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高温作业服各层织物厚度设计问题,建立基于服装舒适度的厚度优化模型。用衣服的重量和松紧度衡量衣服的舒适度,以服装舒适度最大化作为目标函数,以高温工作期间不发生烫伤的情况构建约束条件,根据三层织物、一层空气层以及两层皮肤组织的密度、比热、热传导率和厚度,分别对六层介质建立热传导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格式求解人体外表皮温度,再运用拟牛顿算法求解基于服装舒适度的厚度优化模型,最终第Ⅱ层织物的最优厚度为19.8mm,空气层的最优厚度为3.2mm。  相似文献   

2.
随着所图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以油气储层或油气藏为对象的储层精细描述研究已成为油气勘探与开发研究的重点.为满足油藏描述精度的要求,更好地解决油田勘探开发所面临的问题,在解释成果基础上,利用Jason反演软件对所图探区87km2三维地震保幅偏移数据体的主要目的层进行地震反演与储层预测,运用钻井验证其正确性,进而预测储层砂岩的分布及储层参数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及非均质性,了解工区主要目的层段储层分布发育特征,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数值仿真计算和微波网络理论,提出了一种多层介质中频率选择表面(FSS)等效电路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物理过程直观,计算量小,适用于二维任意形状FSS等效电路的精确求解。以方形贴片型FSS为例验证了等效电路模型的准确性,并分析了多层介质对其等效电路参数的影响规律。最后,基于滤波器理论与FSS等效电路模型设计了双层带通型FSS,计算结果表明全波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为多层FSS的综合设计提供了一种精确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分层测压资料,测井曲线及RFT测试等技术,结合精细地质研究的沉积相带图等地质资料,准确地判断和识别异常高压层,并分析了对异常高压层成因,提出了压力结构调整技术及识别方法,使异常层的压力向合理压力过渡.研究表明,异常高压层是油层套管损坏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5.
利用Fourier变换和Laplace变换的概念和性质,阐述了积分变换在求解线性偏微分方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大区域森林环境电波传播特性预测的准确性,研究抛物方程(PE)法在森林环境电波传播特性预测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抛物方程的森林模型。该模型采用PE法实现准确快速求解,考虑森林在垂直方向上的非均匀性,引入森林分层模型,将森林分为树冠、树干两个均匀有耗介质层,并根据森林区域的特性参数确定各有耗介质层的等效介电常数,相比于传统将森林等效为一个给定介电常数的均匀有耗介质层,能够更准确地描述森林对电波传播的影响。将其应用于三种常见绿叶林的电波传播特性预测中,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反映不同区域、不同植被种类的森林对电波传播的影响差异,有效预测大区域森林环境电波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7.
集贤煤田东辉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下白垩统的鸡西群城子河组,该组分上、中、下三段,可采煤层分布在中、下段,煤层层数多,厚度变化较大,可采煤层8层,可采层总厚10.47米.以大量的地质资料为基础,总结了含煤地层的特征和主要煤层发育特点,揭示了各煤层的差异及组合特征.利用多种有效的对比方法,对各煤层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比,保证了层位对比的可靠性,为准确估算煤炭资源量提供了依据,并对外围地区找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奈曼油田九佛堂组下段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了解和掌握区域地质情况及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奈曼油田九佛堂组下段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构造解释,对该区的断裂及构造特征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对大众传播学的研究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很多学者认为相对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越来越成为研究传播学的发展趋势。在西方国家,传播理论、统计方法、测量技术和抽样调查等学科技术的综合应用使得对大众传播学的定量分析研究越来越精细。近年来,对于传播学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多层结构数据,西方国家有人采用了阶层线性模型,取得很好的效果。给出了利用分层方法对多层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阶层线性模型的一般介绍,并通过对国外在大众传播学中运用分层分析的一个成功实证案例进行介绍,旨在对我国传播学方面的实证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挖掘多维频繁项集是关联规则挖掘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维约束和哈希枝术的多维关联规则挖掘算法-CPH算法,该算法采用维搜索技术对维进行约束,在此基础上利用哈希技术减少候选2-项集的数量,并采用压缩事务数据库技术对数据库进行剪枝,减少算法扫描数据库的次数,从而提高了多维频繁项集的求解效率.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速互连电路的信号完整性快速仿真方法。根据电流返回路径 不同,该方法将有过孔的三维互连结构分解为电源平面对阻抗模型和微带线模型,先单独分 析两种模型特性,再级联以求解整个互连结构特性。与全波仿真方法相比,本方法在保证准 确度的前提下可将仿真时间从95 min降低至1 min以内。分析了电路板参数、去耦电容和短 路孔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插入损耗由电源平面结构在过孔位置处的自阻抗决定。 在工程设计中,可采用减小电源平面对结构厚度、添加去耦电容和选择适当的过孔位置等方 法提高信号完整性  相似文献   

