只有发展工业才能富民强县?如何发展工业?发展工业政府职能部门应该重点做什么?带着对这些问题,结合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笔者进行了一次再学习、再思考。  相似文献   

11.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的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结构不均衡,在长期的经济低迷中,日本艰难地进行着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科技立国的国家战略也使产业向高级化发展,但是产业空心化发展趋势仍然存在。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往的经济摩擦问题,日美双方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商品的进出口上,美国压日本开放市场,限制出口,日本则顽强抵抗。自1983年年底以来,双方的争执逐渐集中到日元对美元汇率以及金融资本市场上来。《日本经济新闻》为此发表社论指出;日本与美国的经济摩擦发生了“质变”,已由贸易领域发展到了货币金融领域,1984年春有可能成为日美“金融战”的起点。近两年来,美元在国际市场上步步坚挺,而一度被人称为“硬货币”的日元却疲软不振。日元同美元的汇率从1982年年初的1美元兑219日元下降到1983年10月末的1美元兑232日元。美元的坚挺对美国国内经济回升固然有一定的好处,但使它在外贸上吃亏不少。美元对日元汇率的上升,使美国  相似文献   

13.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历了“失去的三十年”,其重要诱因是日本半导体产业的30年衰退。为了“复活”半导体产业,日本政府和日本企业曾经创办了多个研究开发机构,制定了多个开发计划,重组了多个“日本联盟企业”,但始终未能扭转半导体产业的衰败之势。日本政府新制定的《半导体数字产业战略》作为日本“最后的最好机会”,面对一无技术、二缺人才、三差资金等现实挑战,仅仅依靠相对具有竞争优势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和材料产业,是否能够实现日本半导体产业的真正“复活”,是否能够“夺回”日本经济“失去的三十年”,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王冠楠  项卫星 《亚太经济》2015,(收录汇总):22-31
日美贸易冲突是导致《广场协议》签订的最直接原因,但这一冲突不是单纯的贸易问题,而是“经济主导型”竞争的结果。其根源在于日本对美国市场的“脆弱性依赖”和受“日美同盟”这一结构性权力的约束。《广场协议》的签订并没有缓解两国之间的“经济主导型”竞争,此后美国运用技术民族主义对日本半导体产业进行遏制,阻止了日本企业在半导体产业对美国的高技术超越。这一竞争在20世纪90年代末趋于缓解,主要是因为冷战的终结和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美国不再将其视为主要竞争对手和打压对象。“敲打中国”由此开始取代“敲打日本”,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崛起和由此导致的“综合性”竞争。  相似文献   

15.
日本“产业空心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谓产业空心化,目前尚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所谓产业空心化,就是指国民经济的服务化或超工业化,因为“随着一个国家整个经济的服务化的发展,国内制造业逐渐丧失国际竞争力,进而物质生产的重要性不断地下降。”持这种观点的人有的甚至干脆指出:“产业空心化就是第一、第二产业比重的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另一种观点认为,产业“空心化”特指制造业的空心化,即“由于海外直接投资而使国内生产减少或消失,这样才出现产业空心化。”第三种观点则带有折衷色彩,认为产业“空化”包含两层涵义或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层涵义或第  相似文献   

16.
战后,特别是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充分利用国内、国际有利条件,在“贸易立国”国策的指导下,大力发展以重厚长大为特征的钢铁、汽车、石油化工等工业,通过大量生产,谋求规模经济利益,从而赢得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其一跃成为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10%的经济大国。但是,自70年代初期起,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日本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低速发展.日本的产业主  相似文献   

17.
王冠楠  项卫星 《亚太经济》2023,(收录汇总):22-31
日美贸易冲突是导致《广场协议》签订的最直接原因,但这一冲突不是单纯的贸易问题,而是“经济主导型”竞争的结果。其根源在于日本对美国市场的“脆弱性依赖”和受“日美同盟”这一结构性权力的约束。《广场协议》的签订并没有缓解两国之间的“经济主导型”竞争,此后美国运用技术民族主义对日本半导体产业进行遏制,阻止了日本企业在半导体产业对美国的高技术超越。这一竞争在20世纪90年代末趋于缓解,主要是因为冷战的终结和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美国不再将其视为主要竞争对手和打压对象。“敲打中国”由此开始取代“敲打日本”,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崛起和由此导致的“综合性”竞争。  相似文献   

18.
工业控制网络安全是集成信息安全技术与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跨学科全新领域,它涵盖了国家基础设施安全、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等范围,并深刻影响我国的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安全。全国政协委员、民银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帮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中国制造2025”战略、两化深度融合和多层面互联互通政策带来产业的大规模提档升级,工业控制和基础设施智能化发展很快,但工控网络安全领域问题突出,防护薄弱,因此,电力、水利、石化、冶金、汽车、  相似文献   

19.
电动车──中国汽车工业腾飞的希望张群,陈可明汽车工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素有“汽车王国”之称的美国,汽车工业被喻为其经济的晴雨表。日本和韩国以汽车工业为龙头带动整个外向型经济的腾飞。我国在九五计划中已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但...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8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经历了战后以来最深刻的结构性调整,高技术工业长足发展,使美国不仅占据了21世纪产业国际竞争起跑线上的有利位置,而且促进了汽车、钢铁等传统工业的改造,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美国迎来了20世纪未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一、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结构调整是在国际竞争力下降的背景下展开的。美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境况历时已久,到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日本、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