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了保证数据在无线衰落信道条件下的可靠传输,产生了联合前向纠错编码(FEC)与自动请求重传(ARQ)的混合ARQ(HARQ)技术。HARQ有多种重传方案,本文针对HARQ的无限次重传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RCPT码的HARQ重传方案,并分别与传统RCPT-HARQ方案在瑞利快衰落、慢衰落信道下进行仿真比较,仿真结果显示出改进方案在慢衰落信道条件下获得了更高的通过率。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无线网络的基于多拒绝自动请求重传(ARQ)算法的拥塞控制方法。谊方法结合随机早探洲(RED)算法,通过ARQ发送窗口和分割队列长度以及重传率进行拥塞控制。仿真表明,这种方法能预测链路拥塞,反馈链路拥塞程度,提高链路吞吐率。  相似文献   

3.
在流星突发通信中,可以采用好的编码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性能.针对流星突发信道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半速率可逆RS码的混合Ⅱ型ARQ,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吞吐量的性能公式.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同已有的基于传统RS码的混合Ⅱ型ARQ相比,这种应用半速率可逆码的混合Ⅱ型ARQ可以使吞吐量性能获得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针对有突发性错误的卷积码混合ARQ系统,提出了一种估计最优子包数的有效方 法以及自适应子包传输方案。在理论分析最优子包数的基础上,对卷积码系统采用自适 应子包传输后的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动态信道中,自适应子包传输方案 可使系统根据不同信道条件,采用不同的最优子包数可达到最大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5.
组播业务在应急通信中的起着重要的作用。UP-MBS和MP-MBS是紧急情况下组播的通信 模式,但是该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从提高通信质量和可靠性的角度出发,对这两种模式引 入了自动请求重传(ARQ)机制,设计了两种更为可靠的运行模式:R-UP-MBS和R-MP-MBS, 并详细阐述了它们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链路自适应、混合自动重传、快速调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满足长期演进(LTE) 系统的性能和吞吐量,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信噪比(SNR)和信道质量指示(CQI)映射方案。这种 新的方案通过系统链路级仿真得到信噪比和误块率之间的仿真曲线,然后通过区域拟合的方 式得到SNR和CQI之间的关系。和传统的映射方案相比,它不仅易于实现和存储而且具有很好 的自适应能力。结合仿真曲线可以看出这种新型的方案能够满足协议规定误块率和吞吐量的 要求。该方案已应用于TD-LTE无线综合测试仪表的开发中。  相似文献   

7.
测控通信系统的资源重组将是飞行器测控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在中频实现测控终端重组的基础上,通过对射频重组构架的分析,得出了射频交换网络的性能和射频远距离传输的性能直接影响射频重组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可行的全系统资源重组的测控体系构架,即采用微光电子射频交换网络与射频光波传输技术实现射频信号大规模交换及远距离传输,再结合中频重组以实现全系统资源重组,并对相关性能进行了分析。所提出的设计思路可供测控通信系统实现全体系的资源重组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8.
债务重组是我国银行处置金融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之一。2013年7月,中国二重与国机集团在国务院批准下实施联合重组,在中国银监会支持下,银行债务重组正式启动,并于2015年9月圆满完成,取得了良好评价。本文通过对中国二重债务重组的问题进行分析,介绍了债务重组方案的实施及实施过程中的困境,通过对该债务重组案例的分析,探讨了债务重组的改革建议,为债务重组的成功实施,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中,物理层帧差错率(FER)是影响网络性能的一个主要因素。无线链路层重传技术是改善网络性能因无线信道误码率较高而下降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主要研究cdma2000无线网络中链路层重传技术对无线TCP数据传输的影响,提出一种cdma2000链路层重传方案,并通过OPNET仿真技术对该重传方案进行仿真,验证了该方案能改善TCP数据在cdma2000无线网络中的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从ERP系统中会计子系统业务流程的角度,结合经典事例说明制造企业进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对ERP环境下制造企业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结构半随机LDPC码,分析了其在不同码率时,编、译码具有兼容性的特性。介绍了基于结构半随机LDPC码的递增冗余HARQ方案,给出了这种方案的吞吐量性能封闭解。在AWGN信道和Rayleigh衰落信道下,通过仿真将新方案的性能和随机LDPC码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结构半随机LDPC码的递增冗余HARQ方案性能接近随机LDPC码,但编、译码更简单,参数选择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嵌入式系统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RapidIO协议的光纤通信系统 解决方案。利用光模块实现光、电信号的转换,高速收发器实现物理层协议,现场可编程门 阵列芯片实现逻辑层协议。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案成本低,性能可靠,数据吞吐率达到 1.25Gb/s。该方案已成功应用于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中。  相似文献   

