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GPIB自动测试系统是当前广泛采用的一种测试方式,它能够将虚拟技术、计算机技术与测试设备进行整合,具有测试速度快、准确性高以及功能强大的特点,从对自动测试系统需求的角度出发,对GPIB自动测试系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以此设计出系统完善的自动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自动测试已经得到许多工程人员的认可.GPIB能很好的实现仪器的自动测试,而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3.
详细介绍了利用由计算机、GPIB接口、通用测试仪器和测试软件等组成的“虚拟仪器”测试系统来实现对信标机性能指标 (工作频率、频谱纯度、输出功率等 )的自动测试。  相似文献   

4.
基于LabVIEW集成开发环境,通过GPIB接口建立了微波网络分析仪与PC机间的通信,并在PC机上开发了虚拟微波网络分析仪程序。该程序扩展了原仪器的测量通道,置换并升级了数据存储方式和类型,同时很方便地利用HP8510B网络分析仪实现了自动测量。  相似文献   

5.
把各种可程控仪器、计算机及其支援设备以特定的接口相连并装备面向测试的软件就构成了自动测试系统。随着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环境保护等领域中高新技术的发展,许多测试任务都需要应用自动测试系统才能完成,本文着重对应用于中小型电机检测试验的GPIB自动测试系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把各种可程控仪器、计算机及其支援设备以特定的接口相连并装备面向测试的软件就构成了自动测试系统.随着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环境保护等领域中高新技术的发展,许多测试任务都需要应用自动测试系统才能完成,本文着重对应用于中小型电机检测试验的GPIB自动测试系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单片机仿真器在电子电路设计和单片机系统开发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重点介绍了单片机仿真器的作用、设计基本原理,并详细介绍了采用SST89E516RD单片机设计一款经济实用的仿真器的电路构成。  相似文献   

8.
单片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电力电子、家用电器等各个领域,单片机课程是高校涉及到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一些工科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本文分析了传统单片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例阐述了如何将Proteus软件和keil软件相结合应用到单片机教学中,使抽象的单片机理论变得生动有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Proteus平台下进行大量的单片机控制电路的设计能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硬件投入少,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9.
在本文中,讨论了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论述了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中的设计方案、硬件电路设计,最后提出了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实现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单片机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介绍了单片机的应用并且根据自己的一些经验谈了单片机应用过程中应该掌握的几个技巧.  相似文献   

11.
重点描述基于VxWorks操作系统的高实时性嵌入式应用的架构设计,以及用于TDMA领域的移动通信机软件的开发.使用这种设计手段可实现在多任务条件下嵌入式软件的高实时性与稳定性等性能,对实时性要求高的软件设计师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卫星技术的发展对未来载荷软件设计的要求,提出了层次化设计这样一种新的 思路。通过对载荷软件功能的分析、提炼和抽象,将载荷软件划分为相对独立的3个层次, 即 系统层、协议层和应用层,采用这样的分层架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软件的高内聚、 低耦合,提高软件的可移植性、可重用性和可靠性,节省研制时间及成本。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某船载S频段统一载波测控系统(USB系统)基带终端设备主备机应急切换为 研究对象,针对其现有的应急切换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提出基带的远程应急切换设计方法。利用WMI(Windows管理规范)技术设计开发了远程切换软件,实现了基带工作环境远程维护管理、设备重组远程切换,显著提高了基带设备应急切换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航电仿真系统中总线驱动软件存在的功能单一、可扩展性差、重复开发严重等问题,结合航电仿真系统数据驱动特点,提出了一种扩展便捷、配置灵活、运行稳定的通用航空总线驱动仿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方案。该方案基于面向对象设计思想,采用分层式软件架构与模块化设计,利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格式的灵活配置特性和发布/订阅式数据分发网络的动态性及传输优势进行设计,保证了方案的通用性和灵活性,提高了软件的健壮性和可重用性。基于该方案设计的通用总线驱动软件可显著提高航电仿真场景中多总线数据分发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述了采用MATLAB软件的控制工具箱对控制系统进行辅助设计的一般方法。MATLAB具有编程简单直观,用户界面友善,开放性强等优点,能有效提高控制系统的工作效率,是控制系统中一种很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基于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原理、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技术和Avalon总线规范,结合软件编程技术,设计了一个通过PC软件可实时产生任意函数表达式波形和人工图形绘制波形的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器。该信号发生器包括具有独特调制方法及多功能DDS IP核设计、用于通信控制接口的Nios II软件设计和函数波形产生与图形波形编辑的PC软件与界面设计。给出了4种设计波形与实际输出波形的测试验证结果。在该信号发生器运行时,通过PC端上位机软件可十分方便且实时地更新波形,并通过函数方式与图形方式相结合,真正实现任意波形信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终端短路式圆杆交指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根据交指滤波器的准确设计理论获得的圆杆自电容和互电容,结合图表得到了滤波器的最初尺寸,并结合微波电路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优化、仿真。仿真结果和实际测试的结果比较一致。证明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多谐振腔结构的均衡器其S参数测量数据库,提出了一种工程上实用的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插值算法,介绍了该算法的主要思想,利用MATLAB软件给出了微波均衡器插值实例,并对其插值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改进。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在较高的插值精度条件下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插值处理。该算法在微波器件的工程设计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Business Horizons》2021,64(5):711-724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has emerged as a promising and increasingly available technology for managerial decision-making. With the adoption of AI-enabled software, organizations can leverage various benefits of the technology, but they also have to consider the intended and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using the technology for managerial roles. It is still unclear whether managers will benefit from enhancing their abilities with AI-enabled software or become powerless puppets that do more than announce AI-enabled software results. Our research has revealed distinct ways in which organizations can use AI-enabled decision-making solutions: as tools or novelties, for decision augmentation or automation, and as either a voluntary or a mandatory option.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each of these combinations on the relevant managers. We consider outcomes related to managerial job design and derive practical advice for organizational designers and managers who work with AI. Our outcomes provide guidance on how to deal with the conflict-riddled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agers and technology with regard to capabilities, responsibilities, and acceptance of AI-enabled software.  相似文献   

20.
In the past few years, software applications have increased in complexity and in stakeholders' expectations principally due to new Internet-centric application areas, such as e-business, web services, ubiquitous computing, and peer-to-peer networks. Multi-agent systems (MAS) architectures have gained popularity for developing such software. Unfortunately, despite considerable work in software architecture during the past decade, few research efforts have aimed at truly defining frameworks for agent-bas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sidering that MAS architecture is conceived as a society of software agents, this article overviews a social-driven design approach dedicated to build up agent-based systems. The approach is based o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and social patterns to define agent architectures notably in the context of e-business system desig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