12.
光电互联技术是解决电子设备向高频率、高速度、高集成发展瓶颈的关键技术,而组装工艺技术在光电互联中处于重要地位。针对光电互联要求高精度定位、高兼容性的特点,在分析光电互联技术原理的基础上,从新的角度提出光电互联的组装工艺难题,提出组装工艺解决方案,设计关键组装工艺流程。分析表明,通过控制组装工艺关键技术参数,设计合理的组装工艺流程,能够解决所提出的新组装工艺难题,满足基于光波导的光电互联技术的组装要求。  相似文献   

13.
面向信息集成的企业信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决策所面临的信息孤岛问题已成为现代信息管理的瓶颈,从而引出信息集成技术理念。但单从技术角度来进行信息集成,并不能解决问题。信息集成是一个系统化过程,除了要依靠技术外,还要有相应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的配置管理,它实际上是一个深入的企业信息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定时同步是单载波频域均衡(SC-FDE)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其中的粗定时同步算法决定着同步收敛速度,由Schmidl和Cox提出的传统算法中出现的测度峰值平台影响着粗同步的精度与速度。通过训练符号格式的重新设计,利用其中4个相同部分良好的相关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特殊训练符号的粗同步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高斯白噪声信道和多径衰落信道条件下,新算法定时偏差估计的方差和均值接近于理论值,粗定时同步能够精确地完成,较好解决了测度峰值平台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现代战机强调航电系统的高度综合化以及编队协同作战,而高精度的时间同步是其实现的基础。针对该需求,提出了一种兼顾飞机平台内部时间同步和编队时间同步的方法。通过建立飞机平台内部时间中心,结合飞机航电系统本身具备的卫星导航授时能力以及数据链授时能力,可以实现飞机平台时间和编队时间的高度统一。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其实现的平台内部及编队平台间时间同步精度可达到100 ns量级。该方法实现原理简单,能直接应用于工程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单脉冲跟踪方式中难以同时兼顾跟踪伺服系统的稳定性和高精度问题,采用了一种计算机辅助跟踪技术。介绍了技术的原理并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然后用Matlab的Simulink工具箱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计算机辅助跟踪技术可以在不影响跟踪伺服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大大提高其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7.
在电子侦察中,需要判断截获的雷达信号的调制方式和调制参数。利用Kay瞬时测频结合聚类分析的方法,可检测LFM、FSK和PSK信号。对相位编码信号,利用单脉冲多重相关积累算法从信号中提取相位跳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位编码序列恢复方法。该处理方法在信噪比较高时,计算速度优于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等方法。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显示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单介质层结构,设计了一款双频宽带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测量型天线,天线采用单层高性能轻质复合材料作为双频微带天线共用的辐射介质基板。双频辐射贴片单元采用共面齿轮结构设计,并在天线单元外围设置一系列短路销钉来有效改善天线轴比带宽、低仰角辐射增益等参数,四馈点馈电技术和宽带耦合相移馈电网络的应用保证了天线相位中心稳定度更加可靠。设计结果表明,该双频天线单元大于等于5 dBi的辐射增益带宽均大于245 MHz,高低频3 dB轴比带宽分别为-76°~76°和-116°~116°,低仰角90°增益滑落均小于11.5 dB,经实物样机对比测试分析,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实测频谱显示,该天线工作频段覆盖目前在运行的四大导航系统全部工作频点,较好满足GNSS精确测量与定位系统终端设备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9.
脉冲超宽带测控新体制可有效提高测控系统的安全性能,且具有潜在的高精度测距能力。为了实现其高精度测距功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延迟锁定环路的脉冲超宽带测控信号时延精密跟踪方法。该方法在传统伪码跟踪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利用基于非相干积分的非线性反馈环路对接收信号的脉冲相位进行精密跟踪。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延迟锁定环路可以完成对脉冲超宽带测控信号的时延精密跟踪。与直扩测控信号相比,在相同条件下,脉冲超宽带测控信号的时延跟踪相对误差更大,但由于脉冲宽度很窄,在一定载噪比条件下,其测量精度仍可达厘米量级甚至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