13.
TD-LTE系统中小区边缘终端的信道质量较差,为了达到较好的上行覆盖LTE提出了TTI Bund ling技术。通过研究3GPP TD-LTE协议中物理层协议和MAC协议,归纳 出TTI Bunding模式在不同的上下行配比帧结构上HARQ进程相关连的授权、发送和基站反馈 间的时序关系。TTI Bundling实现是基于TD-LTE不同配比下的帧结构时序关系。最后以TD -LTE协议栈为基础,使用规范和描述语言(SDL)/数表结合仿真法(TTCN)实现该功能。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发展的现状,指出建立GNSS星间链路(ISL)的需 求。针对这样的需求,提出以高级在轨系统(AOS)空间数据链路层协议建议书为参考来设 计适用于GNSS的星间链路层协议。对GNSS星间可能传输的业务信息基于AOS的建议进行了归 类,认为GNSS星间链路层协议可以使用AOS,具体给出了AOS建议下星间链路层协议的设计。 为使协议更适合GNSS ISL链路层,主要从3个方面对AOS进行改进,即:优化了虚拟信道数 据单元的结构,削减了3种服务,改进了虚拟信道调度与复用方法。对协议的性能进行了分 析仿真,得出了信道误码率、帧长、包长和吞吐量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协议可 作为GNSS星间链路协议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SLP和SHA结合的企业物流系统平面再布置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介绍了应用SLP法和SHA法进行平面布置设计的过程及基本要素分析、物流分析、程序分析和相互关系分析等,提出了基于SLP和SHA结合的企业物流系统平面再布置设计分析方法;然后以某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生产过程及物流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以物流搬运量最低为目标,应用SLP和SHA的方法对部门内设施及物流系统进行再布置设计及评估,通过对比,得出了车间物流更加顺畅、运输路线缩短、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M IL-STD 188-220C是军用分组无线电C4I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标准。协议的流量控制采用5种不同的网络访问延迟(Network Access Delay,NAD)算法实现。为解决不同NAD算法之间如何选择的问题,基于战术互联网应用环境,采用了网络仿真的方法,对协议进行了分析比较,在信道吞吐量、端到端时延、对信息优先级的支持、节点公平性和实现复杂性等方面,得出了不同NAD算法的性能和特点。这些结论对于协议的应用和改进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认知无线网中为了最大化认知用户的吞吐量问题,提出了一种感知时间和功率控制的联合优化机制。该机制保证认知系统在低于一定干扰限制下,将认知用户吞吐量描述成为一个多约束优化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最优功率分配方案与最优感知时间分配方案。根据理论分析结果,设计了联合迭代机制通过确定合适的感知参数从而达到最大化认知用户吞吐量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联合优化机制复杂度较低,并且该方案的认知吞吐量性能最接近理论最优方案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空中异构战术无线网络由多种不同类型的无线数据链网络构成,IP通信技术可有效解决空中平台异构无线网络的互联互通问题。给出了空中异构战术无线网络模型,并根据不同类型的无线数据链网络特点,分析了端到端通信协议栈关系以及不同无线数据链网络间协议转换与适配方式。探讨了网络静态和动态IP地址分配方法以及网络的路由架构与寻址方式,提出了不同无线数据链网络间IP报文传输的打包方式。对传输的开销性能仿真对比分析表明,基于通用成帧协议的打包方式的协议开销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地面站采用预测预约算法的混合式按需/自由分配-预测预约(CFDAMA-PR)卫星媒体接入控制协议。CFDAMA-PR协议可采用预定预约时隙或轮询预约时隙发送预约请求。在文中,通过计算机仿真对预定时隙预约CFDAMA-PR、CFDAMA-PA与基本DAMA协议进行性能比较,同时还对轮询预约CFDAMA-PR和CFDAMA-RR协议进行了仿真性能比较,仿真中采用IFP突发信源,仿真结果说明CFDAMA-PR协议采用预测预约算法,实现了更好的时延/吞吐量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